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3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荒地老,一直到认清军中没有什么特殊捷径为止。

在韩信军功累积升任为什长之后,他窝在林子中与野人来来回回厮杀的日子总算是到头了,而他从士兵到什长的过程只用了不到两个月,其中自然是有吕哲特意的将他安排在厮杀相对激烈的地段比较容易累积军功,另一部分也是因为他军事知识底子足有足够的能力。

成为什长的韩信被调往会稽郡的丹徒,这是一个比邻齐国东海郡的县城,他这一次成了一名伺候序列的什长。

汉国与齐国在那个时候不是什么敌国,相反因为齐国需要支持燕赵的关系与汉国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可以说是处在一个相对的蜜月期,不过双方在边境上的情报侦查却是十分的频繁,两国的斥候在侦查地形时遭遇也就是互相驱逐并没有搏命厮杀,韩信就是在这么一个背景之下,几乎是没什么生命危险度过了骑着马到处进行地形侦查。

再之后,当了半年斥候左右的韩信占了有经过系统化学习的便宜,屡次记录地形严谨,绘画地形图也算专业,又因为功劳的累积从什长升为屯长,临时被调动往魏国参与一次针对巨盗的捕杀,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实践非常简单就完成任务,总算是有资格升任百将,回到南陵通过考核成为百将就又被吕哲丢进了整编中的国防军序列下的第五骑兵军团……

第六百四十三章:韩信的北征(中)

国防军第一骑兵军团的军团长是徐志,第五军团的军团长是卫翰。

徐志在秦军服役时便是一名骑兵,哦……秦军之中并没有“骑兵”这个单位,他们对骑兵的称呼是“单骑走马”,他当时还是单骑走马中的持旗官来着,通俗一点就是一个驾马持旗的家伙。他是在江陵之战时追随吕哲,那一战中就是指挥骑兵从百越联军的侧翼进行攻击,成功地解救了陷入敌阵的吕哲,并摧垮了百越人的战斗意志,使得人数和兵器都不占据优势的己方能打一场掩杀之战。

在吕哲成功占据整个南郡后,徐志一直都是在骑兵序列,不过当时的吕哲军骑兵数量不多,一直是维持在二千以内,说实话也就难以有什么太大的作为。

衡山之战,徐志出任副将,针对邓宗进行入侵,其表现出来的能力比之主将义兼远要高。在这次入侵中,徐志所率的骑兵屡次起到关键性作用,也就是在那一战他成了为数不多的校尉之一。

随后的一年里,吕哲因为占领南郡、衡山郡、黔中郡(现在的苍梧郡),有了足够的领土和资源开始与秦国那边交易,麾下的战马数量得到增加,那么骑兵的数量肯定也会是得到相应的扩充,作为吕哲麾下骑战第一人,徐志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高。

卫翰则一开始就是斥候官,他是在夷陵之战时随同不健全的一校秦军一起追随吕哲镇压暴乱。

一校的斥候官位同军侯,卫翰的起点说起来比之徐岩要高上一阶,可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才能,命运也难以相同。

军中有相当多的斥候官,哪怕是以屯为建制,屯长都能够临时任命一个伍长成为斥候官,正因为这样的关系,卫翰虽然起点高却是并不显得多么特别。也就难以被吕哲重视。

到了军侯级别以上的斥候官很少会亲自上阵,若要清楚的区别的话,一校建制以上的军队斥候官,他们其实更像是一个管理调度的文员。而这个文员除了调度斥候之外做得最多的是记录情报,从中过滤出有用的情报,交给主将进行参考。

军侯级别以上的斥候官责任很重,犯错的机率更是无限高,概因他们需要对情报做出判断,总不能发现点什么都要上报主将,若是这样主将干脆什么都别做了。整天光是过滤有用的情报时间都不够。

很多时候什么样的情报有用,什么样的情报是属于无用,那都需要斥候官有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嗅觉来判断,判断正确当然是功劳,判断错误受罚还是小事,遇上因为判断错误导致情报被埋起来没有上报,事后要是主将追求最严重都可能掉脑袋。所以说,每一支军队的斥候官任务很重,获得功劳很快。但又是一个风险极大的军中职位。

卫翰是在邔县与秦之战正式走入吕哲的视野,他是首个判断出当时南下秦军军中出现疫病的斥候官,吕哲才有后续针对斥候侦查到的情报来布置战略,用极为轻微的代价就包围了该支秦军。

有相应的才华总是需要有足够的施展空间。吕哲慢慢摸清楚斥候官的特性后,卫翰成了吕哲第一个针对斥候官进行军官观摩的人选,在卫翰不断升任为更大规模军队的斥候官的同时,吕哲也算是认可了卫翰的才华。

韩信就曾经做过千人队级别的斥候官。说白了斥候官不止是一个调动军队“眼睛”的人物,还是一个需要有足够判断力的情报官,更是一个不是副官的副官。大杂烩的性质注定了所要注意的方向很多,必要的时候更是一个要集中骑马斥候救场的救火队员。

特殊的性质也就有特殊的发展空间,吕哲后面不断将注意力转移到各支部队的斥候官身上,发现特殊的职业给了这帮家伙不亚于一军主将的施展空间,若不是性格天生有缺憾或是后天的不足,很多斥候官都能够成为一军主将的人选。

韩信被调入整编中的第五军团时,有那么一段时间是作为卫翰的佐官而存在。

所谓的佐官并不是正式的军职,其实一种书记官类型的副手,还担任亲卫队的职责。

韩信能成为卫翰的佐官当然是出自吕哲的安排,吕哲没有过多的时间给韩信按部就班来“人物养成”了,所以只能将韩信推给相对全能的卫翰,希望卫翰能够传授韩信一些基础的知识。

可能有点搞笑,但事实就是那么个情况,韩信虽然拥有相当多的军事知识,可是那些都是从书上学来。兵书说白了也就是一个参考价值,真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官,不可能所有事情都按兵书上的知识不做灵活运用,只会死搬硬套。

卫翰很清楚吕哲的用意,他除了有闲暇时对韩信讲一些实际案例,更多的时间就是用颁布的任务在进行“调教”。

像是现在,明明是在魏韩疆土之内行军,几乎是不可能遭遇遭股敌军的情况下,小股的贼伙辎重部队自己就能解决,为了给韩信更多的实地经验,卫翰都将韩信派出去为辎重部队进行周边的护送。

护送辎重部队是一件看似很轻松的活,可是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简单,辎重对军队的重要性不是傻瓜都能清楚认知,那么哪怕是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会遇袭都要时时刻刻紧绷精神应对。

韩信很明白不会有不开眼的贼伙来袭击辎重运输队,毕竟第一军团和第二军团就是从这条路线行军,周边要真的有匪盗什么的早就被梳理过,可是他一点都没有放松。

护送辎重运输队之所以说不轻松,不止是来自敌军有可能的袭击,还要防止运输途中有民伕会逃亡,素质参差不齐的运输人员爆发矛盾。

若是汉军的辅兵运输队,什么逃亡基本是不可能发生,要知道汉国国内不知道有多少人巴不得有上战场的机会,辅兵时时刻刻都盼着能转为正军,不上战场永远都不可能有转正那天,运输辎重到前线却是会根据战局的变化有机会参与作战,他们好不容易能更接近战场一些,有毛病了才逃亡。

韩信护送的却不是汉国的辅兵辎重运输队,是来自魏韩两国征募的民伕。

魏国和韩国一直是势微状态,且他们立身的土地也不是原来魏韩传统区域。因为复国之后到处逃奔,好不容易有了块领土之后魏韩肯定是要建立王城,那么对治下黔首的剥削肯定也是严重,这样一来也就谈不上什么获得民心。

有那么一段时间里,陈郡逃亡吕哲治下的人口非常多,吕哲将领土治理得不错,两相对比起来魏韩治下的黔首也就更加不会归心于魏国或是韩国,结果就是逃亡的人越来越多,魏韩无论是征兵或者经济也变得困难重重。

后面还是在吕哲正式与魏韩确定盟约(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后,为了不使魏韩虚弱到连国内乱兵、匪众都无法应付的地步,吕哲才支援了魏韩一些物资,也限制魏韩境内的黔首逃亡治下。

近几年来魏韩本来是能得到稍微的**之机,毕竟不太懂春秋盟约那一套的吕哲对魏韩的剥削并不是那么夸张,对于“征税”的额度一直是保持在很低的要求。可是呢,魏韩自己又玩脱了,他们有了吕哲的保护和支持本该是着力发展经济,也借汉国在与秦、齐、燕、赵的频繁贸易中分上一些汤水,结果是贸易有参与,但是得到的财帛没有被用在恢复民生上,有一部分是用在了发展军队,更多则是被王室用来修建宫城和享受去了。

世上什么都怕比较,一个顿顿能吃个半饱的人,他看见别人连吃都没得吃的时候会感到满足,但是他看到自己只能吃个半饱其他人却是顿顿大鱼大肉,那非得自怨自艾或是干脆自暴自弃,猛一些的就干脆走上了不归路。

魏韩两国治下的黔首就是那些个能维持吃半饱的人,他们看到的也基本是两个极端,汉国治下的黔首没有诸多苛捐杂税,一个个虽然算不上是过着人间天堂的生活,可是比起魏韩这边的人,可真的是好太多太多了;他们也能看到齐国和赵国,齐国还好一些,虽然也是苛捐杂税很多,生活也尚算过得去,只是徭役好像是多了一些。赵国就更惨了,苛捐杂税也罢,徭役众多也好,生活在随时可能成为战场的土地还真的是倒了八辈子霉。

复杂的周边环境和不懂珍惜的统治阶层也就给魏韩的黔首带来了诸多的复杂性,他们之中不缺安于现状的人,也不会缺少不安于现状的人,这样的人多了又被征募徭役加入运输队,光是奇奇怪怪的事情就发生了不少起,什么成群结伙要推着粮车跑路,什么不安分的家伙蛊惑众人途中脱离队伍要占山为匪,更离谱的是意见不同的内讧也时有发生。

韩信作为保护这样运输队的其中一名主官,他又能轻松到哪去?

第六百四十四章:韩信的北征(下)

环境越是复杂,但是要能支撑应付下来,必定是能累积足够的经验得到成长,复杂多变的环境给予了韩信足够的锻炼,这对于一名学子诸多兵法的青少年来说,算是弥补了不够牢靠的基础。

韩信算起来是吕哲的徒弟,他的身份注定会爬上高位,以前在闽南郡历练的时候倒是没多少人知道这一层关系,但是被编入第五骑兵军团之后想再隐瞒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毕竟第五骑兵军团是南陵整编。

有了那层关系在,军中的一些的袍泽必然是会刻意结交,应付多了韩信也不像原本历史上人际关系上那么木讷了。所以说,他自被吕哲千里迢迢接过来之后不但是改变了人生经历,连带性格上面也与本来的历史上完全不同。

很多人都拥有了新的人生轨迹,季布便是其中之一。

在原本的历史上,季布不过是作为一名悍将而存在,其发展历程说实话虽然精彩,但是得到的成就却是非常有限。而现在他的人生却是不一样了,作为最高成为吕哲麾下三大军团的军团长之一,早早被封了男爵不说,新一轮的论功行赏中也成为子爵。

汉国现在可是只有一个伯爵、二个子爵,与之司马欣升任伯爵之后被安排在中枢任为太尉难以再获大功不同,五等子爵季=布和骆摇,他们一个现在是在南方作为南征军团的军团长入侵瓯雒国,另一个则是任命第一波出兵北上的主帅。

可以想象,骆摇只要能灭掉瓯雒国,那么爵位攀升那是肯定的事情;季布作为第一波北上的大军统帅,只要能打得出彩,在评论功劳中必定是要比骆摇更加占优势。毕竟嘛,一个是历来华夏不怎么重视的南方,另一个是率军攻打中原。不是吗?

早在半个月之前,季布就已经率军北上,韩信护送辎重运输队抵达相县的时候,相县的守卫异常森严,可是驻防部队的数量似乎并不多。

相县如今已经成为汉国北上大军的前沿补给基地,这里到处都是圆形桶装的粮仓,伴随而之的是一道道的壁垒。

壁垒有防御性质,可是壁垒也有隔层作用,可以防止一旦起火,火势被蔓延开来。熟读兵书的韩信如何能看不出这点?他向某个驻军的军侯交差,被吩咐前去中军营盘向一个叫申屠嘉的军侯报到,日后他这一百骑兵的队伍就将归入申屠嘉那一曲(千人队)序列。

韩信前去见申屠嘉的过程十分的鼓噪,不过是归属建制,然后互相熟悉一下。

申屠嘉自然知道韩信是谁,他对于季布丢过来这么一个身份特殊的人其实是比较复杂。

吕哲历练韩信并不是什么太大的秘密,先是遣派到闽南郡熟悉血型搏杀,后面又被调到丹徒学习战场侦查,这一套流程下来谁还不清楚吕哲对韩信这么一个徒弟是带着无比的厚望在培养?

这么一个人物被分配到自己麾下。申屠嘉是担忧多过于欣喜。

申屠嘉自然是欣喜韩信的到来会让汉王重视自己这一曲,那么吕哲重视自然是会诸多关注,他只要表现优异绝对便于上位,可是战场上谁都不是绝对的安全。哪怕是一曲之军侯都可能报销在战阵之上,何况是一个需要冲锋陷阵的百将?

随时都可能阵亡,韩信的身份特殊让申屠嘉十分怀疑自己这一曲极可能被一直放在后方,那还搞个屁啊?

申屠嘉的担忧来了个截然相反。他已经得到命令,一旦韩信率军归入建制,那么他这一曲就要立刻出发北上。

非但没有被安置在后方成为可有可无的存在。反而是极为可能被安排危险任务,申屠嘉要说不纠结那是不可能的。他没有得到谁特别的提示,根本就不是那么明白该怎么来对待韩信,是放在身边保护着,还是派出去?

韩信被奇怪的眼神看多了早就习惯,他也从来都没有想任何人解释过什么,心里却是清楚自己的师傅一定会把自己放在危险的位置,不然达到历练的目的。

这一次参与北征,韩信在事前已经得到吕哲的“有言在先”,出征之后不会有什么特殊待遇,什么地方危险肯定是会被放在什么位置。若是韩信能在这一次北征之中安然生存下来也立功升职,未来自然是有前途保证,而这一点与普通人并无区别。要是韩信在执行军务的时候遭遇危险,也不会出现全军为救一人而打断作战部署的事。但是,吕哲也明白承诺,韩信要是表现优异,日后在与草原胡人的交战中必定会给予重要任务。

韩信可不是原本历史上那个性格木讷不善交际的人了,他觉得有必要和自己的上司沟通一下,也就隐晦地表示申屠嘉不要因为自己身份特殊有什么担忧,只当是一个普通的百将差遣也就罢了。

申屠嘉是聪明人,听见韩信说得那么明白还有什么疑虑呢?他算是明白自己这一曲注定是要经受考验了,什么地方危险绝对是被派往哪里,这对于能力不足的军侯或是是一件天大的祸事,但是对于他来说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在一个满心想要有所建树和另一个怀着踌躇满志心态的背景下,一支千人为曲的骑兵队也就从相县出发了。

必须要说明的是,一再的整编之下,汉军的建制已经逐渐与秦军有了区别,五人为一伍、十人为一什、五十人为一屯、百人为一队,在这里汉军却是抛弃了五百人为一将的建制,后面是千人为一曲、五千人为一校、两万五千人为一师,五万人为一军。

也就是说,基础建制到百人为一队,在这之前与秦军仍然是一样的,可是汉军取消了“将”和“五百主”的建制和官职,将五百主改为千人队,也就是“曲”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