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1628-第4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迅速稳定营地里的情绪,为了近二百万人流民的安全,这个时候,就算杀错也绝不能放过。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流民营地的各项工作也终于走上了正轨。当然,这段时间走了很多的弯路,也吸取了很多的经验教训,很多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基层管理干部,在这段时间里积累了很多的工作经验,迅速的成熟了起来。

尤其是冬训工作开始以后,所有流民的精神面貌迅速得以改观。远东公司民委会宣教部和军委会政治部联合在一起,成立了政工工作组,对流民营地开展了全方位的政治思想工作。民委会和军委会抽调了大批的政工人员,建立一支强大的政工人员队伍,来到各个流民营地,深入基层小队和流民们进行谈心交流。

每间屋子里都会挂一个播音喇叭,每天从早上就开始播放各种节目。每天晚饭后一个小时的政治宣讲,每周观看一次露天电影,每个月两次的诉苦大会。平时还有各种宣扬远东公司政策的书报、画册供流民们传阅。

每个流民营地四处都张贴着各种标语,从流民居住的木刻楞,到食堂、操场、围栏到处都有,甚至连厕所的墙壁上都涂满了各种口号和标语。可以说各种宣传手段层出不穷、无孔不入。

在这样的环境氛围里。别说这个时代的大明流民了,就算是现代社会的人,置身在这样的环境里,时间一长也难免会中招。脑白金当年就是这么发家的。

当然。政治思想工作的力度如此之大,投入的资源也相应的增多,据公司统计,政工工作组的几个月的投入,仅次于粮食等物资的投入。可想而知。远东对政治思想工作是多么的重视。

事实证明,投入的越大,效果也越好。经过远东公司几个月的政治思想教育,绝大对数流民的思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即便是个别聪明人早就看出了些什么,也已经不会影响大局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以后扎根于远东的流民,远东的思想,会在他们的心里根深蒂固。使得远东治下的百姓,思想和公司保持高度的一致。

随着冬训的全方位展开。众多流民营地的秩序也越来越好,流民们经过冬训,逐渐学会了遵守纪律,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冬训的同时,大规模的扫盲工作也在紧张的进行,几个月的冬训结束以后,绝大多数的流民都基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并具备了十位数内的运算。

总的来说,远东公司去年的流民接收工作,应该算是比较成功的。虽然最初阶段因为对崇祯大旱的形势估计不足。工作造成了一定的滞后,甚至引起了相当长时间的混乱和无序。而且粮食等物资,也面临巨大的缺口,但是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还是圆满的完成了移民接收工作。

远东公司控制区内,包括辽东、济州岛、吕宋岛、南洋、台湾等地,总共接收安置了二百余万流民。并通过各种努力,收购、缴获了百余万吨粮食和农产品物资,极大的缓解了公司粮食储备不足的问题。

虽然公司已经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收拢了二百多万流民。但是面对大明北方数省的大面积旱灾。造成的庞大流民潮,公司收拢的流民数量也仅仅是杯水车薪。未来几年,公司还将会继续加大收拢流民的力度,不遗余力的收拢大明各地的流民。

通过去年的流民接收工作,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吸取了去年接受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今年的流民接收工作,将在春节后就开始积极准备,争取救活更多的大明灾民。

和公司的流民接收工作相比,李明在大明境内的工作,就要艰难了很多。虽然去年在晋中盆地劫掠了八大汉奸晋商,缴获了大批的粮食等物资,但是除了粮食,其他各种物资依然面临比较大的缺口。

吕梁山根据地因为成立的比较早,频临晋中盆地等几个比较富裕的地区,所以比较容易收集物资。而且公司还可以通过沂水水道,大规模的进行补给物资。所以今年吕梁山根据地的各项工作还算比较顺利,共收拢六万余名流民。

但是公司在大明其他地区的几个游击支队,面临的困难就比较大了。其中太行山、沂蒙山等几个根据地的基础设施,因为缺乏物资,而影响了建设的进度。虽然通过劫掠大明各地的地主官僚,囤积了部分物资,几个根据地收拢的流民数量,一共才不到十万。

当时制定的计划,大明各个根据地总共要收拢五十万流民,现在连一半都没有达到。主要原因还是物资严重不足,如此巨大的物资缺口,根本无法得到公司的有效支持。

而且各个游击支队发展建设的也比较慢,因为流民的素质较低,如果没有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打一些防御比较差的地区还能勉强应付,可是这样的地区,也都是相对落后,根本无法收集足够的物资。

明年开始,各个根据地将加大活动的范围,扩大根据地的规模,收拢更多的流民。李明还将前往河套地区,建立河套根据地,在大明北方扎下一根钉子,为未来公司入主中原做准备。(未完待续。)

第八百一十章 难熬的冬天

因为根据地流民的数量越来越多,山西游击支队的各个分队,如今已经齐装满员。 ( …79…各种武器装备也都分配到位,各分队的指挥员和政工干部,以及基层的骨干士官,也全部进入了角‘色’。

从去年入冬开始,山西游击支队就一直组织新兵进行基础训练。经过几个月的苦练,山西游击支队的新训官兵,因为根据地的条件所限,虽然还无法达到东军新兵的考核标准,但也是按照支队司令部制定的训练大纲,严格训练了几个月,已经基本可以应对大明官军的威胁。

山西游击支队还组织根据地的流民,进行了几个月的扫盲和冬训。六万多流民 也是以小队中队大队和支队的编制进行整编,在山西游击支队中轮流‘抽’调骨干,作为流民冬训的教官。

经过几个月的冬训,山西支队根据流民在冬训中的表现,挑选了一批积极分子,组建了共两万人的四个民兵支队。

吕梁山根据地目前共收拢六万多流民,都是在山西流民中‘精’挑细选的青≮79,壮男‘女’。虽然附近的流民还有很多,但是这已经是吕梁根据地的极限了。

山西游击支队从晋中盆地的汉‘奸’晋商那里劫掠的粮食等物资,虽然数量不少,但也仅够根据地的六万多流民和数千山西支队的官兵,以最低的供应标准,勉强维持到明年‘春’天。

这也意味着到了明年‘春’天,根据地的粮食储备就将耗费一空。' 超多好'如果没有了粮食,数万流民就得饿肚子reads;。所以山西支队在明年‘春’天来临之前,还得在山西各地展开各种行动,保证秋收之前,根据地的粮食等物资的供应。

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山西游击支队已经初步的形成了战斗力。而且由根据地的流民组织的四个民兵支队,经过几个月的冬训,也具备了一定的战斗力,至少遇到了大明官军和地主武装,也能顶一顶。

流民在冬训的同时,马庆带领根据地民委会的政工小组。在根据地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还在流民中选拔了一批积极分子,进行重点培养,作为今后根据地各基层中队小队的政工干部。

民委会也组织流民开办了很多学习班,教授他们各种知识。在明年‘春’天来临之前,从流民中选拔出一批好苗子,进行重点培养。

林菁华带领根据地的基建小组,吸收了流民中的石匠木匠和瓦匠,组织开办了基建学习班,争取让他们参与到明年根据地的各项基础建设中。

还有周林带领的农业小组。组织开办的农业班,着重培养了一批基层农林技术人员,在明年根据地的‘春’耕工作中,下到基层的田间地头,教授流民学习种植‘玉’米。土豆和地瓜等新的农作物。

吕永仁则是带领根据地的工业小组,在流民中选拔一些工匠,组织开办了工业学习班。说出去都丢人,明年吕梁山根据地也就是开几个小作坊。生产一些简单的生产生活用品。满足根据地的基本需要。更多的是对根据地的一些设备和工具,进行简单的维修和养护。

明年根据地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后。他们会进入各个岗位实习。以后会做为根据地的骨干。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李明想为将来河套根据地的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未来的河套根据地,才是公司的重中之重。但是公司各部‘门’普遍对河套根据地没有什么兴趣。而且公司各部‘门’培养的专业人才,去河套那个老旧边荒地区,也属实有些‘浪’费。

所以尽管李明和胡伟四处化缘,最终才找来了二十余位公司的内部员工。一百多名移民员工。而且普遍是各部‘门’比较边缘化的人物,或是各个岗位上多出来的员工。

在冬训期间,根据地管委会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诸如足球篮球棋类合唱团长跑拔河等等。都是以中队大队为单位,极大的丰富了流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根据地在流民们辛苦训练的间隙。组织了各种形式多样的比赛,使得根据地在紧张冬训的同时,也变得轻松快乐了许多。

至于吕梁山太行山沂‘蒙’山等根据地的建设,反而没那么紧迫。主要是在根据地建立流民武装,收拢大明各地的流民,组织他们在根据地进行屯田,争取做到自给自足。

利用崇祯大旱这段时期,大明各地流民四起这个机会,逐步扩大根据地的规模,在大明各地遍地开‘花’,建立各级基层政权。将来公司入主中原的时候,一个个初具规模的根据地,在大明各地积极响应,配合公司的行动。

面对地域广阔的大明北方,以及无数大明的百姓,仅凭公司在辽东培养的基层干部,根本无法消化如此巨大的胜利果实。而且大明北方各省的情况都不尽相同,也需要大批当地土生土长的员工,担任基层各级领导干部。

整个冬天吕梁山根据地,都在忙碌中度过。虽然冬训的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数万流民的‘精’神面貌却出奇的好。根据地管委会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受流民们的欢迎。

吕梁山根据地的条件还非常艰苦。流民们住的是窑‘洞’,几十人挤在一个窑‘洞’里面。因为物资的极度缺乏,施工的条件也有限。到了冬天,小冰河时期的极寒天气,使得窑‘洞’内的温度很低,也只能做到冻不死人而已。

流民的伙食标准也非常低,早餐仅有一碗稀粥,午餐除了一碗粥,还能分到一个杂面的饼子,晚餐也是和午饭一样。副食更是寒酸,每人只能分到一点儿咸菜,还是在午饭的时候才能分到。

至于穿的用的,那就更加的寒酸了。每名流民只有一身土得掉渣的棉袄棉‘裤’,还有一双棉鞋和一副棉帽和棉手套。另外每人还有一个棉被,连褥子和枕头都没有。

最冷的那些天,流民在窑‘洞’中睡觉的时候,呼出的那些浓郁的哈气,到了第二天早上,在他们的被子边缘,结成了一层晶莹的白霜。

ps:感谢输名字烦书友151008025630844的月票支持。;

第八百一十一章 李明的成长

即便根据地的条件如此艰苦,但流民们对根据地的生活还是非常满意,毕竟这里有能为他们遮风挡雨的窑洞,有每天三顿热乎的饭菜,每个人还有厚实的棉衣棉被,使得他们能熬过这个极寒的冬季。请大家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

在这个百年未遇的灾年,能活下来就算是老天有眼了。饥饿和严寒就像两把锋利的钢刀,在这个冬天疯狂的收割着一条条生命,大明北方数省会将有无数的流民,在这个难熬的冬天,会饿死冻死在街头。

经过几个月的冬训,以及全方位的政治思想教育学习班扫盲和各种文体活动,使得根据地的广大流民,都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大家的心态更加积极向上,对未来的新社会也都是充满了希望,纷纷对远东公司有了强烈的归属感。更加重要的是他们在几个月的生活中,思维都有了潜移默化的转变。

根据地管委会坚信这些流民以后将是一颗颗火种,在大明各地生根发芽,一旦爆发,必将呈星火燎原之势,席卷整个大明王朝。

这个冬天,也是李明和宋涛他们,自打来到这个时代,最难熬的一个冬天了。各种条件和辽东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上。而且根据地的建设初期,要物资没物资,要人才没人才。所以就连李明和宋涛他们这些管委会的常委,也经常身处第一线。

他们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再加上根据地的条件不好,他们都不是什么勤快人,平日里工作很辛苦,也懒得打理自己。几个月下来,一个个弄得跟民工似的,和根据地的流民站在一起,和谐。

宋涛还好,专门负责山西游击支队的军事训练,有王海洋和王波这些人帮助。工作起来顺风顺水。现在吕梁山根据地,还要属军事方面的人员能力最强,因为军委会抽调过来的都是精兵强将,和民委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可是李明就苦逼了,他要负责根据地的全面工作,尤其是民事方面,他可没少操心。现在根据地除了周林不用他怎么操心以外。其他人都缺少基层的工作经验,能力也没有什么冒尖的人才。使得他也不得不把民事方面的各项工作都抓起来。

说实话,李明对民事方面的工作,也是缺乏经验。毕竟自从来到这个时代,他就一直活跃在军委会,并做为主帅组织远东军进行过数次比较大的战役。

可他虽然身为民委会的常委,在公司民委会的工作履历,却非常的单薄。也可以说并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虽然李明在军事方面的能力毋庸置疑,但是他在于民事方面的领导能力,还一直未被公司上下所认可。

毕竟他在民委会唯一的履历。只是曾经在公司刚刚入主辽东期间,担任过辽阳地区几个月的负责人。那时候公司的工作重心只是在辽沈一带,辽阳的工作还没有全面启动,很难在那段时间做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成绩。

而且当时他身边大把的人才,各个部门都有公司的内部员工负责,下面的各个岗位,也都是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移民员工。所以当时应付起来。到并没有像现在这么吃力。

李明也自认在民事方面欠缺实际工作经验,他一直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的机会,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脚踏实地的进行工作。说白了以前他是靠高手带出来的人民币玩家,没有**丝玩家在野外练级打怪或是频频下副本的艰辛过程。

在根据地几个月的摸爬滚打,长时间在第一线设身处地的工作实践。虽然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闹出过笑话,但也确实让李明迅速的成长了起来。

虽然他在几个月工作的过程中,也是频频犯错,但却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因为吕梁山根据地的员工,大都是新手村的小号。大家都是错了再改,改了再错的在工作中千锤百炼。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如今用在李明的身上,那是在恰当不过了。

反正几个月下来,李明整整的瘦了一圈。但收获也是巨大的,起码李明在过去的几个月,通过负责吕梁山根据地工作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很多时候,一件容易事情,做起来往往不那么简单。

想要成长就要靠踏踏实实的在工作,在工作中实践,不要怕犯错,重要的是在错误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成熟起来,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逐渐走上领导岗位。光是靠纸上谈兵,到处放嘴炮,屁用也没有。

李明在吕梁山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