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打天下-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阙机逃跑的后路,将其一网打尽。

柳城到右北平的土垠距离可不近,因此众人在路上又走了三天,才算到达了右北平的治所土垠城,这比起走海路来,远了好几倍的距离,众人到了现在,才算明白了当初老刘为什么非要在这几处兴建港口码头,因为不管是运送货物,还是运送客商,都会大大缩短运送的时间,将来如果是运送士兵和军资,那两者的优劣更是一目了然。

太守时风和都尉邹靖得到消息之后,急忙到城门处把众人接到了馆驿之中,而老刘在众人安顿好之后,带着乌云与时风一起,去了城中的乌延家中。

乌延已经在两天前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太史慈和张飞将乌延送回家中之后,便去了右北平的太守府中,见到了太守时风与都尉邹靖,然后把老刘的亲笔信给了时风。

时风把老刘的信看了一遍,然后又递给了邹靖,二人这才知道原来乌延还活着,并且已经被张飞二人送回了家中,好在这一年多来时风对乌延的家属给予了不少的照顾,而乌云现在是刺史夫人,赤延又在突骑兵中担任军长之职,所以乌延的家属过得都很好,尤其是那两个小妾被赤延带走了,到令他们家中缺少了以前的争吵。

乌延的夫人只是因为一直没有得到夫君乌延的下落,所以经常派人找时风要他帮忙,四处打探乌延的下落,时风虽然也尽力去做了,但是他一直以为乌延在土垠城破时,是去了辽东的苏仆延部落或上谷的难楼部落了,所以派人出去打探消息,也是主要以这两个地方为主,而乌延却是因为想到这两个地方早晚也会被汉军平定,因此他并没有去那里,而是在昌黎郡广袤的草地上找了一处人烟稀少的地方住了下来,他只带了兀突一个人跟着自己,虽然生活清苦了一些,但是却也逍遥自在,令别人根本无法找到自己。

如今阴差阳错之下,乌延竟然被老刘他们遇上了,而且还与乌云相认,被老刘送回了家中,老刘的信中,要求时风与邹靖二人一定要严守乌延还活着的秘密,让他家中的家人也都不要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这样乌延虽然没有了出头露面的机会,但能够与家人一起颐养天年,对他来说也是个不错的结局了。

于是时风前去乌延府中看望了他一次,两人也是促膝长谈了一夜,从时风的口中,乌延知道了老刘在幽州所做的一切,使得乌延对老刘更是心服口服,看来自己的这个女婿果然不是等闲之辈,不仅平定了幽州境内的乌桓四部,使得整个幽州都归于大汉的统治之下,而且还在其后打退了鲜卑大军的进攻,帮助朝廷的其他军队一道,平定了大汉境内的黄巾之乱,使得大汉百姓能够不再受战乱的影响,过上安定的好日子,而右北平的乌桓人以及整个幽州境内的乌桓人现在也和汉人一样,过着吃穿不愁的好日子,也没有受到汉人的歧视和排挤,这也令乌延心中大感欣慰。

而自己的家人都过的很好,也令乌延开心不已,只是有一件事令他不爽,那就是自己宠爱的两个小妾都被自己的兄弟赤延给带走了,可是仔细想想没有了那两个小妾,自己的夫人对自己反而更好了,而且自己也听家人说那两个小妾在自己失踪后,便马上勾搭上了赤延,如此薄情寡义的女人,自己不要也罢,免得将来她们还会为自己添堵。

第262章北伐之计

看到老刘带着乌云和时风来到自己的府中,乌延急忙将几人接到客厅中,乌云给父亲见过礼之后,便去后院找自己的母亲说话去了,而老刘与时风乌延三人则在客厅中坐定,聊了一些今后对乌延的安排之事。

现在乌延已经别无他求,只要能让他与家人一起生活,他已经心满意足了,因此他先是感谢老刘不再追究自己当年所犯的过错,而且也保证自己不会轻易露面,一定遵照老刘的指示,不再过问外边的世事,而是与家人一道好好生活,共享天伦之乐。

能得到乌延的承诺,老刘也放心了,这样一来,自己也就不用担心义兄蹋顿会继续找乌延报仇了,虽然是自己欺骗了他,但是为了乌延的将来着想,自己也只好出此下策了。

乌延的事情处理好了,老刘此次出行的各项目的也基本达到了,因此在右北平呆了一天之后,老刘等人便踏上了回转蓟县的路程,在路上又经过了两天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在第三天赶回了蓟县,而接下来,老刘也开始对幽州的军政大事进行一系列必要的调整,好为即将到来的北伐做好最后的准备。

经过了一个月的微服私访,老刘等人终于回到了蓟县,让戏志才与简雍二人先把这次出巡的情况汇总一下,等到了明天,再与荀攸田丰二人在幽州牧府的公事厅中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尤其是几个军分区的建立,还有对下辖各郡太守和都尉的重新调整问题,都要尽快落实。

与甄姜、红棉二人久别重逢,自然格外亲热,当晚吃饭的时候,芷清与乌云二人便让老刘坐在了甄姜与红棉中间,而小妮子红昌也来捣乱,非要挨着老刘坐,红棉没办法,只好让她坐在了老刘的旁边,自己则挨着红棉坐在了边上。

对于这次老刘不带着自己姐妹出去,红昌到现在还在生气,只不过红棉早就说过她了,这次老刘出去主要是公事,而且一路之上要经常骑马赶路,非常辛苦,他是因为怕自己姐妹受不了才没有带她们,红昌这才逐渐淡忘了这件事,今天看到老刘回来了,这不她又腻在了老刘身旁,非要老刘给她讲讲这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被她缠的没办法了,老刘只好把与三韩军队交战和剿灭倭国海盗的经过给大家讲了一番。

吃罢晚饭,众人又聊了一会儿之后,芷清与乌云便要老刘赶紧与甄姜和红棉回老刘的房中休息,红昌还想跟着,被乌云给拉住了,说自己从海边给她带了几个海螺回来,她这才没有跟着继续捣乱。

三人到了老刘房中的大床上,甄姜和红棉侍候着老刘宽衣解带,而她们自己也在把老刘的衣服脱光后,钻入大床上的锦被之中,脱去了自己身上的衣物。

屋内的温度随着三人的热情而急剧升温,左拥右抱的老刘由于与她们分开了很长时间,因此是发自内心的想念她们,而芷清和乌云虽然一直伴随在自己的左右,但是一路上由于一直和大家在一起,所以他也不敢过分放肆,三人只是偶尔会亲热一番,还不敢弄出太大的动静来,免得被屋子外边站岗的亲卫队员听了去,有伤自己的颜面。

如今总算是有了机会,而且自己的屋子外边根本不可能有人偷听,所以老刘终于能够大逞雄风,当天夜里梅开数度,将久旷的甄姜与红棉二人一次次的送上了高峰,一直到了后半夜,两人才依偎在老刘的身旁,带着满足的笑容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神清气爽的老刘早早吃过早饭,来到公事厅中,等着荀攸等人的到来。

很快,荀攸、戏志才、田丰和简雍几人都到了,看到老刘来的这么早,几人都很惊奇,主公可是刚刚出去了一个月,与家中的两位夫人也算是久别重逢,今天怎么这么早就来办公了,而且看他精神焕发的样子,众人也知道肯定昨晚主公与几位夫人相处的不错,于是几人急忙上前给老刘见礼,然后分头在自己的座位中坐下。

老刘笑着对荀攸道:“公达,我和文皓、宪和出去的这一个月,幽州各地的情况还好吧,我这次只去了幽州东部和中部的几郡,西边的这几个郡没有出什么大事吧?”

“没有主公,现在咱们幽州的发展势头非常顺利,由于有了各种矿产和海盐的生产,再加上各类商品大量销往大汉的各州,今年咱们幽州的各项税收更是大幅度增加,我大致估算了一下,今年咱们幽州府的总收入至少会比去年增加两倍以上,如此一来,主公北伐所需要的资金和粮食问题都可以解决了,这对我们来说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呀。”荀攸答道。

看来北伐的经费问题自己不用担心了,由于有了善于养马的乌桓人,现在幽州的马匹数量充足,可以为将来成立的几个军分区提供足够的战马。老刘对此很是满意,于是让戏志才把自己这次出巡的情况向荀攸和田丰叙述了一番。

待戏志才说完之后,老刘让大家说说:下一步的北伐究竟该如何进行,是派出一支大军逐步去征服外族,还是几路大军同时出兵,在同一时间内将北方的几个外族尽皆征服为好。

田丰待老刘说完,便马上对老刘道:“主公,我以为此次的北伐,我们可以按照主公的思路,首先完成对幽州军队的改编任务,也就是按照地域,将幽州的戍边军重新改编成三个军分区,这样将来的北伐之时,三个军分区可以同时行动,向离他们最近的外族发起进攻,如此一来,北伐的时间就可以大大缩短,主公与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田丰的话音刚落,简雍也道:“元皓之言不差,我也以为我们在主公巡查了幽州西部的几郡之后,可以马上着手进行幽州军队的改编之事,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前期准备工作,如此一来,三个军分区都可以广招兵马,再经过今年冬天的训练,明年开春之后便可几路大军齐发,在短期内实现平定北方的目的。”

荀攸也同意田丰的意见,只是他提出在这次的军分区成立之前,还要把各郡的官员先调整一下,把一些能力出众的文武官员调回蓟县,重新安排他们的职位,这样才能人尽其才,更好的发挥出这些人的作用。

戏志才最后道:“主公,这次的北伐,我还有一个主意,今年鲜卑人攻打并州之时,我们应并州刺史丁大人之邀,前往并州帮他们解了围,我想这次能不能这样,我们在出兵攻打西部鲜卑时,请并州也派出一支军队随我们一同前往,这样既可以壮大我们的声势,同时也免得最后的功劳都被我们幽州得了,显得我们有些鹤立鸡群了,主公与几位大人以为如何?”

果然是个好主意,这样一来,估计并州刺史丁原还会派吕布出马,与幽州的大军共同前往西部鲜卑的地盘,讨伐置鞬落罗与日律推演两支鲜卑部落,而如果最后取胜了,功劳也有并州大军的一份,也免得让别人看着自己眼红,所以老刘点了点头,同意了戏志才的建议。

看来大家都同意先成立三个军分区,然后由各个军分区就近向外族发动攻势,接下来众人上衣的,便是几个军分区将来如何处理好与各郡领兵都尉与郡国兵的关系问题,戏志才建议都尉仍然负责各郡郡国兵的管辖与训练等事宜,而军分区的士兵性质与原来的戍边军一样,属于幽州的正规军,几个军分区主要负责的是如何对外出兵和抵御外族的入侵,因此这样下来,各地的郡国兵数量便可以大大减少,按照戏志才的建议,今后每个郡的治所可以有郡国兵两千人,而县城则只需要有五百名郡国兵即可,郡国兵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城市的治安和守卫城门,这样便可以从郡国兵中挑选优秀的士兵加入到各个军分区,而剩下的则继续充当郡国兵。

目前各郡的都尉之中,老刘已经决定将其中的几人调整到军分区中任职,于是经过众人的商议,最后派龚都前往辽东郡担任都尉,把麴义替换回来;派刘石前去渔阳担任都尉之职,这样张颌也可以加入到正规军之中,可以充分发挥他的长处;派刘辟前往昌黎任都尉,换回褚燕,而从颍川书院随陈纪前来的徐庶已经快二十岁了,所学颇精,很得书院中几位老师的赞赏,因此老刘也把他先派到昌黎郡担任太守之职,这样陈宫也可以返回蓟县,还有就是上次招贤时前来投奔的严纲被派往辽东担任太守,关靖被派去乐浪担任太守,单经被派去上谷担任太守,正好把石韬、钟繇、公孙瓒三人替回来,至于他们几人的任命,老刘自有考虑。

接着,老刘提出了几个军分区的驻地所在、管辖的范围,以及最高长官也就是司令员的人选,还有派往这几个军分区的大将的名单,要大家商量一下,看看是否可行。

第263章北伐战起(一)

按照老刘的建议,第一军分区司令部驻地就在蓟县,管辖的范围比较大,从代郡、上谷郡、范阳郡到渔阳郡,而蓟县正好处在这几个郡的中间,将来便于管理。第一军分区的司令员,老刘建议由关羽来担任,手下大将有蹋顿(任突骑兵第一军军长)、徐晃(任轻骑兵第一军军长)、褚燕(任轻骑兵第二军军长)、周仓(任轻骑兵第一军第一师师长)、裴元绍(任轻骑兵第一军第二师师长),轻骑兵第二军的两个师长分别是高平(王越的弟子)和黄巾降将王当,至于突骑兵的两个师长,则继续由赤莫罕与脱脱儿两人担任,还有就是原来的器械师,由于考虑到北方的外族都没有高大的城墙,而且道路不畅,这些器械难以运输,所以将来北伐基本用不到投石车和巨弩,器械师便继续留在第一军分区,师长仍由耿忠担任。

同时,为了使各个军分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老刘提出了为每个军分区派去一名谋士,担任该军区的军师之职,第一军分区的军师,老刘建议由石韬担任,毕竟以石韬之才,担任第一军分区的军师之职应该说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老刘知道关羽的脾气,因此才把性格温顺的石韬派去给他担任军师,这样两人也便于相处。

至于管辖范围为右北平、昌黎、辽西三郡的第二军分区,驻地设在昌黎郡的柳城,司令员由公孙瓒出任,军师则是陈宫,他对于邻近的东部鲜卑非常熟悉,而第二军分区将来担任着征讨东部鲜卑的重任,所以这样安排也是为了北伐着想。

第二军分区中,张颌、管亥分别担任两个轻骑兵军的军长,而赤延则担任突骑军的军长,轻骑兵的四个师长分别是孙轻、吴进、赵鹏、田奎,而突骑兵的两个师长则分别是莫温与赫尔贴,这几人中除了孙轻是黄巾降将外,其他的都是从以前的轻骑兵和突骑兵中提拔起来的,这些人不仅功夫不弱,由于得到了田丰等人的指点,在谋略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得以被提升为幽州正规军的高级将领,肯定会令他们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由于第二军分区的主要目的是北上讨伐东部鲜卑以及更远的丁零与扶余等地,路途遥远,所以几人商议后决定,第二军分区同样不设步兵,这样可以更好的发挥骑兵的机动性,在短期内完成任务。

第三军分区的司令员是颜良,这是老刘早就定好了的,至于军师,则是对乐浪周围的外族非常了解的钟繇,而第三军分区的驻地,是在乐浪郡的镂方县,这里离周围的三韩、秽貊、高句丽和沃沮都很近,而第三军分区的任务,便是要平定周边的这几个外族势力,所以相对来说,第三军分区所面临的任务最重,因为在灭了三韩之后,他们就要和幽州水军一起,对东方的倭国发动进攻。

派往第三军分区的大将中,麴义与太史慈分别担任两个轻骑兵军的军长,而突骑兵的军长则由张飞担任,由于这里到处都是山区,因此高顺的步兵军被派到了这里,高顺担任军长,上次在广宁保卫战中表现出色的团长李荣被提拔为师长,另一名师长则是黄巾降将左校,至于轻骑兵与突骑兵的师长和下级军官,都由这一年多来在历次大战中表现出色的将官担任,四名轻骑兵师长分别是赵承、周义、蔡勇和李奇,而突骑兵的两名师长则分别是吐谷浑和涂胜。

几人整整商议了半天,才算是把这些事情定了下来,接下来,荀攸与田丰等人则马上开始着手落实这些事项,足足在半个月之后,三个军分区的人员才算基本就位,而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