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枭臣-第3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位子上,总是有机会拉拢这些归降将领的。

岳冷秋不进睢宁城,不意味着刘庭州不能进去与这些归降将领接触,也不意味着不能将睢宁知县李卫召到跟前来询问细情,这份名单还是有用场的。

岳冷秋将归附将领名单收下,又从怀里掏出一本折子来,对林缚说道:“制置使虽有前例,但不是常设。其衙署,幕佐,军制,募兵以及粮饷,兵械,驻营,辖防等务,与军镇有何异同,都还没有明确前例可以参考。朝廷既然委我来从权处置此事,而你与陈韩三又都是新任之官,其细节,不能不跟你们商议,我拟了一本折子,你且看一下,若无意见,还要你来副署……”

正式就任淮东制置使,有利有弊。

利是表面上管辖的地盘增加了,对地方文官也有一定的节制权限,甚至能调地方乡军作战,权力要比镇军体系的镇守主将大得多,弊就是要江淮总督府的直接辖制。

淮东制置使到底有多大的权属,受江淮总督府的限制很大。

林缚将岳冷秋将呈朝廷的条陈接过来,就在大营前的校场边上翻开细阅。

与林缚之前猜测的差不多。

通常意义上的淮东是指洪泽浦以东,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区域,包括海陵,淮安,维扬(扬州)三府以及两淮盐区。

而岳冷秋的条陈上,将维扬府与两淮盐区从淮东制置使司的辖防区划掉,只保留淮安,海陵与鹤城草场作为淮东制置使司的辖防区。

两淮盐区受张晏所辖,张晏是正四品盐铁使,制置司的官衔才从四品,伸手去管两淮盐区也不合理。

维扬历来是大府,知府比其他府的知府要高一级,也为从四品,再说此时是沈戎任维扬知府,林缚想伸手也伸不进去。划不划到辖防区里,此时也没有实际的意义,林缚也不争这个。

淮东制置使司设行军长史,行军司马,判官等佐官,这些都是常例,岳冷秋也没有在条陈里推荐人选,想来也知道插手这个举荐权没有意义。

制置使的属官该用谁,谁会有实权,都是林缚一言决之的事情。

但在条陈里,岳冷秋有个刹手锏就是建议在淮东制置使司之外,再设淮东军领司,荐刘庭州兼任军领司使。

军领司使还是郝宗成新造出来的官职,前例就是三镇军领司,总辖蓟北,宣府,大同三镇的粮饷兵械驻营物资供应,说白了就是限制李卓等边帅对边军的兵权。

朝廷暗弱,地方监察体系就成了摆饰,地方权力,除军政外,就是民政与财政。

林缚作为制置使,是辖防区的最高军政长官,但在制置使之外再设军领司使,就能限制林缚对地方民政,财政事务插手。

对这种种安排,林缚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意外的地方,岳冷秋要不给他设几道枷锁,才叫遇到鬼呢。

林缚再往下看。

岳冷秋在条陈里建议,淮东制置使司麾下以两万正卒来核定兵员,粮饷以镇军正卒标准供应,每卒每月供粮六斗,饷三百钱,悉由军领司按季核发,兵械折损及驻营物资,由军领司照实核发。

岳冷秋冷眼瞅着林缚,见他差不多看完条陈,说道:“渡淮军左营既然也属淮东制置使司编内,那粮饷自然也应该一并由淮东军领司来核发;两万正卒,扣掉渡淮军外,也就剩八千兵员留给你了……”

孙壮等部虽接受招安,但独立驻军在睢宁,林缚也调遣不了他们,原以为还能拿粮饷供应来施加影响,但是给岳冷秋这军领司一来,粮饷供应却给刘庭州抓到手里。

林缚不动声色,岳冷秋自以为计,却不知道他就没有想过孙壮等人会轻易降服,让孙壮等人“假降”占了睢宁,最终还是想引刘妙贞退到淮泗角来跟陈韩三对抗。

刘庭州要有能力掌握渡淮军左营这些流寇,林缚也乐得拱手相让;再说,将来孙壮再举叛旗,将睢宁城让给刘妙贞,也能将责任推到刘庭州头上。

说来最可惜的是,本来通过淮东制置使司名正言顺能得来的粮饷供应,倒要给孙壮这些“假降”流民军分掉大半。

“岳督真是英明啊……”林缚不动声色的说道,岳冷秋从他这里争不到什么,他没有想从岳冷秋那里能争到什么。

岳冷秋见林缚不动声色,又说道:“守淮以来,张玉伯在淮安筹措粮秣,功勋也著,本督打算荐他出知徐州,兼任徐州军领司使,林制置使觉得如何?”

张玉伯升任淮安通判还不到五个月,就出知徐州,也算是青云直上,但去徐州是福是祸还真说不好,但只要陈韩三不再举叛旗,张玉伯去徐州倒也不会有性命之忧;岳冷秋不想张玉伯留在淮安,也不意外。

“岳督英明啊,此等事务,卑职可插不上嘴,”林缚笑道,“如今有岳督来主持大局,卑职也能安心回崇州养伤了……”虽说淮泗战事还没有收尾,淮阳,濠州,泗州等地都还给流民军占着,寿州的罗献成部更是兵强马壮,实力丝毫不损,但那里属淮西,河南战区,林缚也管不了太多,脚底抹油,就想走人了。

卷七山河碎第七十四章淮东军制

进入九月,淮泗间的战事以陈韩三,孙壮等贼将接受招安基本告结。

淮泗流民军残部渡汴水进入淮阳,刘妙贞自号“皇觉天女”,成为淮泗流民军新的首领,占据淮阳以南,濠州以北的广袤地区,与在寿州的流民军罗献成部遥相呼应。

九月初九重阳节,长乡侯梁成冲率军进抵济宁,兵抵城下,就展开猛攻,才一日工夫,天袄军便抵挡不住,葛平弃城南逃。

岳冷秋率长淮军从徐州渡泗水,在丰县拦截南逃的天袄军,与北追来的梁成冲所率大军,联兵溃之。葛平率残部渡汴水东逃,在沛县给陈韩三所围。

葛平投降,在沛县城里,给陈韩三用弓弦绞杀,残部万余人,皆附陈韩三。

近年来声势最盛的两股流民军首领刘安儿,葛平,就这样都死在淮上流马寇出身的陈韩三的手里。

在南四湖的西岸土地上,天袄军十数万兵马践踏溃乱,横尸盈野,血流漂杵,跪地救饶者无数,更有数万残部逃入淮阳,投奔红袄女。

梁成冲收拢数万降兵,整军退回济宁。

岳冷秋率长淮军主力退回徐州休整,陶春率一部精锐,从徐州南下,奇袭泗州,在濠州的流民军被迫西撤。

两度失陷流寇手里的濠州府城,长淮军的驻镇,在时违八个月之后,终于再次回到官兵的手里,城垣残破,四城的城门都不知道是不是给流匪拆了当柴火烧掉。

至少从表面上,中原地区恢复到三十万黄河修堤民夫叛变之前的局面。

天袄军溃败,葛平在沛县给陈韩三绞杀,梁成军率军进驻济宁,也就意味着整个山东西部都给梁家牵牵控制。

九月中旬,顾嗣元就率部从宿豫拔营,渡泗水,沿沂水北上,经郯城,临沂,从沂水县北行,进驻临朐县南境的破车砚关,在破车砚关等候朝廷的赏功策封。

破车砚关位于沂水县与临朐县交界的大砚山上,此关道径危恶,左右有长城,书案两岭,峻狭仅容一车通行,为齐南天险。是从临沂府北进青州的必经之路,是青州城南面的门户。

破车砚关曾为春秋时齐国的边境,如今犹存烽台,障城等齐长城遗址。之后千余年,也屡为南北争夺的要地,迄今关城仍在,不过已算山东腹地,除临朐县在这里设哨卡外,倒没有正式驻军。

梁习受封鲁国公,又任郡督,有大义名份,麾下兵强马壮。要避免梁家的手伸到青州去,当前情势下,军事对抗很可能是迫不得己将走的一条道,必然要先占了破车砚关这处门户要隘。

顾嗣元离开宿豫后,林缚也没有派兵进驻,自然也不可能让给陈韩三,而是交给渡淮军左营戍守。以睢宁,宿豫两县作为淮东与徐州之间的缓冲区。

到九月中旬,江东左军诸部悉数撤到飞霞矶以南地区。

林缚以淮东制置使司的名义,在飞霞矶正式设泗阳巡检司。

于州县之下设巡检司,主要是为了方便管辖离州县治城较远的要隘,要津地区,或方便节制边远地区的蛮夷之族。

巡检司非常设,主官巡检与县尉,典史的性质相当,都属于捕盗官职,为正九品,文武皆能入选。

巡检司巡检没有行政量裁之权,在地方也以捕盗治安为主,兼以控制要隘,要津,主要表现于军事上的用途,通常辖兵卒三五十人,又统称为刀弓手。

林缚就任淮东制置使,作为地方上的军政长官,无权伸手干涉地方上的民政,财政事务,但是在辖防区内因地制宜的设制巡检司,将巡检司由州县辖管变为受制置使司直辖,并派辖军进驻,控制辖防区的要隘,要津,加强地方防务,治安,却是林缚在淮东所享受的军政特权;也是林缚目前将势力往淮安府,海陵府渗透的主要手段。

当然了,林缚还没有可能跟地方直接伸手要粮要钱,淮东制置使的粮饷财源,都给刘庭州所领的军领司卡着脖子。

江东左军退到飞霞矶以南地区,刘庭州便正式通告林缚,将以总数两万兵员,给江东左军及渡淮军左营供饷,营寨修筑等物资供应也一并断了。

不要说新设巡检司粮钱都要林缚自己摇腰包,便是将淮安,海陵两府原先所设的六个巡检司收权归淮东制置使司直辖,从今往后,也要林缚自掏腰包来负责钱粮供应。

好在飞霞矶营城的修筑,由山阳县供给物资,梁文展主持下的山阳县愿意提供物资,刘庭州说断也断不了。

在淮安府,除了在飞霞矶正式设泗阳巡检司外,林缚还在沭口设淮沭巡检司;改云梯关为淮口巡检司;在白塘河与洪泽浦的交汇处,即在白塘埔镇,增设白塘埔巡检司;将原清浦津巡检司改为浦南巡检司,又于北滩屯田处设浦北巡检司——至此,淮安府境内的巡检司由之前的两个增加到六个。

白墉埔,浦南,浦北都位于内线,但淮口,淮沭,泗阳三地,加上山阳县,构成完整的守淮防线,尤其的重要。

渡淮军在下邳古城一战中伤亡较重,残部给林缚打散,编入凤离营。

除编入渡淮军残部外,还捡选千余健勇,凤离营由战前的五营三千正卒,扩编到十营六千卒,为淮安府正式驻军,主要驻扎在山阳,泗阳。

林缚调曹子昂北上,担任淮东制置使司行军左司马,代他节制淮安府军政事务。

驻军虽以宁则臣为主将,但除驻防外,林缚在山阳县还要设初等战训学堂,伤病营,军储仓库,另派驻水营。

黑水洋航道的运输量还有限得很,洪泽浦以东的淮河水道恢复后,就要充分的利用起来。三五百石裁量的小型粮船,就可以直接从淮口运粮出海,前往胶州湾,进入胶莱河北上。

利用淮河水道进行漕粮运输,利用巡检司进行军屯,打击私盐以及与地方官员及乡绅势力沟通,与刘庭州打交道,与孙壮等渡淮军左营的流民军降将们打交道,都需要调曹子昂来独挡一面。

当然了,将秦承祖留下来也合适,不过林缚更需要秦承祖以长史的身份留在身边,出谋划策。

到九月下旬,淮东制置使司府的官员体系,军制也正式确定下来,江东左军自然也成为历史名词,要改称淮东军了,以崇州为治所。

林梦得,秦承祖出任淮东军左军长史,曹子昂,傅青河任淮东军左右行军司马,孙敬轩,胡致庸,孙敬堂等人为诸曹参军。

淮安设泗阳,淮沭,淮口,白塘埔,浦北,浦南六巡检司,崇州设鹤城,九华,江门,西沙岛四巡检司,又在泗嵊增设泗嵊巡检司,加上海陵府境内的三处巡检司,淮东军共直辖十四个巡检司。

淮东军下设步军司,马军司,水军司,工辎营。

林缚兼任步军司统领,下设左军中前后五军。

凤离营也正式编为淮东制置使司步军司左军凤离营,以宁则臣为步军司左军指挥使,编二旅十营六千卒。

长山营编为步军司右军长山营,以敖沧海为指挥使,编一旅五营三千卒。

亲卫营编为步军司中军亲卫营,以赵虎为指挥使,编二旅十营六千卒。

崇城步营编为步军司前军崇城步营,以周同为指挥使,编五营三千正卒。

同时将渡淮军左营改编为步军司后军,以孙壮为指挥使,编二十营一万两千正卒。仅仅是编制上好看,名义上受节制,但既不听调,也不听宣。

周普任马军司统领兼任骑营指使司,编轻甲骑两营一千两百卒,甲骑两百卒。

林缚兼任水军司统领,下辖第一,第二,第三靖海水营,分为赵青山,葛存信,葛存雄为指挥使,另设孙敬轩为船政使,负责水营战船的督造。

工辎营以孙敬堂为指挥使。

这样,便大体勾勒出淮东军的框架来。

当然,海陵,淮安两府诸县所辖的县兵,乡军都要受淮东制置使司的节制。

林缚九月中旬,在山阳召见出任淮安府军指挥使的肖魁安与海陵府司寇参军吴梅久。

一是要求肖魁安,将淮安府军从原编的二十营裁撤成六营。除淮安城驻两营,山阳驻两营,沭阳,海州各驻一营府军外,其他各县皆不驻军,捕盗治安,城门检巡由县三班衙役负责,遇匪就近通告驻军。

淮安府军需接受行军左司马曹子昂的节制。

二是要求吴梅久,将海陵府境内的县兵乡军,也照淮安府军改编,编海陵府军六营正卒,多余兵卒,悉数解散归农。海陵府军由吴梅久来兼任指挥使,需接受淮东制置使司行军右司马傅青河的节制。

林缚以此削减地方兵权,更是要大幅缩减地方开支,这样,新增两万淮东军兵额的军费开支,不会给地方增加额外的负担。

虽说淮泗战事进入九月就基本结束,但陆陆续续的琐碎事务很多,需要林缚留下来处置。

数万流民军解散后的丁壮及数量更为庞大的家属,除少部人留在山阳县安置外,大部分都沿白塘河,清江浦,北官河南下到崇州去。就算十数万人的大军南下,也要十天八天才能走完这一程,何况都是组织性很差的流民丁壮及家属。

林缚一直到十月初旬,才从山阳动身回崇州去。

卷八淮东第一章捍海堤

从山阳县沿白塘河往东南而行,从亭湖县西南进清江浦。

过清江浦入北官河,就是盐渎县(今盐城),往南行,便是海陵府建陵县,再往南便是皋城,皋城西是兴化,兴化西则是维扬,从皋城往西南是海陵,往东南就是崇州。

淮河,长江不断挟带泥沙入海,不断往下游形成冲积平原,两个冲积平原之间的海域在千年之前还没有成陆,是一处大海湾。

在潮汐的作用下,大量泥沙给推到海湾口堆积成沙堤,形成潟湖。又在江淮诸多支流注入的影响下,潟湖内泥沙淤积成陆,逐渐形成今天的盐渎,建陵,皋城三县。

由于成陆的特点,四县境内地势低平,易受涝,水网稠密,湖荡相连,湿地,沼泽众多,成为四周高,中间低的“锅底洼”湖荡平原区,又称北官河平原。

清江浦的地形特征,就是整个北官河平原成陆前的缩小版。

北官河平原易受涝倒是其次,受海潮回灌的危害更大,故而在整个江淮平原,盐渎,建陵,皋城三县离通常意义上的鱼米之乡有着极大的距离。

林缚站在船头,眺望整个湖荡平原,小蛮看着西南角的景致,却是十分的兴奇:“那片的田地,给水围着,一块块的,怎么跟草垛子一样?”

林缚望过去,笑道:“说草垛子,还真是形象。记得不差的话,这里应该是垛田镇了吧?”最后一句话,林缚是回头问孙敬堂。

“大人记得不差,那正是垛田镇!”孙敬堂说道,“这里河汊纵横,地势太低,动不动就受涝,乡民为防御洪水,不断浚河取土,加高田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