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3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上殿下,臣是领议政理应为此事担责,请主上殿下免去臣领议政之职,交由刘大人发落。”李稷闻言先是点了点头,随后跪在了地上以头触地说道。

军粮的事情闹得如此之大,一个小小的户曹参判岂能把罪责扛下来,因此为了避免李云天趁机牵连到更多的官员,身为议政厅领议政的李稷唯有来背这个黑锅。

“你乃孤的左手右臂,岂能离孤而去任由他人鱼肉?”李裪清楚李稷的心思,想要用自身安危来化解这次困局,不过他身边少不了李稷的辅佐,于是皱着眉头沉吟了一下后说道,“你与南原府院君调换一下职务,由南原府院君担任领议政,你担任左议政,另,撤销青川府院君的谥号安孝,严查青川府院君在军粮一案中的责任。”

南原府院君指的就是黄喜,而李稷是星山府院君,至于青川府院君就是不久前病逝的原领议政沈温。

沈温死后被李裪赐了谥号“安孝”,李裪这是摆明了要让沈温来背军粮案的黑锅,毕竟案件发生在沈温任职领议政期间,他有充足的理由来追究沈温的责任。

“主上殿下,如此一来怎向王妃交代。”李稷闻言顿时吃了一惊,连忙抬头问道,沈温可是朝鲜王王妃的父亲,朝鲜国王妃就如同大明的皇后。

“中殿能理解孤的苦衷。”李裪面无表情地回答,中殿指的就是王妃,而他被人们称为大殿,这两个称呼与他们所住的寝宫有关。

虽然李裪和李稷因为军粮的事情愁眉不展,但是黄喜却显得轻松惬意,晚上在汉城教坊里宴请了李云天,黄喜一系的几名两班权贵作陪。

笑眯眯的李云天被黄喜等人众星捧月般地恭维拍马屁,众人觥筹交错,谈笑风生,气氛显得十分热闹。

李云天这次前来赴约自然是要告诉汉城的那些两班贵族他站在黄喜这一边,大明就是黄喜的后盾,让那些两班贵族知道李稷和黄喜谁才值得投靠。

柳真跳了两支舞后坐在李云天的身旁给他倒酒,她已经听说了户曹官吏被义禁府抓起来的事情,因此心中对李云天是感到颇为好奇,不清楚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是真的为了宣德帝的名誉还是想要从中大捞一笔?

“上使大人、左相大人,下官刚才从承政院得到消息,主上殿下已经免了星山府院君的领相职务,任命左相大人为新的领相,星山府院君被降为左议政。”

酒过半酣,李云天正热情地邀请黄喜等人去大明公务的时候来家中作客的时候,一名穿着朝鲜士族服饰的中年人快步走了过来,笑眯眯地躬身向李云天和黄喜说道,“另,主上殿下已经下令义禁府严查青山府院君在军粮案中的罪责。”

此言一出,现场的两班权贵顿时欢呼起来,这意味着黄喜将成为朝鲜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顶级权贵。

“朝鲜王行事雷厉风行,秉公办案,本使颇为钦佩。”

听闻朝鲜王撤了李稷把黄喜扶到了领议政的宝座上,并且还拉来已死的沈温给军粮案垫背,这使得李云天不由得笑了起来,看来朝鲜王并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人,随后微笑着向黄喜说道,“南原府院君,祝贺你统掌了议政厅。”

“托上使大人的福。”黄喜向李云天拱了拱手,喜笑颜开,虽然他已经预料到李稷会下台,可万万没有想到朝鲜王竟然能如此快就免去了李稷领议政的职务,使得他一跃成为了朝鲜国的领相。

第658章以退为进

“南原府院君,军粮一案本使就拜托你了,一定要让百姓们知道我大明天子的恩泽。”望着意气风发的黄喜,李云天沉吟了一下,笑着送出了一份贺礼,准备将调查军粮案的职权交给黄喜。

不得不说,朝鲜王将黄喜扶上领议政的宝座是一招妙棋,一旦李云天想要把军粮案闹大的话那么黄喜自然也将无法幸免,身为朝鲜国的现任领议政届时也要承担责任,而且朝鲜王一定会让黄喜担责。

原因很简单,倘若李稷被李云天给拿下,那么朝鲜国的朝堂上将无人能遏制黄喜,这绝对不是朝鲜王希望看见的一幕,因此他在第一时间就撤了李稷,虽说李稷失去了领相的职务,但他还是朝鲜国的左相照样能在议政厅制约黄喜。

如果李稷要等到李云天开始大张旗鼓地彻查军粮案时才被朝鲜王撤职,那么届时李云天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将李稷拿下,用李稷来当这个替罪羊。

如今李稷成为了左议政,李云天将不好对李稷下手,毕竟李稷接任领议政也没有几天,而且上面又有了黄喜这个新任领议政,李云天要想拿下李稷的话无法绕开黄喜。

很显然,黄喜是朝鲜国两班贵族中亲明一系的领袖,李云天不可能将黄喜治罪,由此一来李稷也就保住了。

在李云天看来,朝鲜王在军粮案上的反应并没有让他失望,一招以退为进使得李稷脱离了军粮案的风口浪尖,这样的对手较量起来才有意思。

如果不是辽东战局吃紧,李云天真想留下来以军粮案为契机与朝鲜王斗上一斗,能遇到像朝鲜王这样实力雄厚的对手并不容易。

既然朝鲜王已经成功化解了目前其在军粮案一事中的劣势,李云天也就顺水推舟送给黄喜一份人情,让黄喜通过军粮案来铲除异己,增强实力。

“下官谢过上使大人!”黄喜闻言先是微微一怔,没想到李云天竟然会把彻查军粮案的大权交给他,随后心中顿时大喜过望,连忙向李云天一拱手,“下官一定会让百姓明白皇上的隆恩。”

现在汉城官场上的两班权贵们因为军粮案已经闹得人心惶惶,天知道会不会把他们牵扯进去,如今查案大权落在了黄喜的手上那么众人的心也算是平静了下来,虽然黄喜是有些人的政敌,但至少他们相互间也能攀上交情,比李云天这个态度强硬的大明使节要好应付的多。

况且,朝鲜王也不会坐视黄喜在政坛上大肆打压异己,由此一来大家也就安心了。

“南原府院君,本使听闻朝鲜王在平安道和咸镜道驻扎了重兵,可是为了防备北元残部的偷袭?”李云天见黄喜称呼宣德帝为“皇上”而不是“皇帝陛下”,言语中透露出一股子亲切,笑了笑后语峰一转,看似随意地问道。

朝鲜王李陶为了加强对北方新夺取土地的控制,在其东北部的咸镜道设立了会宁、稳城、钟城、庆源、庆兴和茂山六镇,在西北部的平安道设立了懋昌、闾延、虞芮、慈城四郡,聚集兵力超过了十万,而且都是朝鲜国军队的精锐。

“正是如此。”黄喜没想到李云天忽然之间提到了北方四郡六镇的兵力,脸上不由得流露出一丝惊愕的神色,随后神情不无尴尬地点了点头,李云天这句无心之言正好戳中了朝鲜国的痛处――被他们以武力侵占的铁岭卫和建州左卫。

“北元残部此次有备而来,我军五十万主力已经随皇上北征,而京畿的兵力由于要拱卫京师而无法调动,本使担心在军阁从内陆调集兵力赶来辽东前我辽东守军无法抵挡其攻势,届时为了避开北元残部的兵锋将不得退入咸镜道和平安道,简直就是我辽东守军的奇耻大辱。”

李云天见黄喜的神情变得有些不自然,嘴角顿时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随后面色一整,故作忧心地说道,“不过幸好贵国在咸阳道和平安道布下了重兵,希望你我军士联手后能一挫北元残部的锋芒!”

黄喜闻言脸上满是惊讶的神色,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李云天竟然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在他看来大明十分好面子,大明的使者更是飞扬跋扈,即便是辽东守军全军覆没也不会退到朝鲜国躲避北元残部的攻击,更不会与朝鲜国军队联合起来与北元残部作战,否则岂不是丢了大名天朝上国的威严?

可李云天却置大明的颜面于不顾说出了让辽东守军退守朝鲜国的这番在黄喜看来匪夷所思的话来,使得他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现场的那些两班权贵与黄喜一样感到震惊,面面相觑,谁能想到李云天竟然会说出这番令大明威严受损的一番话来,这可是史无前例的事情。

柳真神情愕然地望着李云天,作为从小就被精心培养的妓生她不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还懂得朝政时事,李云天先前的那番言论很显然是灭了大明的微风,这对她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思议,难道李云天就不怕回到大明后被弹劾?

李云天不动声色地扫了一眼现场众人,很满意大家脸上惊愕的神色,他只不过是说了几句比较中肯的实话而已,虽然有向北元残部示弱的意味,但此举有失必有得:

他可以以此来迫使朝鲜国参与辽东战局,以减轻辽东明军所承受的压力,否则明军就会趁势退入朝鲜国,恐怕朝鲜王据对不愿意看见这一幕发生。

“来,南原府院君,本使时间紧迫,还望南原府院君尽快查清军粮一案,届时本使也能安心赶去辽东。”见现场的气氛变得有些异样,李云天微微一笑率先打破了场上的平静,端起酒杯笑着向有些愣神的黄喜说道。

“刘大人放心,下官一定尽力而为,给刘大人一个满意的交代。”黄喜闻言回过神来,连忙举起酒杯敬向了李云天,心中显得有些七上八下不知道如何向朝鲜王开口说这件事。

朝鲜王自从继位后励精图治,一心想着振兴朝鲜国,使得朝鲜国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都有了飞速发展,因此岂会介入大明和北元残部的战事而白白耗损兵力。

“那就有劳青山府院君了。”李云天看出黄喜心中显得颇为为难,于是笑着与他虚空碰了一下酒杯,将酒杯中的白水一饮而尽,他倒要看看朝鲜王这次如何拆招!

第二天上午,景福宫,思政殿。

“什么,明军想要退入平安道和咸镜道躲避蒙古人的攻势?”当黄喜将李云天昨晚关于辽东战局的言论告诉朝鲜王李陶后,李陶的脸上满上震惊的神色,万万想不到李云天会说出这番惊人的言论来。

此时,思政殿里除了黄喜外还有李稷等两班重臣,闻言后李稷一系的人和那些中间派权贵面面相觑,此事已经出乎了他们的意料,而黄喜一系的人则显得波澜不惊,很显然他们早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

“主上殿下,据臣所知辽东战局正如刘大人所言那样,蒙古人聚集了数量不菲的大军,使得明军连吃败仗,也不是没有退入我国等待援兵的可能。”

黄喜早就料到李裪会感到震惊,因此向李裪一躬身,不动声色地说道,“依臣之见,我国是大明的藩属国,明军若退入我国的话,我国没有理由拒绝。”

就在不久前,李裪已经让人宣布了任命黄喜为议政厅领议政的诏书,黄喜现在已经是朝鲜国不折不扣的领相。

“主上殿下,万万不可让明军进入我国,明军倘若进入平安道或者咸镜道,先不说他们会不会祸害地方,蒙古人一定会尾随而来进入我国围剿明军,如此一来我国将不可避免地陷入战火中。”

黄喜的话音刚落,已经被降为议政厅左议政的李稷就站了出来,躬身向李裪禀告道。

不仅如此,李稷还担心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万一明军来到朝鲜国后不走了,那么朝鲜国不单单要给明军提供粮草,而且安全也受到了明军的威胁,有着被大明吞并的危险。

在李云天来汉城之前,李稷并不担心大明吞并朝鲜国,因为朝鲜国贫穷落后,对大明并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反而是一个拖累,故而大明只是将他当做一个严加掌控的藩属国而已。

不过随着李云天的到来情形发生了变化,确切的说是李云天彻查军粮案使得李稷心中隐隐约约感觉李云天的背景不简单,对他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忌惮。

李稷相信,李云天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地在昨晚的宴会上向黄喜说出退兵朝鲜国一事,或许这是一种试探,又或者是一种威胁。

“左议政,你有阻止明军进入我国的办法?”黄喜闻言淡淡地望着李稷,他当然清楚明军进入朝鲜国后所带来的种种麻烦,可朝鲜国有拒绝的理由吗?难道要眼睁睁地看着辽东明军被蒙古人给灭了?

听闻此言,李稷顿时陷入了沉默,要是明军真的选择撤入朝鲜国,那么朝鲜国根本无力抵抗。

现场众人纷纷小声议论着,脸上皆流露出无奈的神色,谁也没有阻止明军来朝鲜国的方法。

“我国国力贫弱,根本无法供应明军大军的给养,与其退进我国不如撤向山海关,退回关内。”沉吟了一下后,李稷抬头望向了黄喜,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借口。

“左议政,如此一来关外可就没有明军了,难道你打算让奴儿干都司的那些女真人与入侵辽东的蒙古人交战?要是明军与女真人的关系真的有那么好的话,咸镜道现在还是女真人的天下!”黄喜闻言心中顿时就是一声冷笑,有条不紊地反驳道。

明军要是撤回关内的话将使得蒙古人可以集中兵力在山海关外,而撤到朝鲜国将使得蒙古人不得不两线作战,因此明军肯定会选择去朝鲜国,以分散蒙古人的兵力。

至于奴儿干都司虽然有着一百多个卫,但地广人稀,大明根本就指望不上,从奴儿干都司调兵的花销和精力远大于从内陆调兵。

再者说了,奴儿干都司的女真人与大明的关系并不亲密,否则岂会坐视建州左卫被朝鲜国吞并?

“至于粮草,刘大人已经说了,他将给京城写急报,调集粮草从天津港运到平壤府的港口,将粮草囤积在平壤城,足以解决军需事宜,而且届时也将负责我军的粮草。”

说着,黄喜冷冷地告诉了李稷一件事情,李云天早就知道有人会拿粮草的事情推脱,故而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从关内调集粮草将解决明军的后勤补给再加上解决朝鲜国粮草的话,朝鲜国将没有任何理由推脱拒绝明军入境,也不能以军粮不足为由从边境撤军保存实力。

“怎么会这样?”得知李云天竟然要从海路调粮,李稷的脸色先是一怔,随后脸色变得难看起来,双目满是愕然的神色,李云天的举动完全超出了他的意料,他一直以为大明肯定会让朝鲜国解决军粮的供给,万万想不到李云天会不辞辛苦地从海上调粮。

现场众人也被这个消息惊呆了,纷纷交头接耳的小声议论着,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李云天会变得如此大方,竟连朝鲜国军队的粮草也给包了下来,这可是史无前例之事。

第659章海运

“主上殿下,海路复杂,臣认为大明纵然有心从海上运送物资,但此事风险极高,恐怕最终难以成行。”就在思政殿的两班权贵被黄喜所带来的消息震惊的时候,右议政柳尚民站了出来,不动声色地向李裪说道。

柳尚民是两班权贵里中间派系的领袖,夹杂在李稷和黄喜之间左右逢源,正因为他是中间阵营的人,故而李稷和黄喜都对他进行拉拢,使得他能够趁机渔利,进而顺利地当上了右议政。

对于李云天所说的负责朝鲜国军队的粮草,柳尚民认为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先不说李云天为何如此好心地提供粮草,单单要想把那些粮草从天津港运到平壤府的码头就不容易。

海上风云变幻,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足以使得船队全军覆没,因为以现在的造船技术难以抵挡海面上的那些风浪,别忘了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都是因为遇上了风暴而功亏一篑。

虽说忽必烈东征选择的时机不对,两次东征都选在了多风多浪的季风季节,单足以说明海上风暴的可怕。

辽东战事紧急,明军的粮草供应不能出丝毫差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不到万不得已明军绝对不会撤往朝鲜国,十有八九会撤回关内,等宣德帝北征回归后再集结兵力收复辽东。

经柳尚民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