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末英雄-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君瑛的言语顿时让房内的诸人都抬起头来,唐群英道:“这一次有杨笃生为内应,我们都没有成功,下一次满清防范的更严,我们能成功吗”

“没有成功不是因为计划不周,而是炸弹引信造的不好,之前吴樾的那颗是车厢震动,提早激发,而……”说道这方声洞不由得想到了已经牺牲的张继,声音低了下去,“有一颗就没有爆炸。”

明白了原委,唐群英决然道:“好!那我们就再炸他一次!”

他们三个人说的正好,但是程莐和陈撷芬却没有答话,看着大家看着自己的目光,程莐心中虽慌,但还是不由的把手伸到方君瑛手里,重重的点头;而陈撷芬从那天晚上开始脸色一直都是煞白,现在见大家看着自己,正想点头,却不想身子一软,已经晕了过去。

正在东北的杨锐根本不知道这个时空他最在乎的人已经经历了生死,他现在正在忙着部队“遣散”之后的各项事宜。本着朴茨茅斯条约的精神,日俄两国是要同时撤兵的,这撤兵最先要解决的就是双方招纳的清国土匪。日本人聪明,直接把东亚义勇军以招抚的名义塞给了满清,而俄国人,因为朝野的舆论,类似后世伪军性质的独立军是无法招降的,于是遣散就是唯一的办法。

杨锐对于遣散早有意料,俄国人是侵略者,而独立军是妥妥的卖国贼,要是这卖国贼被招抚可是天大的笑话,不过他不在乎卖国贼的名声,他要的是实力。军中大帐内,包括一旅在内主要将官都过来了开会,这次会议的主题其实就是商量遣散之后复兴军的发展。

参谋部的贝寿同正把眼下大致的情况给诸人做介绍:“目前,包括后方人员在内,我军共计有四万另一百余人,其中第一旅九千余人,独立军两万五千余人,后方基地驻守人员包括新兵四千余人。”众人听着这么多人,心中一喜,但贝寿同转到军械上的时候,大家便高兴不起来。

“遣散之后,步枪一共有三万一千多杆,后膛火炮……”贝寿同话没有说完,众将就哄哄了起来,三万一千余杆枪,即使减去每连的后勤排、炊事班这种非战斗组织,那人手一枪也是不能。

杨锐看着大家担心枪支不够,不得不清咳了一声,待大家的惊了下来,然后道:“步枪基本上够,现在俄军五十万军队撤退在即,运来的军火再运回去很是麻烦,差的九千杆枪,将会通过一些私下的办法从俄军手里买过来,另外还有一些弹药也将这样购买,但是这买卖只能做一次,购买的子弹再加上原有库存,每枪配的子弹至多也不会超过两百发。这个问题只能待明年才能解决。”

话已经讲开,杨锐就感觉很多事情还是要交代的:“……独立军之前是按照俄军模式编制的,但考虑到以后我们都是在林子里面,所以全军的整编也要马上展开。连以下编制不变,营级由三连制,变成五连制,团级不变,还是三营制,旅级和师级都是二二制,四万人将编成一个军、两师、四旅、八团、二十四个营,一百二十个连。

为什么要这样编制,因为我们以后所处的地方都是山林,山林之中就是有无线电报也常常联络不便,在这样的地区发生战斗,关键就是看连长的素质,连长们打得好,那战就打的好,连长要是不行,你官再大、人再多也是不行。为此,以后的训练也是将转变为山地作战训练,后勤的骡马也将增加。至于以后的地盘……”杨锐站了起来,走到身后挂着的大幅地图前:“西到辽源、抚顺,北到永吉、敦化,东到中韩边境,南到宽甸,都将是我们的势力范围。不过大部队除了原有三个基地之外,主要驻扎在敦化、安图、抚松、蒙江(靖宇县,1908年设县)、磐石等地。这一带最早是韩边外的地盘,光绪八年(1880),清廷对韩边外招安,但这个地区还是没有纳入清廷的管理之下。整个东北,不打战也不招安,能让我们立足的地方也就只有这里了。”

杨锐说完,便有人站起来提问,“可这毕竟是韩家的地盘,我们在那里不会和他起冲突吗?如果起了纷争,那……”

“韩家的利益在于夹皮沟金矿,我们只要对金矿没有兴趣,那么就没有严重的利益冲突。而且政治部在去年就和现在韩家的家主韩登举有过协商,几万名胡子跑过去,虽然吓人了一些,但是不要和他抢金子,他还是不会有什么意见,也不敢有什么意见。”杨锐话一说完,大家轰的一声的都笑了,杨锐也笑了起来,不敢觉得作为领袖还是要威严点好,于是笑过便忍住了。大家见杨锐不笑,也停歇了下来。

杨锐再道:“其实要双方不起冲突,一是我们要严格约束部队,不做任何违民之事;另外就是部队士兵有家有口的,都要把他们的家眷接过来,那些没老婆,垦殖公司将从山东大批的运进女人,给他们配上老婆。”说到这,杨锐不由的又叹气:“现在关内灾荒不断,民不聊生,哪像我们在东北这样衣食无忧啊!”

第三十九章入关

关于“遣散”安置的会议接连开了两日,两日内把复兴军之后各项事宜都大致安排好了,当然,在实际实行的时候还是会有诸多问题,这就要靠留守的军官团根据情况积极应对了。在最后的人事安排中,杨锐为新编山地军军长,雷奥为参谋长,军部参谋有贝寿同、徐敬熙、郭弼、黄福锦(南京陆军学堂退学生)、徐大纯(南陆退学)等;军政治部为刘伯渊、范况、范安、马邦德等;一师师长齐清源、二师师长雷以镇,四个旅长分别为:李烈祖(代)、陆梦雄、方彦忱、谢澄;八个团长依次为:陶大勇(代)、李叔同、潘承锷、彭清鹏、黄大钧、林文潜、林大同、张昌国;其他兵种:工兵林松坚、骑兵项骧、郑兰庭,炮兵程志瞂、李成源,辎重朱履和。

人事安排虽无大碍,但杨锐却是要走的,现在东北的战事结束,关内的革命要着手发动了,若是老在东北,和复兴会总部分离,不能全局指挥很不方便,再则,美国那边虽然用广播和洛克菲勒家族搭上了线,并且有一次愉快且丰盛的合作,但要进一步的获得支持,还是要杨锐亲自前往拜访的,虞辉祖、虞自勋等人有些话不好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杨锐要走,雷奥也要离开,趁着现在俄皇对独立军还有印象的时候,找机会让俄国大开方便之门,让复兴会的学生进入俄国的海军学校、陆军学校,还是很有必要的。与雷奥同往的还有陈去病,他将收敛着对俄国的敌视,以期望俄皇可以免费接受中国留学生、或是仿造德国,在哈尔滨办一所高等大学堂——俄国虽是末流列强,但他再怎么末流也是一个半近代化话国家,年产钢三百万吨,怎么也要比中国先进。

既然首脑要走,那么走后的安排还是要布置的,军队这边,第一负责人是雷以镇——杨锐这话说完齐清源眼中有些失望、第二是刘伯渊、第三是齐清源、第四是贝寿同、第五是李烈祖;而民政这边,则仍然是杜亚泉为首的那一套行政班子。

一切都交代完毕,散会的当日,杨锐找雷奥喝酒。山林之上的火堆旁,吃着刚刚烧熟的狍子,喝着碗里的烈酒,阵阵松涛中,杨锐躺倒在凳子上仰头望天,繁星点点之下不由的感叹:若是光看这灿烂的星空,怕是谁也分不出今世和来世来;若是反过来,从星星那头看地球,那会是怎么样?怕现在自己所做的、所牺牲的,在外星人看来是很无所谓吧。厮杀在人类的历史上总是连绵不断的,而为了光明正大的厮杀,人们创造了很多定义:民族、国家、教派、阶级、主义、恩怨……等等等等,可若是以一千年来看,这些东西到最后唯有民族能存在,可若是时间再漫长一些,那不要说民族便是人类也不复存在了吧。

杨锐不知道怎么看到星空之后会有这样极为虚无的乱思,不过这也是在一霎那,当他起身喝酒吃肉的时候,眼前的一切又让他回复到了现实世界,他的革命不只是因为民族自身,更是有无数的尸骨与鲜血在压抑着他的灵魂,他必须给这些人一个交代:或是自己也死去,或是革命成功,不然,他的心灵无法安宁。也许,孙汶也是这样才坚持革命的吧,排除满清的通缉,陆皓东等人的死怕也已经困束了他的灵魂。

“你明天就要走么?”杨锐正在遐想间,雷奥不知趣的问道。德国人有两种,一种是刻板到最后还是刻板,另一种是刻板到最后升华出一种美来。显然,雷奥不是康德和巴赫,他是雷奥。

“是的。革命不是东北的革命,而是全中国的革命。”杨锐没好气的道,不过想到雷奥的重任,他又道:“我在想,俄皇接见你的时候,你不会什么都不会说吧。”

“不。我已经把那些话背了很多遍了,虽然……”雷奥皱着眉头,很不自然的道,“虽然那些话非常的恶心!杨,是不是当权者都喜欢这样?如果没有刻意的奉承,那么他们就会很失望?哎,他们太可怜了。”

雷奥说的有趣,杨锐大笑,确实是如此啊。如果没有“XX万岁”和“千秋万代、一统江湖”这些东西,体会不到臣子的忠诚,做皇的帝怕是每天都要战战兢兢了。杨锐笑完道:“这就像那些热恋中的女人一般,隔一天不说“我爱你”,她们就会很不安……”

杨锐的比喻很不恰当,并且这个比喻让他自己和雷奥都是神色一暗,片刻之后,杨锐强笑道:“雷奥,也许明年、最迟后年,你在南非的朋友们就可以到东北来了。”

“是这样吗?”雷奥有些惊异,南非军校一直在扩大,如果那些人一走,那估计学校就难以办下去了。

“当然。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人。”杨锐说道:“我们在南非发现了好几万的中国人,也许,这些人我们可以弄过来,编成一个海外集团军。”

“什么?!”雷奥这次不是惊异而是惊讶了,“杨,这不可能!葡萄牙人不会让我们这样做的。”

“不,可能的。”杨锐胸有成竹的说道,“他们并非单纯的军队,而是属于农垦性质的,也就是和前几天我们讨论的预备役一样,平常的时候他们只在农场里干活,只在某些时候做一些特定的训练,比如熟悉枪械、射击、投弹等等,他们可以在四五年的时间里,完成军队半年的训练便可以了。”杨锐说的是东北预备役计划,即所有移民,都要参加民兵训练,以做到藏兵于民。

“哦……可即使葡萄牙人没有发现什么,只知道那个农庄里有很多中国农民,但这样的你的财政能够支撑吗?”雷奥说道点子上,“现在东北的部队每年最少需要四百万马克,而南非,这新建的军团也需要一大笔钱……”

“钱不成问题……”杨锐道。

“不。不。”雷奥摇头,“最关键的是你怎么让这个军团在合适的时候出现在合适的地方,然后可以正常的进行作战?虽然南非到中国不需要经过苏伊士运河,但你们怎么把他们运回来呢?你没有船队,即便你有商船,那也没有海军,清国政府派一小支驱逐舰队便可以让船队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雷奥说的确实是最关键的东西,海外军队即使能隐蔽,也难以运回。杨锐有点兴致萧索的道:“也许,也许在起义的时候,我们能获得外国人的支持,或者是英国、或者是美国、或者……是德国,只要有任何一观国家支持,那么船队就可以在沪上,或者青岛、天津靠岸,”虽然说的看似很有道理,但杨锐自己都是不确定,他把碗里的酒一饮而尽,道:“也许我太想当然了吧,但是有可能的话,我还是想把军队先组建起来。商船队现在也在准备组建,现在中国所有的进出口都已经被外国洋行垄断着。”

杨锐虽然说的遥远,但雷奥还是问道,“杨,军队是军队,商业是商业,这是你常常提到的。如果你把军队和商业混在一起,那么后果并不会太好。”

“不会的,商船队只会是因为商业而存在,美国的松木每年都大批的运到远东,而中国商品也在不断的出口,商船队即使不挣钱,也不会亏损。财务是良好的,虽然钱总是不够用。”说到这,杨锐笑了起来,“军官、枪械、弹药也是如此。”

听到杨锐似乎已经有成熟的考虑,雷奥没有再泼冷水,他在中国待的越久,就越明白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当有一次他看着一个中国人要把刚出生的女婴溺死的时候,他浑身颤抖,愤怒的从那个人手里把孩子抢了过来,他似乎认为这就是当年丽贝卡怀上但却没有生下的孩子,他要好好的把她抚养大,并且更希望杨锐以后能把一切罪恶都扫除掉。

谈话停了片刻,杨锐又道:“雷奥,欧洲如果大战,德国很不利,你……”

“德国的胜利失败和我没有关系,没有那个愚蠢贪婪的皇帝,德国人会过的更好,他多在位一日,德国以后的苦难就更多一分。”虽然时间久远,但雷奥还是对德皇深恨不已,他悲切的说道,“杨,我只希望你以后可以卖那种黄色的药品给德国,至于陆用无线电最好不要卖给德国。越是让她的军队显得强大,那皇帝就越会认为他可以夺取全世界,但德国凭借她处于的位置和现有人口,她没有办法在未来的战争获得最终的胜利,也许战争开始德国有优势,但是几年时候她注定会失败。”

从摩洛哥危机开始,德法关系就变得极为紧张,而雷奥虽然处身事外,但仍然关注着欧洲局势,不过在前段某段时间,他忽然对欧洲不闻不问了。杨锐看着他痛苦的神情,关切的道:“怎么了,雷奥?”他强调道:“你知道我们的力量,也许我能在某一些事情上帮助你。”

雷奥摇着头,“没用的。前段时间,我接到我的老师的来信,他在信中确认他不会被皇帝任命为总参谋长一职,虽然他的名望和能力完全能担当此任。”

本着信守承诺的原则,雷奥一些事情是没有办法和杨锐细说的,当然这些事情在他看来并不会对杨锐产生什么影响。可在事实上,这又会影响杨锐对未来的规划——雷奥的老师戈尔茨男爵是一个有才能却又性格坚毅的军人,并且他并不同意施利芬计划,正是基于这两点,德皇才不任命他为德国新的总参谋部长。戈尔茨男爵之所以反对施利芬计划,首先在于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交通设施无法支撑庞大德军的后勤,同时最近几年在法国的帮助下,俄国的铁路能够使得俄军更快的动员;其次是实施施利芬计划就要进攻中立国比利时,这会使得英国对德宣战,并且会使其他的中立国疏远德国,最要命的是,英国的宣战会使得海上通道被封锁,德国皇家海军将无法和英国海军抗衡,没有畅通的航道,德国就会逐渐失血,最终输掉整场战争。

而在于戈尔茨男爵的谋划里,他将西线将建立要塞等防御工事,凭借这些工事微弱的德军将支持十八个月或者更久,男爵相信法国并不能速战速决,并且他还希望法国会在进攻中侵犯到中立的比利时或者瑞士;而在东线,开战之初德军就借助解放波兰的口号使自己获得波兰及波罗的海各国的支持,在占领波兰的同时继续向东推进,不过,这种推进不是为了占领莫斯科,而只是为了打击俄国士气,在东线胜利并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德军主力才调回西线。施利芬的计划立足点在于速战速决,而戈尔茨男爵则是立足于长期战争。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他的计划要比施利芬计划好多了,最少波兰、波罗的海等地可以给德国提供一部分资源,并且最重要的是:英国的历史惯性以及议会性质的政权,并不会从一开始就对德国宣战并封锁北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