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倾大宋-第5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打通所谓6桥,连接本土和海外军州,大宋行朝的战略纵深,就可以延伸数千里。这是什么的概念?

北方的野蛮民族,他们对中原的进攻,往往都是冬季,对炎热的气候深恶痛绝,要说打过江那是有的,你要深入岭南再进入南海,简直就是自找没趣。

也就是说,只要打通了6桥,南方十五军州彻底稳定,大宋行朝就再无灭国之忧。

或许,这种想法并不是绝对,但对于深受北方草原祸害的中土来说,绝对是具有吸引力的,至少让他们有了某种选择,不会再进退无路。

刘仁凤对海外并不是太关心,却非常关注这场战争,在世人的眼中,交趾本就一颗毒瘤,能够剜去自然是好。而学院派务实官僚的论调,也让他眼前一亮,认真研究起了征伐交趾,肯定了打通6桥的重要性,认定虽非解决北方威胁上策,却也是早就最后的退路。

第1329第1329章大中建炎二十二年

有了他的摇旗呐喊,相当多的士人也转变态度,至少释放了善意,不在是说南方交趾烟瘴,朝廷又无法直接统治,还是安心先收服西南夷为上的屁话,让王秀相当的满意,至少不用再为南征舆论愁了。

“南边打的不错,要有可能的话,再调广南东路兵马南下,我应该北上了。”王秀面见朱琏时,是相当的高兴,连日来的官塘显示,南侍军进展颇为顺利,逐步接近了平原,算算时间的话,真腊、占城也开始了进攻。

接近平原是什么概念?那就是说离开了可恶的山区,宋军可以实施拿手的大兵团作战,光凭弩箭就够对方喝一壶,就不要说大批新式战车了。

“怎么不用殿前司,还有十万人闲着。”朱琏笑眯眯地,随口说着没当回事,有王秀在她很舒心。

“殿前司,我看还是算了,这群混球去多少毁多少,倒是天武第七旅镇可惜了,得想个法子才行。”

王秀不屑地笑了,南侍军的两个军,都是经过山地丛林战训练,就是经过训练的禁军,也不得不签番兵相助,这群殿前司的大爷去了,先不说闹哪门子事,就是能回来半数,那就谢天谢地了。

至于他提到的天武第七旅镇,张东的阵亡让他很可惜,想想当初张东还是张中时,却和徐中碰面,引起一系列的笑话,非得要他给改个名字。

半辈子都过去老大的人了,还意气用事改名,最终还是耐不住原七十二将老人的请求,只能把“中”改成“东”,取义旭日东方的寓意,却没想到仅仅几年,就成了西山落日,名将凋零,五千貂锦丧胡尘。

最值得他敬佩的是,张东逆境奋击,为了全军突围率军反击,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导致他有了想法。

朱琏不知道王秀想法,却忍不住翻个白眼,幽怨地道:“你都看不上,还要他们保护,我看还是撤了算了。”

玩笑而已,能把殿前司撤了?王秀摇了摇头,道:“不是看不上,而是他们不适合南征,在北方冲锋陷阵倒是物尽其用,呵呵。”

王秀对拱圣军很满意,除了成蛟擅自营救封元,导致了危机外,拱圣军打的可圈可点,让他很满意。

最难得的是,经历几天残酷的战斗,在全军建制残破情况下,依旧出击隆德,取得很大的战果,不愧是七十二将老班底,没有给他丢脸,依旧是那么的剽悍。

“没有安生几年,却又要北上。”朱琏幽幽叹息,那话题转到正题上来,似乎相当的幽怨。

“应该是最后一次大规模征战,机会很难的,我要把二十年的生聚,做个最后了断。”王秀很平静地道,仿佛在述说寻常事,也难怪,那么多年的风风雨雨,站在天下的高度看问题,他的目光早就不再局限国恨,又岂能再说家仇?

只能说,愚人以复仇推动历史车轮,智者以大势决定天下走向,一堵一疏。当然,有些人必须要死,有些人却必须要活,一切为了家国天下大势,及早地消弱敌人,及早地接纳海洋,及早地了解天空,为了华夏能够真正秉承天地意志。

真正的大一统是包容的不假,血脉相连并非长久之计,要用铁血手段去建立秩序,用人们的思想升华来维持秩序,能攻能守,败而不亡才是上善若水。

假设有另一段历史,就算这个民族生存下来,却在异族统治下,丧失了本族传承精华,还不如真正的亡种算了,免得奴性和糟粕代代传承。

“官人,需要几年功夫?”朱琏悠悠地道,她知道不能勉强王秀,作为女人就应该去默默支持。

“不知道,看情况而定了。”王秀似乎心不在焉,又道:“忧患并不在外,你需要当心才是。”

“官人放心,妾身自然明白,只是。。。。。”朱琏知王秀所指,却脸色极为犹豫,她不愿去想却不得不去防备。

“娘子,没有可只是的,成王败寇而已,我心中有数,最好不要到那步,真的生了决不可手软。”王秀的话很冷,却隐隐有些许转折。

大中建炎二十二年,秋。

王秀正式卸任平章军国事,以观文殿大学士,赐特进,假节钺,权北方宣抚处置大使,克日北上。

同日,朝廷下诏废平章军国事,秦桧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成为大宋两府的相。

十六日,王秀北上,当日,王家人在府邸前为他送行,朝廷奉送的场面极为浩大,以中书门下秦桧、枢密院李纲为的重臣,就在都亭相送,朝廷重臣全部到场,王秀无法与他们一一话别,只能一杯清酒回敬。

李纲奉送王秀一句,悠然道:“君承受天命假节钺,不难丹青流芳,望自珍重!”

王秀的目光深邃,淡淡地道:“放心,朝廷事就交给大人,他日功成,再和大人做甘泉之饮。”

秦桧在场,这句意味深长的话让他愕然,只能深深看了眼王秀,道:“文实此去,放心。”

“有劳会之兄。”王秀玩味地看了眼秦桧,含笑点了点头,态度是相当的莫名其妙。

秦桧认真地看着王秀,四平八稳地道:“文实客气,都是为天下尽本份。”

“呵呵,知道会之兄是君子。”王秀爽朗地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赵构笑咪咪过来,为王秀敬了杯酒,爽朗地道:“来敬文实一酒,祝愿旗开得胜,收复故土。”

王秀接过琉璃酒盏,面对赵构那真诚的笑脸,也是满脸堆笑,温声道:“借大王吉言,此行必然为行朝开疆拓土,让女真猪羊俯认罪,尽数解救流落北方的贵胄。”

“文实好气魄!”赵构有几分尴尬,他说的是收复故土,王秀却说开疆拓土,层次明显就低了下来,实在让他不堪。

“还望大王能好生教导太子,不负天下苍生重托。”王秀一饮而尽,笑咪咪地看着赵构,话透着无尽玄机。

第1330章秀女书院

赵构眼角闪过一丝异色,却很好地掩饰过去,笑眯眯地道:“文实放心,孤王身为藩王,自然会上心太子学业,断不让他有任何马虎,小家伙翻不了天的。”

“嗯,大王好为之。”王秀淡淡地笑了,把酒盏交给旁边的侍从,赵构那抹异色,又岂能逃过他的双眼,有些话说到了也就罢了,就看对方怎样去考虑了。

赵构尴尬地应了两声,也就转到一旁,至于能不能听懂好为之,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沈默、蔡易还有欧阳澈冷眼旁观,钟离睿也是含笑不语,目光却闪烁着隐隐地杀机。

赵构那是心思晃动,就在回去的路上和秦桧碰头,道:“会之,如何?”

秦桧面如止水,淡淡地道:“大王,有些事急不得,尤其是当此北伐之际,还望大王能劝阻官家。”

赵构瞳孔微缩,细细打量眼秦桧,知道对方怂了,应该说他从未把其拉拢到阵营,应该结束对话了,果断地把话题转到了其它。

就在王秀北上,朱琏却去了钟山女斋,李清照自然是亲自接待,让人意外的是,王卿苧和王氏也在场。

“郡国夫人倒是好闲情,不如也来女斋算了。”朱琏打着趣,却多看王氏几眼。

王氏品味朱琏的话,却笑容可掬地道:“我倒是想,就是我家姐嫌我粗鄙,教坏了女学子。”

“呵呵,倒是一张巧嘴。”朱琏瞥了眼王氏,目光转到了王卿苧身上,最终坐到站在一旁的王新真那里,温声道:“十四娘越出色了,看来大娘子要当成继承人。”

王卿苧倒是颇为得意,笑道:“娘娘说的是,我家十四娘那是天生的生意人,日后成就不可限量。”

虽说,王新真是率意泼辣,却当着皇太后面前,又有李清照这等文学大家,却也不敢放肆,扭捏地害臊,小脸蛋红扑扑地煞是可爱。

朱琏细看王新真,果真是美人胎子,继承王秀和友琴莫言的长处,十五金秋好年华,难怪被行在年轻俊杰说追逐,看得她也有些嫉妒。

李清照看了眼王新真,某种却有赞誉色彩,道:“大娘子后继有人,却不知王相公可曾愿意?”

“秀哥儿怎能不愿意?过段时间我也准备北上,顺便带着十四娘见见世面。”王卿苧毫不在意地道。

王氏一怔,女人家经商倒是无可厚非,王新真却是例外,她可是王相公的长嫡女,身份委实地高贵无比,是有诰命在身的贵族女子,岂能去抛头露面去做女商人。

要真的跟着王卿苧,走上了商贾道路,引起士人非议是小,毁了女儿家一生是大,不由地道:“十四娘是王相公掌上明珠,过年就要寻个好人家,再不济也是龙飞榜上的鼎甲,可不要耽误了好年华。”

说到寻个好人家,王新真是情窦初开,早就闹个大红脸,哪里还敢把头抬起来,一个劲地和手帕作对,仿佛是结了大仇。

李清照翻个白眼,对王氏道:“你这个婆子好嘴,有当着女儿家说这话吗?任谁也没你脸皮厚实。”

王氏见王新真羞涩,不由地笑道:“哎吆,我这也是心直口快,早想着物色行在俊杰,给十四娘说个大媒,怎么今个就说了出来,该打、该打。”

“倒真是该打。”李清照也不当回事,横竖是长辈的关心,小娘子出阁是早晚的事,王秀是没心没肺的,靠他来考虑,那就是用枢密院管理银行。

朱琏却看了眼王氏,眸光意味深长,她自然听出王氏的好意,嘴上却道:“是该招呼了,也不知郡国夫人看好了没有,不能再拖了,是不是?”

王卿苧也认真起来,王新真十五了,按说快到谈婚论嫁年岁,要真的耽误了可不好,想想说道:“也罢,这次带上十四娘,顺便让秀哥儿拿个主意。”

朱琏叹了口气,反正是王秀头疼的事情,她作为王家实际上的媳妇,也不能帮着王秀做主,稍加沉吟把话题转开,问道:“居士,秀女书院准备的怎样了?”

话说,钟山女斋展倒是顺利,一批批毕业的小娘子,几乎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变的精通女红、熟知史书,受到贵族商贾阶层的欢迎,谁不愿自家的小娘子多才多艺,谁不愿自家娘子通情达理?更何况,这些年来,有些最优秀的秀女

被选进宫,有一人甚至成为朱琏身边的女官,身份何等尊贵。

可惜,每年招收的女斋子弟,也不过区区二百人,让许多人望而生叹,又让女学生身价百倍,往往没有等毕业,就会被说媒的人踏破门槛,只有那些品学兼优,明显被大内预定的秀女,才没人敢动心思。

李清照和洪真商量再三,决定把女斋分出去,单独成立秀女书院,专门培养各色女士子。

洪真是相当的同意,女斋在书院内挺好不假,却是招蜂引蝶,让那些的学生整天不思进取,。还不如赶紧分开省心,他是一万个赞同。

不能不说,这步子是很大的,玉泉山女斋办的更久,在东南各郡最出名,名声明显盖过钟山女斋,也吸引着士子们的目光,不仅没有被恶言贬低、反而被传为美谈。

玉泉山书院收仕女,多是东南商贾富豪家的小娘子,这些豪商们之所以把女儿们放心地送来,固然有玉泉山女斋良好的教育条件,还有一条公开的秘密,就是商贾女儿一经女斋教育,或许真能得到士子的青眼有加。

能够让自家女儿知书达理,转眼身价百倍,嫁给有前途的士子,得到朝廷讽刺的诰命,这个买可比登第榜下捉女婿来的实在啊!

不过,自从刘仁凤成为山长,女斋也就维持下去,几乎就是固步自封,要不是商人们巴结研究院,恐怕早就把小娘子送到钟山女斋了。

李清照也很不满玉泉山那套,才有了创办秀女书院的想法,一则提高妇人的知识眼界,二则为大内培养女官,要是祖上积德的,恐怕还能成为皇妃或太子的侧妃。

v

第1331章朱琏的不满

前面也曾说过,随着出身钟山女斋的女官增多,那份涵养也影响了宫廷,女斋出身女官,成为殿中省各局抢手的人物,这就给了成立秀女书院最好的理由,任何反对意见都销声匿迹,那些亲近天子的内侍尚宫可不好惹。

虽然,入内内侍省掌握要被两府监控,你就是权柄再大的宦官,也搞不过两府执政。

不过,处置顶级的内侍,也不是三言两语能办到的,大家各有优势,多数情况下是相安无事,甚至外朝大臣多和内侍教好,能够早些知道内廷动向,成立书院小事而已大家犯不着闹的不痛快。

哦,还有些许缘由才是关键,是那些大内女官坚持的结果。女官顾名思义专为内廷服务妇人,管理宫女的官吏,最高也就是从五品,比宦官的品阶高些。

不过,有些资深女官也要加郡国夫人了,甚至两国夫人的爵位,甚至有的能被天子看重,直接就进入妃嫔的行列,这就是一股子势力,不可轻视的女人力量。

还有些女官是从小侍奉天子或娘娘的,地位自然不可言喻,两府轻易也不会得罪她们,免得这些小心眼的妇人报复,你还不好还以颜色,被士林笑话。

所以,秀女书院得到内廷的拥护,自然是一路闪着绿灯。

“只是要选择好的地段,却很不容易,现在城外山清水秀的地方不少,却大多被人占了。”

“不如在城里算了。”朱琏也希望能离书院近一些,至少能够常来往。

“我看还不如玄武湖妥当。”王卿苧毫不在意地道。

“玄武湖纸醉金迷场所,不妥。”李清照直接否决,开什么玩笑,玄武湖早就是达官贵人玩耍的场所,怎能把秀女书院设在那里,简直就是把兔窝放在狼群里,她第一个就不愿意。

“娘娘,真不如就在城里,高价收购大内西边的一些民宅,还有官家用不上的西华门外别院,不就成了。如此,能够方便宫中出入,也能杜绝宵小心思。”王新真倒是来了句。

朱琏眼前一亮,不由地打量眼王新真,说实在的还真不错,有说到她心里去了,离得近就能好好看着,喜道:“还是十四娘机灵,就在大内的西北,倒是能让官家出大半的地方,再买下一个街坊。”

李清照也是看了眼王新真,暗道小丫头很有眼色,看问题很是精确,照顾到方方面面,只是还有些为难事,道:“恐怕有损生民,还要谨慎才是。”

朱琏一怔,自是明白李清照所指,购买民间房舍过于仓促,殿中省那些人必然大肆扰民,到时候可能弄的民怨纷纷,这不是不可能的,而是很有可能生的事情。

当年,蔡家受到赵佶的重新,从大内修复道入蔡府,那时搞的天怒人怨,好几条街坊民居被拆迁,逼迫的好端端的富庶人家家破人亡,开封城也是元气大伤,不能不引以为戒。

稍稍沉吟,才看了眼胖的青君,淡淡地道:“居士说得不错,恐怕殿中省有扰民之举,你去知会张泉,让他来督办这事,敢扰民的内官严加办理,绝不姑息。”

青君轻轻颔,轻声道:“是,娘娘。”

张泉是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