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枭臣-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佐贺家的事务,我不便多嘴;东州还是以扶桑人为主,这趟有近两千战俘给东州,我希望你能好生安置他们。”林缚也不多说,言尽于止,迟胄能领会最好,不能领会,日后还有手段。

“谢大人提点。”迟胄倒是心有灵犀的回道。

林缚也不管迟胄是真懂还是假懂,海东地区当前的权力格局对淮东最为有利,他还不能直接招揽迟家,岔开去说其他事。

过去十数年,迟胄从内地招附流民以实五岛,才不过两千户。相比东州境内约一万六千户的扶桑人,内地迁户的所占比例很少。

高丽人的两千青壮战俘安置好,就相当于往东州境内迁入两千户外来移民。在削弱东州地方豪族势力的同时,事实上也能在相当程度上减弱佐贺氏对松浦,平户地区的影响。

“我离开海东后,赵虎便是海东行营守护,林景中是济州巡检司巡检,你若有什么事情,他二人都能替我拿主意!”林缚说道。

“我晓得。”迟胄说道。

为了保证淮东对海东地区的影响力,为了保证淮东对海东商路的垄断,也为了应对来自高丽的军事压力,林缚必然要在海东地区常驻一支精锐战力。

自三月下旬以来,林缚从亲卫营抽四营甲卒,从第二水营抽一营水军,从骑兵抽一哨披甲轻骑组建海东行营军,主要驻扎在济州城,由赵虎出任海东行营守护,总揽淮东在海东地区的军政事务。

战前,淮东在济州驻兵仅有四百人不到,组建海东行营后,驻兵总数将近四千人,扩编近十倍。

迟胄随后告退,长岬上留下赵虎,林景中陪同林缚看那夕阳。五六年前,谁能想到上林里三个毫不起眼的青年,今日仅掌握这些的权势?

“我明天就回淮东了,这边就交给你们二人了,”林缚说道,“高丽这步棋,东胡人迟早都会走的,津海粮道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我们甚至要认真的去考虑燕京被破,东虏铁骑推进到黄河北岸的情形,海东实是淮东的命脉,你们在这里一定要谨慎经营!”

赵虎,林景中都觉得肩上压力不轻,认真的听林缚详说经营海东的策略。

“内地不是只有淮东一地能与海东商路相接,”林缚说道,“海东行营除了要严厉打击从闽浙而来海东的私商外,没有名义公然阻拦从平江府,山东及河间府出海的海船来济州进行贸易。实则上,我们应该鼓励他们过来。不过有几点要特别注意,一是淮东地区输出的生丝,茶铁等,都由集云社进行专营,也许后期可以让黑水洋船社参与进来,那等到以后再讨论。二是从其他地区运来海东贩售的生丝,茶铁,进行三到六成的实物抽分,生丝及丝织品为六成。三,除集云社与黑水洋船社外,海盐对其他海商一律实行禁运。四,从海东地区购买的马匹,一律只允许运往淮东贩售。我暂时想到四点,你们有什么想法,补充上就是,尽可能一起想周全了,要向海商张榜公告,不要朝令夕改……”

生丝这种高价值的货物,运往海东地区的利润最高,差不多有二十倍的厚利。一艘海船装上四百担生丝运到九州岛,就值十六万两银子。

林缚不能费尽心思的打通海东商路之后,却让海虞陈氏等势力从中分得最大的好处。毕竟对陈氏等势力来说,造海船出海,并不是多困难的事情。

战前海东地区通过海盗,私商贸易,每年从内地大约引入三四千担的生丝及丝织品,才维持这么高的价位。海东商品打开之后,不加控制,生丝贸易量很可能会成倍的增长,价格自然也会大幅下滑。

为了保证淮东的利益,保证淮东能从海东商路获得足够的养军之资,对暴利商品,在厘税之外,进行额外的高比例抽分,是必然要做的。

林缚真要有能力将海东地区的贸易一条缝都不露的严密控制起来,仅生丝一项,淮东每年获利就能达到一百万两银以上。

这只是一个理想的目标,奢家在控制闽浙大部分区域之后,从明州,晋安到九州岛南部地区鹿儿岛的海上商路也就打通了。

海东行营的另一重任,就是打击,封锁这条商路,限制奢家从海东地区的海上贸易里取利。

卷八淮东第四十二章回崇州

四月十八日的鹤城热闹非凡,东征船队已经抵临长山岛,哨船先一步进港,就没有必要再封锁消息,鹤城民众都已经知道制置使今日将率东征大军抵临鹤城。

普通民众浑浑噩噩,不关心国事,但迁来鹤城者,多受过流离之苦,好不容易安顿下来,对战事颇为敏感。

大越朝近十数年来,给东虏欺压得连口气都喘不了,淮东军司能跨海东征,打得背信弃义投降东虏的高丽人丢盔弃甲,鹤城民众自然大有扬眉吐气之感。

从消息传开之始,鹤城内外便如过节一般,洋溢着一股子难以抑制的兴奋欢腾气氛。

信船午时就抵达进了河港报信,不过鹤城东部海域有一道黄沙道,船队要从狭窄的黄沙嘴水道穿进来,耗时颇多,林梦得,秦承祖,孙敬堂等人也只能在塘堤上耐心的等着。

朱艾,张苟今日恰好回鹤城公干,也与韩采芝一道到港口来迎接东征大军回师。

日头西跌时,终于看到帆桅露出海面,人群欢腾呼叫,顿时沸反盈天的热闹起来。

其时正行东南风,船行甚疾,排风鼓疾,片刻之后,整队舰队就出现在视野里。

东征出海时,朱艾,张苟都不在鹤城,之后鹤城都没有大规模的水营船队集结,第一水营的主力整个冬春都驻守在嵊泗防线上,这还是朱艾第一回看到如此规模的船队

事实上,第二水营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战船与兵卒给编入海东行营留在济州,加上伤亡,东征军返回时,规模缩小了约一半。

即使如此,以三艘津海级战船,十艘集云级战船为主,包括运兵船,运马船以及同行返回的货船,整个船队将近一百艘船,总运力将近十万石。如此规模的船队,出现在视野里,仿佛一座浮游而来的大岛。

林缚负手站在船头,眺望远处的鹤城。

相比较鹤城,从鹤城往东延伸的扞海堤仿佛一条蛰伏的巨龙,更为雄伟壮观。

“他们留在崇州,动作也不慢啊!”林缚眯眼看着扞海大堤,跟周普,葛存信笑道。

历时半年之久,江门到鹤城段的扞海堤初步建成,堆土高一丈六尺,底宽三丈,顶宽一丈四尺,从鹤城往东南延伸到江门,将近百里长。

从江门到清江浦南岸,整个扞海堤修下来有三百里长,计划是两年之内建成。江门到鹤城为南段,准备最为充分,此时才算是初步建成。接下来,还要在堤顶筑驿道,移种固堤柳树,在堤外还要种培植大量的防风防海林带。

整个淮东地区从五月起就要进入梅雨季,一直到九月仲秋,都是多雨季节,而且夏忙秋种,差不多也都集中在这半年里,无论是工时还是人力,都不如冬春季充足。

以这个计算,南段扞海堤的修造速度比计划中要慢了些,主要也是受元月大潮灾的影响。

但是这个建造速度要传出来,却足以令江东郡司及工部的官吏吓掉下巴。

刘庭州要算一员能吏,在盐渎任职时,就筹划着要修扞海堤,对修堤很熟悉。年前林缚在崇州召集诸官议修堤事,刘庭州就盘算着林缚要能在三五年间将扞海堤修成,就算了不起了,根本没有想到三百里扞海堤真能在两年里修成。

当初工部侍郎陈钟年征三十万民夫修黄河大堤,工程量甚至不足南段扞海堤的一半,折腾了半年多时间,却折腾出修堤民夫大乱来。

鹤城港也有内港,外港之分。以河闸石坝为界,石坝外为外港,是海港;过了河闸便是运盐河,南岸即为内港,是河港,鹤城内还有城港,要从北水门进去。

由于海船都有高桅,能过河闸,却过不了城闸,林缚的座船也只能在河港驻泊。林缚与周普,葛存信等人登上岸,与留守崇州前面迎接的林梦得,秦承祖,孙敬堂,孙敬堂,胡致庸等人见面。

即便朝廷及江东郡司对东征之事淡漠,但林缚东征得大捷而归,对崇州,对淮东也是一桩天大的喜事。再说林缚离开崇州已有四个多月,留守的官员,能离开的,差不多都到鹤城来迎接;提前知道消息的崇州士绅,也都赶过来相迎。场面十分的热闹跟壮观。

百多人里,朱艾与张苟也轮不到说话的机会,他们仅仅是来凑热闹的。待韩采芝随林缚及其他迎接的众官员进入鹤城,朱艾与张苟便打算先回工段去。还有一摊子事情,说好今天赶回去了,就不便留在鹤城过夜。

朱艾,张苟走到牲口棚里牵马,韩采芝这会儿折回身来找他们,说道:“转眼怎么看不到你们两人?大人要你们留下来用宴!”

朱艾颇为兴奋,他虽然还是基层的吏员,但已经融入淮东军司这个群体中来,自然更盼望得到赏识跟提拔,搓着手,跟韩采芝一起往鹤城走去。

张苟颇为冷淡,他心里清楚:无论是他对淮东军司,还是淮东军司对他,杆爷都是过不了槛,过不了的死结。他在工辎营的实权,甚至还不如朱艾,但他同时又不得不承认,朱艾是个极有能耐的人,淮东军司若真能不计究出身的用他,朱艾将来的成就应该在韩采芝之上。

鹤城虽是巡检司,草场司之设,但城池之固,之大,不亚于州县,城中民众以及周边的屯田,都有了不小的规模。与江门一样,包括在巡检司的官吏设置上,都实际上已经完成置县的准备,就差朝廷一纸令文。

林缚就任淮东制置使,作为淮东两府十一县的军政长官,但也仅仅只对崇州一县之地,能做到军政,民政以及财政,官吏任命等事务上的完全掌握。

就算两淮盐区不需要鹤城草场提供草料,张协,岳冷秋之流,也只有在吃错了药的情况下,才会同意将鹤城草场分拆置县,使林缚完全掌握之地,从一县拓展到三县。

张苟由于粗习文墨,在流民军里比其他将领见识多,受到刘安儿及孙壮的重用,张苟也颇为自得,但到崇州后,才算是真正的开了眼界,提高了见识。

在崇州大半年时间,有一种好处就是张苟能够看到各地汇集来的塘抄邸报,新的老的都可以。仅仅这些就给张苟提供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视野,去反思流民军这些年来越打越疲,越打越弱的问题。

前年,进淮泗地区的流民军一度高达四十万,而淮泗地区的官兵以长淮军,淮东军为主,不过四五万人。流民军就在四五万官兵的压迫下,给打得流花落水。

不要说淮东军了,就是长淮军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也以不到两万兵力,抵挡住流民军十数万精兵的攻城,死守徐州城长达半年时间未给动摇过。

这其中的差距,已经不能简单的拿战斗力,战术水平来衡量了。

包括韩采芝,陈魁立,张苟,陈渍等人在内,许多归附的流民军将领,都在反思这个问题。

由于没有多少实权,也就意味着事务不多,张苟反而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去反思流民军的成与败。

以前囿于视野有限,条件有限,从地方上收集来的书册,也都是些经义典籍,文字生僻,言简义奥,有故弄玄虚之嫌。一册兵书,恨不得在短短数千言里,就想将带兵打仗的事情说完了,对实际的帮助很有限,更多的是要靠将领个人根据实战经验进行总结,领会。

林缚亲自编写的淮东军马步军操典,仅旗伍一级最基本的战术操训,就着有数万言。在文字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辅以上百幅图解。即使不识字,看图解,听人解说几遍,脑子稍微灵活一些,也能掌握最基本的旗伍队一级的战术。

张苟初得操典时,还是从韩采芝那里借来的,刚得到时,还如获至宝,以为唯有韩采芝能得淮东军的信任,才能得到这样的绝密卷宗,想暗中抄写下来,给杆爷送一份过去,心里想着,要是流民军能早些日子得到这本操典,绝不至于给官兵打得这么惨。

设于鹤城的战训学堂,年后招人,工辎营一次推荐四百名军官进入鹤城初级战训学堂学习,张苟也在其中。每个月进鹤城集中学习半个月,还有半个月回工段处理事务,轮流进行。

进入战训学堂后,张苟才发现他如获至宝的马步军操典,只要进入战训学堂,就能是人手一册,在淮东军司并非什么绝密卷宗。也难怪韩采芝不防备他,轻易将操典先借给他看。

不断的看到新的落差,令张苟心里对流民军的前途也越来越沮丧。

不到说操典里所写的令人如获至宝的内容,仅一本两百多页的寻常书册,有近三寸厚,印制精良,张苟以前托人从江宁书商购卖,少说要十两银子。

最基本的马步军及水营操典,淮东军都卒长以上的军官,几乎能做到人手一册,进初级战训学堂的学员能做到人手一册。更有各种讲义,塘抄印刷,淮东军内部的纸张消耗,就达到一个惊人的规模,仅这一项就是连饭都吃不饱的流民军,远远无法相比的。

除了免费发放的书册外,淮东军司向内部将领及官吏供应的其他书册,售价也极其低廉,常常只要花一二百钱就能买一本城里书肆需要好几两银子才能买到的一本书籍。

除了书籍之外,淮东军司向内部将领,官吏定量供应的其他生活物资,售价通常也仅仅只有市价的一半甚至几分之一。这些书籍及其他生活物资,绝大多数是由观音滩,崇城的工场作坊供应,也是售价能够低廉的关键因素。

这也保证将领与官吏在薪银不高的同时,手里头也相对宽裕,生活不那么窘迫。

流民军需要经过残酷的血腥战争淘汰,在千百死尸上,才能有一名合格的营将脱颖而出,也仅仅是在基本层面上做到有勇有谋而已。

年后挑选到鹤城初级战训学堂进行短期学习的工辎营四百名军官,多为原流民军都队一级的基层军官。经过短期集中学习,这批军官里就有好些人表现出比流民军营将更高的战术水准来。

张苟认识到,除了流民军能有淮东如此优良,完备的后勤保障体系,能组织这么大规模的战训学堂,否则永远都追不上淮东军的战力水平。

仅各级军官的战术修养,就差以千里,更不要说淮东军司对各级军官的直接掌握与控制,远非流民军能相比。

至少在淮东军内部,还没有哪个将领有能力独立将部众拉出去另投他家,更不可能出现渠帅率部袭杀主帅的事件来。

对淮东军了解越深,张苟也就觉得淮东军的东征大捷就不那么令人惊讶了。

心里有着种种心思,夜里的聚宴上,张苟也是落落寡欢。

夜宴上便是韩采芝也没有多少机会挤到跟前去。张苟的性子冷淡,自然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吃过酒,便早早离开,先回到馆舍来。

韩采芝,朱艾等人倒是醉熏熏的回来很晚。难得有不禁酒的机会,带兵打仗的,哪有几个不馋酒的?张苟给他们闹醒,给告之,他们明天还不能离开鹤城,要等候召见。

林缚初回崇州,要处理的事务太多,要见的人太多,什么时候能召见他们,也没有定时,只是要韩采芝,朱艾,张苟他们在鹤城等着。

卷八淮东第四十三章政务

张苟随韩采芝,朱艾留在鹤城,连着三天,都没有得到林缚的召见。

这三天时间里,陈魁立,陈渍等人也陆续给召到鹤城,差不多有三十多人,都是工辎营出身。除了朱艾等工造官外,更多的是鹤城战训学堂的学员。

到第四天,更有大批的学员军官外地赶来。大家都住在一起,热热闹闹的,也不难知道最远是从淮安府山阳县赶来的,也有从大横岛过来的学员军官。

眼下鹤城,崇城,山阳,大横岛四地都设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