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3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铭在汉城教坊里一出事崔世康就得到了消息,这使得崔世康立刻感到大祸临头,连忙带了礼物来拜见李稷。

“崔判书,出了何事?”李稷现在还不知道汉城教坊的事情,神情诧异地望着跪在那里的崔世康。

崔世康连忙将陈铭因为军粮被李云天囚禁起来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然后以头触地,苦苦哀求道,“求领相救我!”

“你说,那些军粮是如何来的?”李稷闻言不由得大吃了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会发生如此离奇的事情,忍不住开口问道。

“领相,那些军粮确实是下官从各地方郡县里花钱买来的。”崔世康的脸上流露出尴尬的神色,讪讪地说道,“至于他们给下官的粮食是从百姓家中买来的还是征来的,下官就不清楚了。”

“不清楚?”李稷的眉头顿时就是一皱,他此时已然明白是怎么回事,看来那些地方官吏见钱眼开,把购粮的钱给贪了,然后从民间打着给大明筹集军粮的幌子在民间强行征粮,结果那个松都的商人被逼得走投无路,故而找李云天前来告状。

“领相,下官前两天曾经派人给上使赵大人和刘大人各送去了五千两银子,结果刘大人没有收下,是不是嫌钱少,故意整出了这么一幕来要钱?”崔世康犹豫了一下,试探性地问道。

自从李云天上次查了买卖军粮的账目后,崔世康就想办法筹集了一万两银子给李云天和赵德送去,没想李云天没有收那笔钱,而是原封不动地给退了回去。

“愚蠢,你认为刘大人会为了钱就把陈大人给囚禁起来?”

李稷面色一沉,忍不住斥责了崔世康一句,崔世康难道现在还没有意识到李云天并不是冲着那些购粮款来的,而是为了朝鲜国地方官吏打着给明军筹集粮草的幌子大肆在民间征粮一事大为恼火,否则也不会突然发难了。

“领相,刘大人此举究竟意欲何为,他难道就不怕回京后被大明皇上治罪?”崔世康悻悻地笑了笑,然后一脸狐疑地问道,毕竟李云天和陈铭都是副使,李云天不仅囚禁了陈铭而且还让人当众浇了陈铭一头冷水,其行为堪称疯狂。

“果然不愧是大明勋贵子弟,行事猖狂无忌!”李稷的眉头紧紧皱着,心中越发认定李云天是勋贵子弟,否则岂敢如此对待陈铭?

“领相,小的该如何办,请领相指点。”崔世康伸手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小心翼翼地问道。

“弃车保帅!”李稷闻言沉吟了一下,神情冷漠地望着崔世康说道,“你不能出事,让参判把这件事情顶下来,告诉他,本相会照顾好他的家人。”

朝鲜国户曹的参判相当于大明户部的侍郎,是户曹的二把手,从二品的官职。

很显然,崔世康在议政厅的作用远远大于户曹参判,他要是一出事的话黄喜一派的两班贵族绝对会趁机夺得户曹判书一职,这样对李稷一派来说可是一个重大打击。

“下官这就跟他去说此事。”崔世康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他不敢怠慢,向李稷一躬身后连忙爬起来快步离去,准备让户曹参判来扛下军粮一事的罪责。

崔世康走后,李稷来回在房间里踱了几圈,然后换上朝服面无表情地赶去了景福宫,前去觐见朝鲜王,商议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军粮事件,稍有不慎后果可就不堪设想。

太平馆,后院的一间雅舍。

李云天悠闲地在那里剥着花生壳,慢条斯理地往嘴里扔着花生仁,经过今晚汉城教坊的事情后汉城的官场绝对会乱成一团,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惶惶不安,难以入眠了。

“相公,李稷已经进宫了。”房门开了,雷婷微笑着走了进来,不仅李稷,议政厅左右赞成、左右参赞以及六曹判书悉数赶往景福宫康宁殿议事。

“这下正好,咱们等着看好戏。”李云天闻言笑了笑,把剥好的花生仁丢进了口中,他正好趁着此事来看看朝鲜王和李稷等人的能耐如何,会采取何种方式来应对这个突发事件。

不久后,正当李云天和雷婷一边吃着花生一边商量着明天如何就军粮一事向朝鲜王发难的时候,魏义气喘吁吁地走了进来。

“侯……侯爷,小……小的有罪,请侯爷开恩,饶小的一命,小的愿意把陈主事给小的的三万两银子都交出来。”魏义进门后扑通一声就跪在了李云天面前,一边磕头一边求饶。

魏义听说汉城教坊事情的时候正在城里的堂兄家喝酒,他的堂兄原本在乡下务农,现在沾了他的光,不仅在汉城买了一座大宅子和一些奴仆,而且还获得了官职,一跃成为了两班官宦,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

得知陈铭因为军粮一事被李云天给关了起来,魏义吓得脸都绿了,他可是从中收受了陈铭三万两银子的好处,因此吓得屁滚尿流,连滚带爬地前来向李云天请罪。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向魏义说道,“起来吧,本侯有事要让你去做。”

“侯爷请讲。”魏义见李云天不像要怪罪他的样子,心中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后躬身立在那里,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李云天的训示。

“那三万两银子就不要还回去了,毕竟你回京后也有不少开销。你去见陈铭,让他把贪墨的银子如数吐出来,然后一口咬定把购买军粮的钱都交给了户曹,这样本侯可以保他一命。”

李云天沉吟了一下,神情严肃地嘱咐魏义,“本侯听说你有一个堂哥进了捕盗厅,把陈铭吐出来的那些钱都给他。”

“小的明白。”魏义闻言先是微微一怔,没想到李云天竟然会体谅他回京后要在宫里上下打点,随后心中顿时大喜,连忙向李云天躬身说道,神情激动地前去找陈铭,他清楚李云天先前所言的言外之意,想要让他的堂哥在捕盗厅里收买人心。

捕盗厅是负责汉城府以及周边地区治安的一个机构,隶属于刑曹,是汉城中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权限甚大,如果能将其掌控住后对大明有益无弊。

说起来,魏义的堂哥能从捕盗厅谋得一个差事全是托了李云天的福,如果不是李云天先前让魏义给其亲属争官的话,他无论如何也无法得到这个职位。

魏义去了囚禁陈铭厢房后很快就离开了,陈铭随即面色惨白地向看守他的护卫承认其有失职之责,没有监管好那些购买军粮资金的流向,以至于出现了购粮款被朝鲜国地方官吏贪墨的重大疏忽。

与此同时,魏义召集了使团的人员,声色俱厉地告诉了他们军粮一案的严重,使得那些人乖乖地吐出了从中捞取的银子。

加上陈铭贪墨的银子,魏义一共从使团中追缴了五万两,这意味着三十五万两的购粮款还没给朝鲜国户曹就有八万两银子被扣下,只有二十七万两进了户曹的库房。

从松都商人朴永吉的举报中来看,户曹库房的那二十七万两银子又被朝鲜国的官吏层层克扣,以至于无钱买粮不得不向民间强行征粮。

就在魏义在太平馆向使团人员追缴军粮粮款的同时,朝鲜国归朝鲜王直辖的义禁府士兵倾巢而出,连夜抓捕户曹那些涉及了大明军粮采购案的官吏去义禁府进行审问,搅得汉城鸡飞狗跳,惶惶不安,百姓们偷偷躲在门口向外张望着,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仅如此,汉城的禁军连夜出动前往京畿道诸府捉拿那些强行征粮的地方官,掌管王命和军务的中枢府已经向那些给明军筹集粮草的江原道、忠清道和黄海道的都护府下达了军令,让其将那些张贴公告征粮的地方官悉数押回汉城治罪。

朝鲜国负责给大明提供军粮的主要是京畿道、江原道、忠清道和黄海道四道,这四个地方分布在汉城周围,不仅运输粮食方便而且是朝鲜国的产粮地域。

其实,并不是所有地方的官吏都敢明目张胆地把买粮改为征粮,除了打着给大明筹集军粮的名义征粮外,有的地方是大力压低粮价从中赚取差价,只有少数地方的官吏还算厚道,买粮的时候给了一个比较公道的价格。

李云天得知义禁府连夜抓捕户曹官吏后微微一笑,看来朝鲜王已经做出了最正确的抉择,与其让自己来审理此案还不如他先把案情给查明,这样既避免了自己过多干涉朝鲜国的政务,同时又能有一个积极的应对态度,实在是一箭双雕。

第657章敲竹杠(三更)

第二天上午,李云天在李稷和黄喜等朝鲜国议政厅大员的陪同下去了义禁府。

按照李稷的说法,在朝鲜王的王令下义禁府对大明购买军粮一事连夜审问了户曹的官吏,现在已经查明以户曹参判为首的一众官吏暗中克扣了用来用买军粮的各项款项十七万两,仅仅有十万两的白银被发下去用来购买粮食。

至于剩下的八万两去了哪里,据户曹参判交代陈铭交给户曹的时候就只有二十七万两白银,八万两给了陈铭当回扣。

远远地,被众人簇拥着的李云天就听见义禁府的院子里传来了阵阵凄厉的惨叫声,好像有不少人在受刑,嘴角于是流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很显然里面受刑的场面是做给他看的。

义禁府是朝鲜王朝的调查机构,结合了法院、监狱及检察调查的职能,对于叛国篡位等要动摇国本的犯人加以施行拷问就是义禁府的主要工作,并负责调查与国家叛乱有关的案,每次党争的失败一方也送交义禁府,与大明的锦衣卫非常类似。

虽然义禁府隶属兵曹,但其主官――从二品的判义禁府事却由朝鲜王直接任命,因此义禁府实际上是朝鲜王的直辖衙门。

进了义禁府的院门,只见数十名身穿白色里衣的官吏或趴在地上或坐在椅子上承受着义禁府军士的所施加的刑罚,身上无不血迹斑斑,惨叫声显得颇为凄厉。

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丝冷笑,这些官吏经过昨晚的一通严刑逼供后很显然已经悉数招供了罪责,此时的一幕不过是做给自己看的,让自己知道朝鲜王十分重视此案。

既然朝鲜王给李云天安排了一出好戏,那么李云天自然要欣赏下去,否则岂不是辜负了朝鲜王的一番“美意”?

义禁府大院正前方的一张木椅上坐着一名被反捆着双手的中年人,两名行刑的义禁府军士用两根棍子使劲别着中年人的双腿,使得中年人口中发出凄厉的惨叫声,额头上大汗淋漓。

猛一看上去这种刑罚好像没什么,但它的威力却不小,与老虎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被用来折磨囚犯的腿关节,是一种令人痛不欲生的酷刑。

见李云天等人走来,行刑的两名军士连忙躬身退下,这使得那名中年人得到了喘息之机,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刘大人,此人就是户曹参判,他已经招认了所有罪责。”李稷从一名义禁府官吏手中接过一张供词后拿到了李云天的面前,上面是户曹参判的招供,将一切罪名悉数承担了下来。

由于朝鲜国的文字使用的是汉字,因此李云天拿着供词看了一遍,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嘴角闪过一丝笑意。

“还有八万两去了哪里?”随后,李云天不动声色地望向了李稷,他口中的八万两自然是指魏义和陈铭贪墨的八万两。

“刘大人,曹参判说陈大人只交给了户曹二十七万两银子,剩下的八万两在陈大人那里。”李稷闻言眉头微微一皱,开口解释道。

为了应对李云天,在朝鲜王的命令下义禁府的军士一夜间已经从汉城那些涉及了军粮采购贪墨一案的官吏家中要回了贿银,总数正好是被户曹贪墨的十七万两。

在那些交出贿银的人中,李稷无疑是最为郁闷失落的一个,户曹判书崔世康给了他三万两贿银,是所有人中分得金额最多的一个,如今那些银子还没捂热就被还了回去。

黄喜则暗中幸灾乐祸,由于与李稷分属两个阵营因此这种好处自然轮不到他了,所以他没有从中受到任何损失。

“领议政,户曹已经给陈大人开了接收三十五万两银子的凭证,难道凭证是假的不成?”李云天见李稷否认那八万两银子,因此冷笑了一声,语气变得冰冷起来。

陈铭将那二十七万两银子交给户曹后,户曹参判给陈铭开了三十五万两接收凭证,回扣的事情大家心照不宣。

如今,那张三十五万两银子的凭证成为了李云天手头用来向朝鲜王发难的最重要证据,朝鲜王想要善了此事的话可没那么容易,至少也拿出八万两银子来。

“这……”李稷闻言顿时语塞,虽然他清楚户曹只收到了二十七万两银子,但户曹却给陈铭开了三十万两银子的接收凭证以方便其回京后向户部交差,如今李云天抓住凭证的事情不放他根本就说不清楚。

“三十五万两银子是皇上亲自御准的数额,如今少了八万两你让本使回去之后如何复命?”见李稷无言以对,李云天冷冷地追问道。

“刘大人,一定是他没有老实交代,我等届时会再审,一定会给刘大人一个满意的交代。”见现场的气氛变得有些紧张,黄喜连忙上前神情严肃地打圆场,心中十分乐意看见李稷在李云天面前吃瘪。

虽说黄喜没能从军粮暗中捞取油水,但李云天前两天却送给了他两万两银子当见面礼,现在李稷一派的人又倒了霉,他晚上睡觉都能笑醒。

其实,无论是李稷还是黄喜都清楚,那八万两银子肯定是被陈铭和魏义等人给拿走了,但李云天现在拿着户曹开出的那张凭证说事,李稷身为领议政就不得不给李云天一个合理的交代。

现在看来,除了把那八万两银子赔给李云天外,李稷没有任何的办法,否则的话任何的辩解都会激怒李云天。

“刘大人,下官一定严查此事,找出那八万两银子的去处。”李稷的脸色变了几变,随后向李云天一躬身,沉声说道,事到如今他只能哑巴吃黄连把那八万两银子给认下来。

“希望领议政能尽快给本使一个答复,现在辽东战局正酣,本使很快就会赶去辽东,没有太多的时间等待。”李云天瞅了一眼李稷,冷冷地撂下一句话后抬步离开了义禁府,现在辽东军情紧急,他可没有时间再汉城耗。

望着李云天的背影,李稷的脸色青一阵白一阵,李云天这是摆明了要把那八万两银子的帐算在户曹的头上,八万两银子对朝鲜王国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字,抵得上全国一年四分之一的税收了。

景福宫,思政殿。

“什么,他要让户曹出那八万两银子?”朝鲜王李陶一脸诧异地望着立在面前的李稷,他不相信李云天不清楚那些银子被陈铭和魏义等人给贪了,随后明白了李云天这是在敲竹杠,于是一拳砸在了桌面上,怒气冲冲地说道,“真是岂有此理!”

“主上殿下,臣觉得此人来历不简单,咱们还是小心应对为好。”李稷沉吟了一下,开口劝道,“这件事情要怪的话就怪当地的官吏太过贪婪,竟然以给大明筹集军粮的名义进行征粮,如此一来惹得民怨甚重,才有了今日之事。”

“命令户曹判书,从户曹国库中拿出八万两银子来充当军粮款。”李裪闻言眉头不由得皱了皱,沉吟了一下后向李稷说道,“另,为了弥补国库的空缺,明年的税收加一成五!”

朝鲜王国主要以农业为主,再加上地域内多山,没有多少肥沃的土地,故而国库中一旦挪用走八万两银子,唯有通过加收农业税来填补这个窟窿,这也是高丽王朝和朝鲜王朝一直觊觎辽东的原因,辽东有着肥沃的土地,这对于处于封建农业社会的国家来说意味着粮食和粮税,可谓至关重要。

“主上殿下,臣是领议政理应为此事担责,请主上殿下免去臣领议政之职,交由刘大人发落。”李稷闻言先是点了点头,随后跪在了地上以头触地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