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魏文魁-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旯里啦。

他冲过于禁身边,又往前跑了三箭之地,终于追上了曹操。其实更准确点儿说,是曹操、荀攸等人都已勒停了坐骑,登上另一处矮坡,正在重新整顿兵马。是勋策马登坡,曹操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天幸宏辅无恙。”是勋心说你倒真好意思……

随即曹操一扬马鞭,指向战场:“宏辅且看!”(未完待续。。)

第二十四章、所以饵敌

按照沮授原本的计划,要尝试与曹军野战一番。他早就在漳河上多处暗布下了铁链,也训练了一队能够快速布设浮桥的舟兵,打算在恶战之际,使驻守武城的张南渡河攻击曹军侧翼。但是计划都已经商量定了,许攸却悄悄地去找袁绍,献计说,可以利用袁绍的将旗和金顶伞盖,把曹操引诱出来,争取生擒活捉。

许攸说:“孟德虽善谋,乱战之际,亦恃其勇力。其少年时,便曾突入张让宅,挥舞手戟而出,此事主公知之也。年齿虽长,吾察其所为,亦多犯险之处。主公旗、伞若至阵前,孟德见猎心喜,必然来取,擒之不难。”

袁绍就问啦,你怎么能肯定他一定会自己来,而不是派一员大将过来?许攸笑道:“吾料孟德攻邺为难,必欲于野摧破我军,亦知此乃饵也,所诱者,彼也。若不亲来,则饵必收,主公必退,则彼无所得也。即将将旗、伞盖,处于孟德仿佛可获之处,则其必来!”

袁绍说那我不是太过危险了吗?许攸笑道:“攸但云借主公旗、伞为饵,未言以主公为饵也。主公为一军之帅,岂可轻身犯险?可仍在漳北,与张将军会聚,有漳水相隔,必无虞也。”

袁绍皱着眉头,表示疑义:“吾为主帅,而虚张旗、伞为饵,恐为人所笑。”

许攸严肃地回答道:“主公若败,乃为天下笑,若胜,其谁敢笑欤?若能擒获孟德。天下便在主公掌内。有敢言此事者。杀之可也!”

袁绍那跟曹操也是老交情了,仔细研究许攸的进言,觉得曹操确实很有可能亲身突阵,直奔自己的旗、伞而来。反复思忖,终究生擒曹操的诱惑力实在太大啦——他这两年来连战连败,丧城失地,倘若还是官渡鏖战之前的形势,那是定不会行此下策的——于是首肯了许攸的计划。

许攸最后还向袁绍提出:“此为秘计。切勿外泄,泄则必败!”他可知道袁家内部派系斗争有多激烈,相信自己这条计策若是公开,淳于琼、郭图等人肯定要鸡蛋里挑骨头——世间本无万全之策,想找毛病总能找得出来——荀谌、辛评等腐儒可能还会说:“大将军不应另置旗、伞,行此诈谋,此非王道也。”所以啊,咱悄悄地实行吧,谁都别告诉最好。

故而就连总体负责这场战役的沮授、郭图、淳于琼三大督军都不知道石井岗上那个袁绍是假的,真袁绍压根儿就没跟他们一起出污城。要等他们走后,才亲率三千兵马奔了武城。去跟张南会合。袁绍只是授密计于蒋奇、朱灵,要他们寻机去擒拿曹操。

沮授等人在前线指挥部队,偶尔一瞟眼,主公的将旗、伞盖怎么跑这么前面来啦,那可实在太危险啊,赶紧派人去请他后退。许攸这才得意洋洋地把计划合盘托出,沮授恨得直跺脚:你怎么不早说?蒋奇我调到后路去了,并且所排阵列根本不足以截断曹操的退路——倘若曹操真敢轻身犯险的话——我是打算利用张南的兵马,在这儿重创曹军啊。

许攸说没关系,派朱灵一部过去即可。你要是真能跟这儿重创曹军,曹操就算冲破了朱灵的堵截,那又能跑多远?他这儿话音才落呢,便有小校来报,说一支敌军打着曹操的将旗,直奔石井岗而去。

沮授说正其时也,曹操不在本营,正方便我施行原定计划,真要能拿住曹操,算是一个添头。于是摇旗下令,等在上游的舟船立刻就放下来了,浮桥转瞬搭成,张南率军直插曹军侧翼。

而且不仅仅是张南,袁绍带着三千兵马,一瞧形势对己方绝对有利,也兴高采烈地渡过了漳河。曹军促起不意,果然阵列大乱,随即朱灵堵截曹操失败,曹操率先逃走,曹军就此崩溃。

淳于琼一马当先冲出去:“且待某去生擒孟德!”沮授赶紧拦他,说按照原定计划,咱们能够杀败曹军就得,将军你可千万不能深追啊——“深追必败!”然而郭图在旁边冷笑道:“曹军弃甲抛戈,是真败也,非诱我也,如何不可深追?便可直薄邺城之下,审正南再开城杀出,必雪官渡之耻!”不再搭理沮授,自顾自地跟淳于琼一起去追击了。

沮授和许攸赶紧策马来找袁绍,请他下令收兵。袁绍说咱打得很好啊,正好趁机把曹操赶出河北,为什么倒要收兵?许攸道:“三军互无统属,散乱无纪,若即深追,恐难竟功。不如先阵,然后缓缓而前……”他心里也有点儿埋怨袁绍,原本前敌总指挥是沮授的,袁绍害怕沮授势大难制,非要分而为三,交给郭图和淳于琼各一部分。淳于琼那就是个颟顸老货,完全没脑子,郭图脑子是有,可实际统兵能力太差——如今那俩废物说要追,沮授说不能追,虽然我也不清楚道理何在,但宁可相信沮子辅。

许攸是正牌谋士,没怎么实际带过兵,所以有些情况他不了解。沮授对袁军总体实力和各部战力,那可是有如反掌观文一般熟悉,他急得直跺马镫:“我军败而能整,胜则反乱,不追则可挟胜势解邺城围,追必丧师也!”遥遥地往远方一指:“主公请看!”袁绍踩着马镫挺直了腰,站起身来,手搭凉篷,顺着沮授手指的方向一望,不禁是面色大变!

这边儿袁绍变色之际,淳于琼和郭图就已然亲率兵马,冲出去好远啦,迎面正撞见于禁的殿后之兵。于文则果然非同凡响,这刚收拢起来各部败兵两三千人,就敢列阵而战,硬扛袁家的追兵——淳于琼冲了两冲愣没能冲过去。

郭图弛近淳于琼,跟他说这样不行,咱们忙着追击,阵列已散,必须先后退一箭之地,重整队列,才能顺利击破当面的于禁。淳于琼一撇嘴:“是乃困兽之斗也。若暂退重整,则孟德必然远蹿,归于城下,会合围城各部,则我难竟全功。于禁兵寡,所扼有限,不如公则当面敌之,待某自两翼冲过,去追孟德。”

郭图心说你的想法是没错啦,问题是……干嘛要我拦着于禁,你去追曹操,独得大功?咱掉过来行不行?——“仲简宿将也,可当于禁。图为后进,追敌可也。”

淳于琼当然不肯答应,两人你争我抢的,差点儿没吵起来。

而这个时候,曹操已经在邺城西南方的修仁乡内停住了脚步,与荀攸等人登上一处矮坡,缓缓地收束败兵。这地方,距离邺城也就不远啦,在城堞上登高而望,连曹操的将旗都能瞧得一清二楚。

随即是勋也登上了矮坡,曹操扯着他的胳膊,遥遥一指:“宏辅且看!”是勋放眼望去,就见好惨哪,平原上到处都是曹家的溃兵,后面紧跟着袁氏的追兵。为了逃避追杀,很多小卒不光把武器给扔了,竟然连头盔也摘了,胸甲也脱了,连腰里的干粮袋都摘下来顺手舍道边儿了,更别说各种辎重车辆,那是扔了一路啊。袁兵一边儿跟后面追,一边儿捡漏,而且貌似对武器、铠甲并不怎么感兴趣,第一要抢的是辎重车辆,第二要抢的是干粮袋。

曹操笑谓是勋:“如何?”是勋心说你这会儿竟然还笑得出来?哦,等等,吃了败仗曹操还笑……在咱们原本的计划当中,不就是要先吃一个小败仗,然后再于城下破袁的么……

虽说这已经是真败而非诈败了,但问题是……原本计划用来围歼袁军的,就不是这支吃败仗的部队啊……

陈群在旁边儿急得直冒冷汗,劝谏曹操说:“危难未解,请主公速还保营!”就这么一眨眼的功夫,是勋已经反应过来了,当下也不禁捋须而笑:“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

是勋这是原句照抄了原本历史上荀攸说过的话。在原本的历史上,官渡之前,曹操于白马破斩颜良,即徙其民,沿黄河西走,袁绍使文丑、刘备渡河追击。曹操一直退到延津以南,登垒而望,就见辎重满道,后面全是追击的袁军,骑兵不下五六百,步兵不可胜数。诸将皆以为敌众我寡,应当退保营垒,荀攸却说:“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此《武帝纪》中语,《荀攸传》中则记为:“此所以擒敌,奈何去之?”)

等于曹操用辎重车辆来引诱敌军,袁兵为了抢夺辎重,导致阵列散乱,于是曹操纵兵击之,大破袁军,并且阵斩文丑。

如今是勋瞧着,这情况跟延津之战很象嘛,眼前的袁兵抢辎重都快抢疯了,不再是“阵乱”,而几乎就根本瞧不出任何阵列的形状来了。这会儿要是有一支生力军突然杀出,必能大败袁军啊——问题是,他瞧瞧矮坡下面,这才收拢起来的千把败兵,也不象再能打的样子……

“子廉、妙才何在?”

按照原本的计划,曹操诈败后退,而围攻邺城的曹洪、夏侯渊将悄悄调动主力东进,配合着一举击溃袁军。如今己方确实是败了,那么按照原计划,估摸时间,曹洪、夏侯渊应该已经到了附近了吧。

荀攸点头道:“已命妙才将军率骑沿漳而上,直取浮桥,子廉将军则自南线杀出。”话音未落,就听得南方鼓声大作,随即十来个曹兵的四百人阵排成锋矢形状,直插袁军追兵的侧翼!(未完待续。。)

第二十五章、修仁之战

沮授为什么请袁绍下令收兵,不肯深追呢,因为他深切地感受到了,这时候的袁军已经不是当年连战公孙瓒,界桥完胜的河北劲旅啦,素质已经陡降了好几个层次。

一方面,官渡战败、林虑无功、青并二州大半丧失,使得袁军的士气低迷,好不容易打了个胜仗,低迷的士气瞬间反弹,必生骄惰之心。更重要的是,河北生产尚未恢复,就被迫连岁出征,粮草物资捉襟见肘,士卒们大多是半饥半饱的状态,所以训练强度就不可能加大,时间久了,越发散漫。

这样的兵,阵而后战,尚有一搏之力,忙着追击,很可能就乱了——更别说淳于琼还没脑子,郭图还缺乏统御力。沮授指点袁绍观瞧,就见除了自己麾下几部兵马被勒束住了,原地不动外,其余袁兵全都撒开了欢儿,一边跑一边抢辎重、捡干粮——他们饿呀,又久不得赏赐,见了粮食、钱帛,那还有不抢的道理吗?

袁绍那也是久经战阵之辈,见此情景,不由得大惊失色,赶紧下令鸣金收兵。可是已经晚了,就见一票骑兵沿着河岸呼啸而来,当先一将跃马挺槊,所向披靡,身后一杆大旗,上书六个大字——“领军将军夏侯”!

“夏侯渊!”袁绍见此,不禁肝胆俱裂。他已经五十多岁啦,暮气渐生,早不复当日在界桥掷鍪喝骂,不肯避入墙后的英雄气概了,见到夏侯渊的旗帜,脑袋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败了。逃吧……”

这从胜利走向失败的道路是如此短促。时光如此短暂。心情瞬间从高空跌落尘埃,那完全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得起的打击!

沮授也知大势已去,但他的脑筋仍然清明,急忙一推袁绍的马头:“主公速渡漳河,退保营垒,即焚浮桥,使敌不能追也。吾在此阻遏夏侯!”

袁绍拉着沮授的手,两眼通红:“子辅。仰仗卿了。哎,今日才知过往之谬也,若将全军委卿,何至于此。”沮授苦笑道:“请主公善保贵体,必可复振。”转过头去关照许攸:“主公便托付子远了。”许攸咬牙切齿地答道:“若得生还,必斩淳于琼、郭图……审配的首级!”说着话,簇拥着袁绍就上了浮桥。

沮授就觉得一颗心直往下沉——袁家谋士当中,论及智谋,他只佩服田丰和许攸两人,如今田丰已死。自己殿后阻敌,估计活不成啦。那就只能把袁氏复兴的希望寄托在许攸身上。可是你听许攸临走前说的是什么?淳于琼、郭图妄追失机,你说斩他们的头很正常,可这关审配什么事儿了?都到这个节骨眼儿上了,你们还不忘内斗哪!

罢了,罢了,今日某便战死在此处,袁氏之事,与死人又有何关!

夏侯渊就差一步,没能冲上浮桥。袁绍、许攸、张南等人才领走了两千多兵,一瞧曹军近了,赶紧的放火烧桥,还在桥上未能得渡的数百袁兵纵身跃入漳河,很快就被激流给卷走了——河北会游泳的人还真是不多,沮授训练那支舟师,就不知道花费了他多少精力、多长时间。

剩下的袁兵一见浮桥烧断,过河无望,全都四散逃蹿,也就沮授、朱灵等部数千兵马还能勉强稳住阵脚。夏侯渊的进军速度迅捷如风,短短一顿饭时间,即将敌军杀散。朱灵单枪匹马,逾石井岗而走;沮授欲待自刎,却为部曲所阻,随即曹军团团围住,将其扑下马来,按翻在地。

另一处战场上,曹洪从侧翼杀出,奋战修仁乡,淳于琼、郭图等部追兵立溃。袁军赴漳水而死者不下千人,只有郭图等数百骑游过河去,勉强逃得残生;淳于琼在乱军之中身中数箭,随即被于禁追上,一槊捅下马来,命部曲割取了首级。

是勋立马矮坡之上,瞧得是目瞪口呆——这就赢了?袁军的组织性也太差了吧,这就跟后来被小日本儿追得满地跑的某些国军所部有一拼啊……不过转念一想,刚才曹军败得也很难看,这年月的所谓军队也就这样了,在后世看起来,其实跟黄巾流寇属于同一档次……

曹操得意洋洋地捋着胡须——他彻底忘记自己连金盔都丢了,发髻都散了,如今的相貌其实也挺狼狈——询问荀攸:“当追否?”荀攸沉稳地答道:“是否当追,即可由妙才、子廉二位将军自择。我等尚须严密防守,以备审配。”

是勋心说对啊,还有审配呢,我差点儿把他给忘了。一方面,按照战前的判断,袁绍肯定会派一两支游军兜个大圈子,去袭击本方的围城部队,而如今曹洪、夏侯渊所部都已从城下调来攻打袁军主力,那么袁氏游军得手的可能性就很大;另方面,这战斗就在邺城能够瞧得见的地方展开,审配没道理不加以呼应,开城杀出啊。倘若此时不加防备,被审配会合了游军,彻底击破己方围城部队,继而驱赶败兵,一路杀将过来……说不定胜败的天平又会瞬间倒转。要真那样,曹军先败后胜,胜而又败,就会成为军事史上最大的笑话了。

于是他急忙问道:“邺下可有所报?”我刚到,你们已经来了一阵子了,有没有得到围城兵马传回来的消息呢?敌方游军有没有杀过去呢?战况如何?

郭嘉一摊手:“计点时辰,敌游军当至城下矣,却无所报……此事甚怪,须防有变。”

曹操笑道:“吾料彼等恐惧而不敢前,今已退去矣。我即于此列阵布防,便围城军破,审配杀来,又有何惧?”等于完全认可了荀攸的谋划。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探马来报:“袁军数千,已杀向城东去也!”

曹操闻报,小小吃了一惊:“如何不袭城南,倒袭城东?”他原本猜测,袁绍会派出游骑来突袭自己围城的兵马,最可能的袭击方向就是城南,一是因为路程较近,二是距离主战场的距离也短,方便配合。谁想到袁军游骑却放弃了城南,反攻城东——这就算审配杀出城来呼应,也没法再威胁到自己的主力啦。当然,自己也来不及往救。

他低头瞧了一瞧还在乱哄哄列队的那些败兵,不禁摇头:“此际列阵而战,不惧审配,然亦无力往援矣……”看起来,城东那些围城兵马是败定了啊。罢了,就算攻破袁绍主力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吧。

陈群轻轻叹了口气:“今虽破袁,若围城军溃,惜乎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