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7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康熙此举,是心疼十三阿哥,还是为四阿哥铺路?

“十三爷,腿疾可好些?”曹颙岔开伊都立的话。问道。

十三阿哥笑着点点头,道:“好了,骑马射箭当没问题。听小十六说。你府中来了两个身手好的护院,改日我也去会会。”

他挺直腰板。眼中带了几分锐气,再也不见早年的顾废之色。

曹颙听了,不禁苦笑。

这京城本不就没有秘密,曹府向来不要外头的下人。这就接受了蒙古郡王的馈赠。总要对外有个交代。

恒生生父,不知是否怕曹家阻扰他认子,对于见曹颙与赠人之事,都不算私密。

十三阿哥同曹颙亲近是真,但是言谈之间,鲜少涉及两家私事。

这番话,不知是他真好奇,还是替旁人问的。

曹颙的选择,只有一个,就是如实交代。

十三阿哥显然没想到恒生会有这般身世,瞪大了眼睛,半晌方道:“你养大的儿子。指定错不了”

第十二卷奉天运第九百四十三章直言

十三阿哥明明是夸奖的话,却听得曹颙心惊

同嬉笑无忌的十六阿哥不同,十三阿哥看着和气,但曹颙从不敢怠慢分毫。就怕他在逆境中。心里不对劲,将好心当成恶意。

未来的佐政亲王,现下就当是四阿哥的左膀右臂了吧?曹颙压下心中的狐疑,只做寻常,说“当不起十三爷谬赞,”云云。

伊都立在旁听了,瞪目结舌,道:“原来外头说孚若家收了两个蒙古家奴是真。早先还以为是因太夫人之故,没想到扯到恒生身上。孚若倒是有蒙古有缘。”

是有缘啊。曹颙想着自己在每次随扈蒙古,都是惊心动魄,险死还生。而且,还远千里,抱回个蒙古儿子,少时好友智毅然弃了主持之位,去外蒙古哲布尊丹巴大喇嘛名下学佛。

十三阿哥见曹颙说完恒生身世就缄默,这才想起此事毕竟是曹府私密。恒生能否认祖归宗还不知定数,曹颙不愿多提及此事,也是正常。

偏生伊都立不知趣,还来了这么两句?

其实,曹颙虽觉得刺耳,并没恼伊都立。他自是晓得因为两人相处十来年,关系亲近,所以伊都立说话才少了几分顾忌。

他只是在反省自己,往后在十三阿哥、十六阿哥面前也留心,且不可因太熟悉而失了分寸?

十三阿哥只当他不高兴,岔开话道:“对了,王全泰这两年在四川立了功,兵部那边拟票,要升游击。”

游击是从三品。王全泰可谓是平步青云。

这里头,有十三阿哥府的招牌,有年羹尧这个四川总督的提挈。

十三阿哥府门人出去外放的,王全泰是第一人。

“这可是喜事,王老七晓得了,还不知该如何欢喜。”曹颙顺着十三阿哥话,道。

伊都立后知后觉。晓得自己方才孟浪了。说恒生尚可,闲话提及李氏。实是失礼。

他倒是老实地闭了嘴,听着十三阿哥与曹颙说了会儿闲话。

等到曹颙起身告辞,伊都立也乖乖地跟着出来。

“孚若,方才对不住。”上马前,他带着几分羞愧,对曹颙说道。

曹颙摆摆手。道:“无碍,大人又不是故意的,不必放在心上。

伊都立仔细看他两眼,见他没有责怪之意,也就放下不自在,说起内务府衙门中听到的各种趣事。

过了西单牌楼,两人各自归家。

曹颙的神色平平,心中却是郁闷难挡。

从十三阿哥问及恒生那刻,他就有不好的预感,要失去那个儿子了。即便恒生还养在曹府。他的未来也不再是他自己或者曹家能决定的。

这种感觉。很不好。

就像当年的曹颙,身为曹家嫡子,身不由己地上京,一步一步走向名利场?

他本想以一己之力,庇护自己这几个子女安乐无忧。

进了大门。曹颙就听到孩子的嬉笑声。

转过影壁。曹颙就见天佑他们几个小家伙,手中拿着鞭子,在青石板上打陀螺。

见曹颙进来,孩子们忙停了玩耍,趋步上前请安。

“怎么在这里耍?”这句话曹颙是问孩子中最年长的天佑的,平素孩子都在校场玩耍。那边是从城外拉的黄土铺地,就算跌到,也没有这青石板的疼。

“回父亲的话,那边不平整。”天佑小声回道。

今天已经初九。过了十五孩子们都要上学,也不能玩几天了,曹颙就没罗嗦什么,只是吩咐道:“慢些跑,小心跌到。”

孩子们老实应了,曹颙就进了内宅;

回了梧桐苑,初瑜在屋子里,一边服侍曹颙更衣,一边道:“额驸,老太太先头打发人过来,叫额驸回来后过去一趟。”

“母亲说了何事没有?”曹颙问道。

“许是关于舅太爷那边的,今儿舅太爷打发人过来,好像是定下了归期。”初瑜道。

曹颙点点头。让初瑜好生歇着,他自己个儿去了兰院。

兰院上房里,曹元家的也在,见曹颙来了,带着个小丫头侍立在一边。

有外人在。曹颙也不着急说话,给李氏请安后,挨着炕边寻了把椅子坐下。

李氏转过头,吩咐曹元家的道:“这门亲事是太太保媒,你也当去谢谢大太太。”

“老太太说的是,奴婢这就去给太太磕头。”曹元家的俯身道。

李氏笑着点点头,又道:“这个小丫头看着不错,即是你孝心,我就收了。至于你那两个孙子,明儿也抽空叫太太瞧瞧?”

曹元家的听了,满脸堆笑,再三感恩地下去。

她身后那小丫头,十二、三的年纪,是个美人坯子?眉眼之间,却是不俗?

李氏吩咐丫鬟带她下去安置,随后才对曹颙道:“是为她三小子娶媳妇的事儿来的。年前你媳妇给配的,是天佑身边的核桃。还有她两个孙子,也惦记当差呢”

这曹元三子,就是小满的堂弟,曹颙身边的长随惊蛰。

这门亲事。明面上是初瑜做主,实际上是乌恩帮着做的媒。核桃与惊蛰在乌恩家碰到到两次,算是认识。

“走关系走到母亲这里了?”曹颙说着,有些不快。

李氏道:“天佑、恒生要出府读书,她们自是盼着自己儿孙能给两位小主子做书童。你同媳妇这两日抽空功夫,挑几个人出来。既耍忠心,晓得护主;还要老实,省得将好好的孩子都拐带坏了。”

曹颙没有再说什么,李氏想起叫儿子来的缘故,带着几分期待道:“你大舅打发人来。说是定下日子,十六出京?你看。是不是预备两桌席面,给你舅舅践行?”

对于李家。李氏委实难以割舍,但是又不愿惹儿子不快,这言谈之中,就带了几分小心翼翼。

曹颙想了想。道:“说起请舅舅来吃饭,十五那日正好。不过,偏生那日宫里有赐宴。明日我过去瞧瞧,看看舅舅十三、十四是否有闲暇,过来吃顿便饭。”

李氏见曹颙应了,红了眼圈道:“不是给我儿找麻烦,只是你舅舅七十多了,往后还不知何时能进京”

她与李煦名为兄妹,但是因年岁相差了二十来年,她心中将堂兄当成长辈敬的。

曹颙没有多说什么,在外人面面前,能避嫌疑就好,要是真让李氏割舍李家。她也狠不下心。

不过,现下李家还风光,就狠不下心,那以后李家败了,李氏会如何?

“母亲,关于太后所赐,舅舅问没问?”曹颙道。

在初六那日,送李氏去李宅前,曹颙就专程丁嘱过母亲。少提此事。即便李煦问起,也不要说实话;若是李煦借银子,就都推到曹颙头上。

李氏迟疑了一下,道:“你舅舅就随口问了一句,我含糊过去,没有说什么”他倒是真提借银之事,我只说自己个儿做不得主。”

若是没有这般做作,看在李煦年过古稀,曹颙不至于犯糊涂。借银子给他,但是也能客气几分。

如今,听着这老家伙算计母亲。曹颙心中不禁冷哼两声。

这个时候借银子给李家。同李家绑在一条船上,那不是作死是什么?

见曹颙不高兴,李氏忙道:“听着你舅舅的意思,为了偿还亏空。他们日子确实紧巴?就连小三娶媳妇的花销,都是从外头告借的。”

这句话,李氏相信,曹颙却是不信的。

李家世代官宦,又在织造任上三十多年,家底比寻常官宦之家殷实许多。

这一点,从李家的吃穿用度,古董字画上就能看出;

就是这次李家送曹家的年礼,也比往年丰厚,丝毫不见窘迫。虽说这里面有维持两家交好的意思,但是也能看出李家所图不是小数目。

“母亲”不是儿子小气,实是舅舅在江南亏空巨大,三十年间,估计不止百万之数。”曹颙稍加思量。说道。

李氏闻言大骇,道:“怎么会这么多?那岂不是倾家荡产也还不清了?。

若是李煦真肯倾家荡产。填补亏空。那还会不会抄家?

答案是否定的,李煦这些年陷入夺嫡浑水太深,已经万劫不复。

“母亲,舅舅在江南多年,不止是亏空问题,怕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登基就要清算老臣。不过母亲也不必太过担忧,舅舅没有大过错,涉及不到生死。”曹颙说道。

李氏听了,觉得浑身跟泼了冰水似的,道:“真到了这个地步了?那咱们也不能干看着啊?。

曹颙抬起头,看着李氏的眼睛道:“母亲,若是曹家没有搬回京,怕下场也是如此。如今,曹家只有保全自己,往后才能拉扯旁人。要是跟着往前凑合,叫人查起祖父与父亲江南旧账来,曹家会如何?”

李氏听了,脸色泛白,哆嗦着嘴唇道:“这般凶险?”

“保不准。所以母亲对舅舅家来人要格外留心,像忙着隐匿财物这样的事,是要累及曹家跟着抄家的

李氏身子晃了晃,脸上尽显哀色。

曹颙虽心疼母亲,也不愿她因一时心软,给曹家埋祸?

过了半晌,她才叹了口气,道:“宴请你舅舅之事,你自己个儿看吧”要是不便宜,也就算了”你外婆那边,改日我使人去查下,看是否有隐匿财物之事。”

说完这些话,她像是衰老了十来岁,脸色灰败。

“母亲不必太担心,等以后舅舅家脱了官场是非,需要银子时,儿子绝不会束手。总要代母亲将李家的养育之恩还干净,让母亲安心才是。”曹颙道。

李氏点点头,显然不愿意多说什么,摆摆手叫曹颙退下。

梧桐苑中,曹元家的已经走了。

初瑜想起核桃要待嫁,就使丫头到蔡院传人。

对于配给惊蛰,是核桃自己个儿点头的。惊蛰跟核桃同岁。大总管之子,在家主身边当差,也算是堪称良佩,她自是满心愿意。

听说初瑜是见完她,未来的婆婆后要见她的,八成是婚期之时。核桃就手足无措起来。

见她这般模样,初瑜想着自己个儿待嫁前的模样,不由地抿嘴笑。

她叫喜春将早已预备好的两个匣子。递给核桃,算是给她添妆用的。随后道:“你是大爷身边当用的,等到开春,二爷又要搬松院,算下来两位小爷身边的人手就不足。我叫喜紫、喜蓝两个。过去,一个给大爷。一个给二爷。你比她们都大,这些日子,就好好教导教导她们

“太太身边的姐姐,都是个顶个儿的,哪里轮的着奴婢多嘴?”核桃谦卑地说道。

这喜紫、喜蓝虽是梧桐苑大丫环。但是年纪不过十五、六。

初瑜看了看,到底不放心,道:“能教就教些”总要合大爷心意才好

核桃乖巧地应了,就听外头有丫鬟道:“太太,老爷回来了。”

随着说话声,曹颙挑了帘子进屋。

他倒是认出小核桃,等核桃走后,对初瑜道:“核桃的身契。早年连同她娘的,都给了田氏。如今将核桃配给惊蛰,同田氏那边说过没有?。

初瑜笑着说道:“额驸就放心,在给核桃配人前,我就同田嫂子与核桃她娘问过。这个女婿人选,也是核桃她娘点头应下的。”

夫妻两个又说起给天佑选书童之事,如今他们两个。全部心思,就是孩子们的前程安排上。

依照曹颙的意思,就是要使家族子弟科举晋身,如此才是长久流传之道。

初瑜开始有些舍不得。怕孩子们太过辛苦,经由丈夫劝说,最后还是从了丈夫。

“旁人科举额晋身还有些指望,咱们恒生。”初瑜想着恒生背书慢,道:“咱们恒生怕是走不通这条路”说到最后,带了几分黯然。看来是想着咯尔咯汗王想要带着恒生之事。

“文的不行,就考武状元。有个目标,总是好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让他们好好学习几年,总比无所事事的强。”曹颙说着,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这年前年后,想着天佑与恒生进旗学,曹颙心中也不安,生怕儿子们结识纨绔,跟着学坏。

如今给他们套上科举这条项圈,总要让他们有些压力,才会专心在学习上。这样,熬过青春期,孩子们就定了性,无需人操心,”

第十二卷奉天运第九百四十四章点睛

过来正月十四,曹颙亲往李府,送了些回礼,算是给舅舅送行。

这舅甥两个,寒暄半晌,李煦的话中就带了功利,曹颙则打了半晌太极。不过是家道艰难,兄弟子侄需要操心的太多,京城居不易,云云。

李煦面上虽带着笑,但是望向曹颙的眼神却开始变冷。

他不过是试探一二,曹颙却是半点情面也不讲,直接将话堵死,如行不使的人恼?

他自持长辈身份,到底带了几分心气。冷笑一声,道:“外头都说曹家豪富。稻香村日进斗金,没想到外甥日子还成这样,莫非是以讹传讹?”

曹颙垂下眼帘,看着手边的茶盏,真想回一句“干卿底事”

说曹家豪富,那是曹家在江南时。如今曹家在京,田地不过百十顷,宅邸不过几处,不过寻常权贵之家。

稻香村是有些收入,不过这几年随着南点铺子越开越多,出现了“桂香村藕香村”等不少跟风的铺子,使得收入不比早先。

真惹人眼的,就是太后赐予那笔财物。外头传是白银数万两,古董字画数车。

这是李煦怎么就不动动脑子,竟是惦记这笔财物。难道一个亲戚名分。就可以这般理直气壮的算计。

“许是舅舅说得正着。”曹颙撂下茶盏。淡淡地说道:“外甥的日子措施不好过。”

李煦被噎得不行,但是他又能如何?再说扯其他的,不过嘴上痛快了,同曹家撕破脸对李家绝无好处。

他几个兄弟都相继病故,侄儿中没有才成之人,剩下几个子孙,也难以支撑李家门户。

李家已经是个空架子,看着体面,实际上发发可危。

在皇帝心中,曹李两家从来就不同。皇帝能加恩曹家三代,对李家却是早已不耐烦。不过是顾念老臣,才没有动李煦的位置。

想到这些,李煦带了几分颓废,倒是没有方才的锋利:“曹颙,老朽也不知你何时对李家存了芥蒂,但在老朽心中,始终当你亲外甥待。你少年早慧,防范之心甚重,其实大可不必。我同你父,早年也是意气相投的好友至交,而后行事有异,方渐行渐远,我只是后悔,当年没有听你父一言,早日将亏空当成大事,如今有心无力,李家怕是行运不久矣!”

虽说当年曹府卖地还亏空时,曹颙还但是仍有幸在曹寅的书房中,见过织造府的账册。

曹家当年的亏空,百万两不止;李家生活奢靡,李煦又走出名的慷慨之人,这亏空只会多不会少。

要是李家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张罗,未尝就填不满。

曹颙叹息一声,倒是佩服起孙文成来。

同样是织造府,曹李两家看着体面,接驾数次,恩泽家人,实际上替皇帝背了一屁眼子饥荒,就面上好看,背后也是血泪史。

孙文成则是不温不火的,老实当皇家奴才。半点是非不沾。

见曹颙不说话,李煦忍不住开口问道:“外甥在京,眼观六部、耳听八方。不比老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