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一品-第3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要灭高句丽,臣愿意为先锋。”苏定方双眼一亮,猛的单膝下跪,大声说道:“区区高句丽,臣一个人就能将它灭之,臣愿为陛下灭其宗族,毁其太庙。看他如何敢嚣张。”

“不过,你说的这些也是一个问题。”卢照辞点了点头,却回答对方的话题,而是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上来了。他也没有想到,自己在利用新罗的同时,对方也是在利用大唐,利用大唐来威慑百济和高句丽。这种策略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很大好处的,最起码在对阵百济的时候,有着很大的优势,但是同样,新罗的目标就是百济,而高句丽只是他的最终目标。也许在前段时间,新罗能占据很大的优势,尤其是在比武之后,新罗上下对军队的训练更加有方向性,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训练出一只精兵来,击败百济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

可是在后期,也如同苏定方所猜测的那样,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明白,高句丽也是明白的,得到百济领土的新罗国力大增,高句丽虽然很强悍,拥有强大的骑兵,但是击败新罗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何况,在那之后,大唐的国力恢复,已经消化了庞大的草原,进攻高句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高句丽就算国力再怎么强悍,也不可能是两国的联手,甚至可以说,对阵大唐,高句丽都是甘拜下风,更何况是两者,摆在高句丽面前的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抢先击败新罗,占据新罗领土,甚至统一整个新罗三国。这样一来,对方就有点实力能与大唐相抗衡了。

“陛下,臣以为此刻我大唐还是以休养生息为主,不要轻起战端,否则就有可能走前朝隋炀帝的老路。”魏征出言说道。他是生怕卢照辞这个时候兴兵,固然,大唐国力很是强盛,但是也不要忘记了,大唐刚刚从战争中恢复过来,刚刚结束了对草原上的进攻,草原仍然不是很太平,突利剿灭不断,而草原上得其他势力,趁着契苾何力等人的战败,企图占据草原,填补草原上的空白,可是为了广阔的草原,这些人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草原是何其广大,并不像中原那样,十里就是个城池乡镇什么的,可是草原不一样,有的时候百里不见人烟,如何去攻击这些部族,所以大唐的实力虽然很强悍,可是在草原上,汉人有着天生的弱势,可以想象,没有五年到十年的时间,大唐是不可能真正占领草原的,不可能消化的了草原这么一个地方的。这个时候抽取兵力进攻高句丽,那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当年秦朝时期,国力是如此强悍的,可是为什么那么快就灭掉了呢?就是因为他的大军都是在北疆和南疆,对中原的控制力弱了,导致六国军队造反。前隋为什么灭亡呢?因为他的主力都去进攻高句丽了,导致国内空虚,才会有人兴兵造反。这个时候,大唐的军队,在关东也是没有多少的,就算朝廷日后京师东移,可是主要兵力仍然是在北疆,将大军进攻高句丽,一旦进攻受挫,草原之上,就有可能硝烟在起,数十万大军的浴血奋战就会毁于一旦。

“陛下,臣以为还是过断时间的好。”岑文本想了想,也说道:“陛下,这个时候离前朝灭亡不过十数年而已,当年前隋征讨辽东的情况,仍然让人记忆犹新,当年死在辽东的人何止百万啊,有许多人家的顶梁柱都死在辽东,辽东在民间的印象之中,就是一个死人墓,只要去辽东人,都必定会死在那里,甚至连尸骨都不能找到,这个时候陛下想征讨辽东,恐怕得不到民间的认可的,甚至那些士兵们都会畏惧辽东,害怕去辽东,如此一来,就算是精锐之师,也会因此而丧失近一半的战斗力,或许会重蹈前隋的覆辙,臣以为,若先征辽东,首先要解决的是安抚士兵百信们的心,否则得话,弄不好又有一个王薄这样的人物出现,还请陛下三思。”岑文本面容冷峻,脸上隐隐有不安的神色来,说实在的,若是可以的话,他是不会说这些话得,因为他知道卢照辞想做一位亘古未有的帝王,开疆扩土是一个伟大帝王的必要手段,大唐远超大隋,远不是前李所能比拟的,唯有在战功方面才能让人看的更加明显,一个征讨草原取得了胜利,这比前李为了巴结草原,送金送粮,甚至还想送女儿不知道要好多少倍,那就是前隋,前隋的时候,文帝杨坚也曾经使草原臣服在大隋之下,杨广曾经巡查过西域,可是前隋却没有征服过高句丽以及新罗等国,如今卢照辞若是想证明大唐远比大隋要强盛,那就征服高句丽,为数百万的汉人报仇,统一新罗三国,成为千古一帝。

“这也是一个问题。”卢照辞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思索之色。他想到在史书上,同样在这个朝代,只是当政者并不是他卢照辞,而是死去的李世民,他当政的时候,也曾经征讨过高句丽,将士无数,将星闪烁,可是同样是失败了。是李世民本领不够吗?是李世民胡乱指挥吗?显然不是,初唐时期国力强盛,虽然不如现在,但是远比的上杨广时期,而李世民的军事指挥才能也是可以称道的,手下也是有不少将才,可是为什么还失败了呢?这与他的指挥没有关心,而是与人心有关系,那些士兵都是府兵,短短十数年之间,这些人对高句丽人的疯狂还是记忆犹新,对辽东之路还是害怕不已,通过幸存者得口述,他们知道辽东的残酷,无论是天气还是敌人,都能随时要人的性命,而辽河岸边的京观更是随时警告着中原士兵,不能进攻高句丽,否则,辽河边上还多上一个京观来。这些人害怕了,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变的小心翼翼,所以也仅仅是止步于辽河岸边,使的李世民英名尽丧。当然时间也是最好的催化剂,它能使的人忘记一切不愉快的事情,到了李世民儿子的时候,辽东之事早就成了过往,国力也强盛无比,李治这个没有多少本领的家伙,凭借着他老子创下的基业,躲在太原这个地方,指挥别人灭了高句丽。这是因为他李治很强悍吗?当然不是,而是手下的军队太厉害了。

卢照辞可以想象,若是这个时候起兵征讨高句丽,也许会胜利,但是绝对会是惨胜,士卒会死伤不少,而且国内的经济也会变的萧条,多年的成果也会毁于一旦。卢照辞可是不会这么干的,可若是不这样做,恐怕新罗这个愚蠢的国家,会做出更多的傻事来。大唐为了保护既得利益,恐怕也会卷入到战争中去,也就是说,战争已经不以卢照辞的意志为转移了,是肯定会发生的事情。既然如此,卢照辞唯一能做的就是准备,只有准备的越充分,最后取得胜利就越轻松。那朝廷该如何准备呢?

“第一,要消除百姓对辽东的畏惧,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下层百姓的支持,才有可能杜绝前隋末年的事情发生。前隋末年之所以发生农民大起义,不就是因为辽东之事吗?试想,辽东之战若是胜利了,会有人起来造反吗?那些世家们也就没有可以驱使的士兵了,前隋如何会灭亡?第二,那就是消除士兵们对高句丽的恐惧心理。要知道在辽河边得京观时刻提醒那些士兵们,辽东就是一个死地,高句丽是一个强大的王朝,看看,前隋百万士兵进攻辽东,可是最后怎么样了呢?都成了京观,若是这个时候进攻辽东,或许他们还会是这么想的。第三,那就是有钱,不断的刺激生产,刺激经济的发展,恢复生产,增强国力。”卢照辞皱着眉头,提起笔在面前的白纸上写着什么。他需要考虑这些事情,只有将这些事情解决了,他才能对付高句丽的进攻。片刻之间,白纸上写着密密麻麻的字迹。那岑文本等人虽然好奇卢照辞在上面写着什么,但是却什么都没有说话,都是在低着头,仿佛是在想着什么,而苏定方脸上隐隐有一丝焦急之色。武将只想着打仗,哪里会想到其他的事情。但是,从众人的谈话之中,他知道,想进攻高句丽,想做一个先锋,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他却只能是如此等着,因为在大殿里,他是没有说话的权利的。但是他没有,并不代表着别人没有,长时间的沉默让众人都难以忍受,岑文本苦笑的朝一边的秦九道点了点头。

“陛下。岑大人正等着您呢?”旁边的秦九道赶紧在卢照辞身边轻轻的说道。大殿之中,他是内宫总管,也只有他才能提醒卢照辞。

“难啊”卢照辞摇了摇头,暗自沉思道:“这若是有报纸,舆论就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宣扬一下辽东的富饶,高句丽人的愚蠢,培养的一些愤青,或许事情就能解决不少。咦哼哼报纸。”卢照辞想着脸上顿时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来。

东宫之争第四百一十三回唐风

第四百一十三回唐风

“好了,此事朕心中明白了,诸卿就暂请退下吧”卢照辞想了想,脸上顿时露出一丝笑容来,神情却是极为轻松。岑文本等人见状,面色一动,心中暗自惊讶,好奇无比,可是却也不好询问的,只能是按住心中的好奇,相互望了一眼,站起身来,朝卢照辞行了一礼,缓缓的退出了宣德殿。

“秦九道,去将崔浩然叫进来。”卢照辞想了想,对身边的秦九道说道。

“是。”秦九道神情一愣,赶紧点了点头,去找卢照辞不提。

“诸公,陛下行事并非鲁莽之辈,但是也绝对不是见到困难就退缩之人,此事陛下已经提出来,想必不久之后陛下就要下定决心要征讨高句丽了,我等还是早些做好准备的好。”宣德殿外,岑文本唤众人说道。

“不错,恐怕陛下心中早就下定决心,征伐高句丽,只是因为我等劝说,暂时停了下来而已。”长孙无忌脸上露出一丝苦笑之色来。其余众大臣也都点了点头,这些人跟随卢照辞甚久,久在中枢,如何不明白天子的想法,某些小事,也许众人劝说之下,卢照辞毫不犹豫的照办,比如前不久要卢照辞纳新罗公主为妃的事情,卢照辞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但是一旦遇到大事情,就算众人再怎么劝阻,也不可能动摇卢照辞的决心的。比如这件事情,虽然卢照辞暂时将众人赶了出来,并没有继续追问此事,可是众人都明白,这种事情是掩盖不了多久的,卢照辞还是会继续进行他的计划的。征讨高句丽之事,所缺少的就是一个时机,一个借口而已,相信只要卢照辞下定决定,这种信心和借口很快就会出现。到时候,宣德殿只得按照卢照辞的主意来行动了。哪怕以善于谏议的魏征这个时候也摇了摇头,这件事情,他不管是上书多少次,哪怕是堵着卢照辞,也不可能改变卢照辞的心思的,因为卢照辞想做千古一帝,要建立后世帝王不能超越的功勋,所以没有人阻止他。

“若是出征高句丽,粮草、器械都是一个大问题。是要赶快准备了,否则的话,日后若是有需要的话,仓促起来,恐怕是很难解决的。”杜如晦点了点头,道:“只是这个时候动用这些东西,一方面,走涿郡路途很远,非半年时间不能将这些东西运到涿郡啊也是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如此一来,消息必然走露出去,容易在民间引起恐慌,诸位大人想必都是知道的,十几年过去了,辽东之事可是还留在老百姓的脑海之中,一旦知道再次征讨辽东,那可就不太妙了。”

“还有士兵们,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去了草原,那是因为中原王朝,自从前隋开始,在对草原战争之中取得了胜利,卫霍之事一向被那些武夫们视为最高荣誉,征讨草原,击败异族,能引起他们的荣誉,可是征讨辽东,他们听了之后,不但不会高兴,恐怕更多的是恐慌了。”房玄龄嘴角露出一丝苦笑之色来。

“不错,这些都是一个问题。可惜,陛下也是有陛下的考虑,如今唯一希望新罗能晚一点发动战争,或者能支撑更长一点。”岑文本摇了摇头。如今卢照辞要征讨高句丽,最好的借口就是新罗三国发生战争,而大唐又得到新罗的求援,那大唐军队开进新罗三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以想象,新罗一旦与大唐联姻之后,拥有金庾信这样名将的新罗,肯定会按捺不住心中的野心,第一个进攻的对象肯定是百济,新罗半岛上的硝烟再次燃起,刚刚沉静下来的大唐也会卷入其中。卢照辞的愿望是实现了,可是这些做为臣子的该如何是好呢?一想到这里,岑文本脸色苦涩更加浓重了,若是早知道如此,当初就不应该鼓励贞观天子纳新罗公主为妃了。归根结底,是大唐上下都过于低估了新罗的野心了。

“恐怕这点首辅大人是猜错了,也许这个时候,新罗半岛已经陷入战火之中了,新罗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抵挡的住百济和高句丽的进攻了。”房玄龄摇了摇头,道:“新罗虽然是我朝的属国,可是绝对不会因为我朝的变化而变化。他们的既定方针是不会变化的。”

“看,那就是崔浩然。首辅大臣,不如找他问问关于新罗的情况,如此也好有个准备啊”韦挺忽然指着龙尾道另一边的一个人影说道。众人望了过去,果真是刚刚出使新罗归来的崔浩然吗?找他问问新罗的情况,或许能更好的推测新罗三国发生战争的时间了。

“不用了,陛下正要召见他。”岑文本摇了摇头,道:“更何况,这也没有什么好问的,真正要询问的东西苏定方将军已经告诉我们了。”

“陛下召见?”长孙无忌闻言神情一愣,半响后摇了摇头,说道:“看来陛下已经下定决心了。”众人闻言点了点头,崔浩然只不过是个郎中,就算这次能升任侍郎,可是在场都是宣德殿大学士,就是一般的侍中见到宣德殿大学士都得小心翼翼,一个侍郎根本不会放在眼中。崔浩然出使新罗,第一个要见得就是礼部尚书,然后由礼部尚书大人领着见宣德殿大学士,至于能不能见到皇帝陛下,那还要看事情的大小了。一般的根本就不会见到皇帝陛下,可是这次贞观天子居然亲自召见,由此可见对方在贞观天子心中地位,当然,这也仅仅是因为对方出使新罗的缘故而已。看来天子真的决定要对新罗动武了,这个时候动用军队,对大唐来说,还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事,长孙无忌自诩为聪明,但是遇到这种事情,也是没辙了,只能用求助的目光望着岑文本,哪里知道岑文本也是眉头紧皱,显然也是没有任何的办法,心中更是一凉了。

“诸位,还是想办法安抚民众,消除军中之人对辽东的恐惧之情吧”长孙无忌苦笑道:“请大将军出马,这个时候,恐怕也只有大将军出马最为妥当了。这次出征若是大将军领军,对军心也是有一定的鼓舞作用的。”

“也只能如此了。”房玄龄点了点头,但是对于李靖这个大唐的军神,在这个时候,这个牌子有没有效果,他心中是没底的,想当年,在前隋的时候,杨广麾下兵马百万之中,尽是骁果,有麦铁杖等等猛将名将,这些人都是久经沙场考验的,就是这样的人,拥有这么多的兵力,最后都输在辽东这片土地上,由此可见辽东战争的残酷性,没看见到现在为止,朝廷的这帮大员们心中还是害怕不已不已,连自己对辽东情况充斥着一丝恐惧,更何况其他人。连自己都恐惧,又如何能让别人心中不恐惧呢?

“臣崔浩然摆陛下,陛下万寿无疆。”崔浩然心中很紧张,自从当官以来,他崔浩然可从来就没有单独见过卢照辞,在大朝会上,满朝文武之中,朱紫衣衫就有数十人之多,还有皇子什么的,哪里轮到他这个郎中见到天子,所以这个时候见到卢照辞,神情极为恭敬,恭敬之中更多的紧张。

“起来吧”卢照辞挥了挥手,盯着崔浩然半响,直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