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要你肯答应此事,我就给你一条生路。”

第427章泼天财富,泼天罪恶

人都说好奇害死猫,不过赵旭的好奇却救了他,唐毅猛然发现,这个无法无天的家伙或许还有更好的用处。

“为什么?”赵旭低吼着问道,他不相信一个敢于撒下弥天大谎的超级权谋高手,会对他手下留情。他赵旭虽然死到临头,可却不想笨死!

唐毅平静地一笑,“赵旭,你在海上也好几年了,也应该知道一些情况,西洋人开拓了新的航路,发现了尚处在蛮荒的世界,我大明自诩疆土辽阔,实际却不到整个世界的十分之一。有太多的土地等待着人们去开发,我们不动手,西夷就会动手,实际上,我们已经被西夷甩下了!”

唐毅突然感慨地叹道:“历代的读书人都沉醉在迷梦之中太久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就是我们的写照,如果再不下一剂猛药,将所有人打醒,我们就要随着整个时代沉沦下去。”

赵旭撇撇嘴,没有说话,但是神色却颇不以为然,他可不信那些又蠢又笨,除了傻大胆之外,一无是处的西夷能超过东方,超过大明。

自大这一点上,不只是读书人,甚至包括每一个百姓,都是深深扎根骨髓里,改变不了的。唐毅叹了口气,“赵旭,我也不废话了,只要你同意带领船队出海,我会提供你一切的帮助,包括一个新的身份,若干年之后,如果你还能活着回大明,从前的赵旭就永远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大航海的英雄,一个和张骞并驾齐驱的人物。”

赵旭低着头,说实话他对唐毅的话将信将疑,他可不认为出海一趟,就能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能活下来,谁愿意死呢!

他沉吟许久,问道:“我想知道,你为什么选我?”

“航海需要经验,需要勇气,但是单纯的航海没有什么意义,必须要找到商业价值,找到宝贵的商机,只有暴利,才能刺激着一波有一波的人走向海洋。以后我们需要学习西洋人,建立殖民据点,用尽手段,压榨掠夺,比如屠杀土著,买卖劳工,巧取豪夺,甚至传播瘟疫,总之,只要为了钱,什么都肯干的人!”

赵旭听得头皮发麻,他在心里头狂汗,瀑布汗,唐毅啊唐毅,你可是六首魁元,历代文人的榜样,你的心怎么这么黑,这么狠!这些话也是你能说的!

赵旭把眼睛瞪得和牛一样大,写满了费解和惊讶。

“呵呵,这么点事情你都惊讶,那么你多半没法完成任务。”唐毅笑道:“赵旭,我看重你的就是在苏州城的那股子狠劲,那种疯狂!不过你记着,从今往后,只准对土著如此,你要是敢再祸害大明的百姓一次,下场你知道!”

没有多说,可是赵旭却一清二楚,连番的折磨,弄得赵旭没有一丝的勇气,根本不敢反抗唐毅,痛快地答应了。

不过唐毅没有轻易就放过他,而是让赵旭把他和七大姓合作的书信证据都交出来。

这下子可把赵旭给弄糊涂了,明明唐毅已经派人去攻击月港,那里的情报更丰富百倍,要什么没有,为何非要盯着自己呢?

尽管弄不明白,但是他依旧乖乖把证据拿了出来。

赵旭见阮鹗倒台,唐毅再起,他就料到唐毅会报复,逃跑得聪明,没法带走证据,他只好将东西放在了一家杂货铺里。

这个杂货铺的老板曾经是赵旭的一个手下,忠心耿耿,十分可靠。

唐毅派遣差役,到了杂货铺,把东西取出来,放到了面前,整整一木箱的东西,敢情赵旭和七大姓合作,也留着一手,其中资料非常详细。

甚至去年封锁泉州的时候,七大姓曾经写信给赵旭,让他帮着出人,威胁士绅。至于今年的东西就更多了,比如蔡通贵就给赵旭写信,让他假扮琉球使节,采购商品,在货物被劫走之后,向市舶司讨要保险。

另外还有关于阮鹗的内容,比如伪造几十名商人联合诬告唐毅的文书,请求阮鹗放行的请愿信……

等等东西不一而足,凑到了一起,已经足以勾勒出以蔡通贵为代表的七大姓,勾结倭寇海盗,劫掠市舶司货物,罪行累累,不容抵赖。

唐毅看着这些东西,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启禀大人,阮中丞到了。”

“哈哈哈,阮大人来得好啊!”唐毅竟然亲自起身,把阮鹗请到了客厅,阮鹗满头大汗,焦急无比。

“唐大人,那个尚光在哪里,赶快严刑拷问,问出证据啊!”

“阮大人不用着急,证据我已经有了,你过目一下。”

说着唐毅让人把木箱送到了阮鹗的面前,阮鹗打开一看,是又惊又喜,又气又恨!七大姓果然和倭寇有来往,这里面就有几封蔡通贵的亲笔书信,最让他咬牙切齿,无法容忍的是自己从头到尾,都被人家利用了。

阮鹗只觉得一团火在胸中膨胀,几乎不可遏制,要是不出这口气,他都能爆炸了!

“唐大人,您看该怎么办?”

“阮大人,您也是老刑名,有了这些罪证,先把七大姓在泉州的产业都给查抄了,我估计至少有个三五百万了不止,市舶司的缺口也就堵上了,而且情况很明白,您只是被他们蒙蔽,朝廷没有理由追究您的罪责。”

阮鹗眼前一亮,几乎笑了出来,又忍了回去,“唐大人,无论如何,失职之罪是跑不了的,还请唐大人多多周旋。”

“请阮大人放心,你只管拿出魄力,立刻下手,只要把事情做得漂亮,多弄出一些银子,咱们陛下穷啊,有了钱,出了气,他老人家就会念着你的好的。”

“明白,明白了!”

阮鹗欢天喜地,紧紧抱着一木箱的证据,从知府衙门出来,神色狰狞,厉声说道:“都给本官听令,先去查抄李家和蔡家!不许徇私舞弊,否则本官杀无赦!”

用风云突变来形容一点不为过,一天之前,还是市舶司出了大纰漏,等着关门大吉,阮鹗也老命不保,满世界的商人都找他算账。

可转眼之间,阮鹗就带着大军去查抄七大姓,变得也未免太快了,快到大家根本来不及反应。

李家的老太爷叫李东升,做到布政使致仕,老头子快要八十了,还精神矍铄,拄着楠木拐杖,在一群儿孙的环绕之下,来到了府门之外。

见到了阮鹗,老头子怒不可遏。

“阮应荐,别忘了当初你能当上提学副使,都是老夫的推举,到了如今,你竟敢反咬恩主一口,你摸摸心口,还有良心吗?”

阮鹗事到如今,什么都豁出去了,仰天大笑:“李老大人,家国天下,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同这些比起来,区区恩情实在是不值一提!你们李家为了掌控市舶,妄图把泉州百姓都饿死,如今更是勾结倭寇,劫走商船物资。如此丧心病狂,我想放过你们,老天爷不会放过你们!”

“左右,给我拿下!”

阮鹗手下人当中,不少都是戚家军改扮的,没说的,一声令下如山倒,众人一拥齐上,哪管你什么李大人,王大人,一律拿下。

李家传承百年,积累雄厚,李东升还是那位死去的吏部尚书李默的堂兄,虽然李默倒台了,但是李家各脉,在京有一位主事,在外有一个按察使,一个知府,两个知县。势力之大,令人咋舌,家底儿丰厚,更是远超出想象。

光是银子就搜出了一百七十多万两,黄金十二万两。

其余的房产地契,更是不计其数,比起赵文华都要丰厚数倍。

除了李家之外,那边蔡家也被抄了,这一次由于挑头的人是蔡通贵,因此蔡家被抄的更彻底,除了老宅之外,其余的庄园,别院,店铺作坊,一概没跑了。

光是初步清查金银就有五百万两之巨,更是两倍于李家。

有人早就估算过,七大姓的财产加起来,至少有五千万两。还不包括田产,船队。也有很多人嗤之以鼻,心说大明朝一年岁入多少,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可是当查抄的结果出来,大家伙都瞠目结舌,五千万两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首先七大姓之中,只有李家和蔡家的老宅才放在泉州,其他五家都在其他的地方,而且泉州的这点东西,远远不是李家河蔡家的全部财产,他们在外还有船队,还有商铺,田产,作坊,钱庄票号,总而言之,富可敌国已经不足以形容他们了!

大家在惊叹之余,也不由得思索,这些钱是哪来的,很明白,就是吃走私,吃大户,甚至吃倭寇,坐地分赃,巧取豪夺,每一两银子都带着血腥和肮脏。

尤其是在查抄的过程中,从蔡家的夹皮墙里搜出了一本账册,上面的东西简直令人咋舌。

嘉靖三十一年,倭寇进犯嘉定,抢掠财物三十万两,其中二十万两金银细软折价一半,交给蔡家处理,蔡家给倭寇提供三万石粮食抵价。

嘉靖三十二年,倭寇进犯苏州,松江,蔡家派遣向导,并且帮着销赃,获得分红五万两。

……

整本账看完,笼罩在大家心头的谜团总算是解开了,为何倭寇能在大明横行无忌,为什么每一次都有如神助,来去自由。

就是因为蔡家这种人充当了倭寇的眼睛、耳朵、甚至是大脑。

“他们的财富就是用无数百姓的血汗和尸骨换来的,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唐毅狠狠一拍桌子,断然说道。

第428章钦差大批发

李家和蔡家被查抄,拔出萝卜带出泥,这些年他们干了多少坏事,贿赂了多少官员,有多少案子,用罄竹难书都不足以形容。

不光是东南,有人用八百里加急,把消息传到了京城,一直闭关的嘉靖都被惊了出来,彻夜不眠,从内阁到六部,全都陷入了震撼当中。

七大姓剩余的五家惶惶不可终日,动用一切关系,打听消息,寻求帮助,甚至有人暗中准备船只,如果被抄家,就亡命海上,做一个倭寇。

那些和七大姓有关系的官员更是吓得魂飞魄散,谁知道李家和蔡家藏了多少东西,随便抛出一点东西,那不就要了命吗?

按照往常的经验,遇到牵连无数的案子,就应该赶快派人去捂盖子,销毁证据,赶快结束乱局,让大家都能安心。

毕竟不管是严党还是徐党,甚至包括内廷的太监,谁也承担不起超级地震。

可偏偏这一次的情况就不同,竟然没人敢动作,一个个好像惊呆的木鸡,等着要命的一刀落下来。

是这些大人物都傻了吗,当然不是,一个阮鹗在他们眼里,屁也不是想要弄倒他,轻而易举,甚至不费吹灰之力。只不过另一个更震撼的消息传来,把他们所有人都打傻了。

就在货物被劫持的第十天,俞大猷率领着五十余艘战船,奇迹般出现在漳州月港外海。同时戚继光率领着三千戚家军打先锋,杨继盛督着人马随后,水路并举,一战成功。

是役,斩杀海盗一万三千余名,俘虏三万多人,只有不到三千人逃到海上,为祸多年的走私海盗集团,被彻底摧毁。

戚继光和俞大猷,一龙一虎,名震天下。

几乎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程度,民间的多少热血男儿都以这两位为榜样,更有人要学他们,提三尺宝剑,扫平狼烟,甚至冒出了投军的热潮。

同民间的欢喜鼓舞不同,官场上却是噤若寒蝉。

月港,对于嘉靖来说,或许只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可是大凡在东南干过的官吏,心里都清楚,那可是一颗了不得地雷,甚至比起李家和蔡家还要恐怖一万倍。

这些年来,倭寇的成因不是没人知道,而是知道了不敢说。哪个地方官能说我治理不善,官逼民反,弄得烽烟四起,民不聊生,这和找死有什么区别。又不能像唐毅一样,对海禁发起挑战。

无奈何大家伙就选择隐瞒,选择推诿,把海盗说成倭寇,从内忧变成外患,至少能减轻一些罪责。

他们也清楚,所谓的倭寇,来自于破产织工和海商,如果继续厉行海禁,倭寇只会越来越多,不可收拾,俗话说堵不如疏,唯有放宽贸易,才能有一条活路。泉州,福州这些显眼的地方不成。

弄来弄去,相对偏僻的月港就成了走私的首选。

漳州和泉州紧邻着,泉州作为昔日的第一大港,底子比漳州好很多,可是近些年,漳州的户口竟然到了三十万之多,比起泉州足足多了十万人,还不算那些黑户。

如此反常的人口现象,只有一个合理解释,就是走私贸易,造成了月港的畸形繁荣。

这事情在官场上,不说人人皆知,也是公开的秘密。

只不过谁都清楚,走私贸易不只是海商大姓,还包括东南的世家,甚至连江西的瓷器商人都卷入其中。

严阁老是江西分宜人,徐阁老是南直隶华亭人,要真是把盖子都打开,然后依法办事,大明朝的党争立刻就消失了,因为严党和徐党基本上就尸骨无存,剩不下几个人。

稍微懂点事的人,有些经验的,都不敢轻易碰触月港这颗地雷。

但是偏偏就出了个愣头青唐毅,他进入官场才一年多,就骤然坐到了关键位置,自作聪明,把月港给端了。

好多人都把唐毅骂翻了,可是再了解一下情况,这帮人也无话可说。

要说起来,还真怪不得人家唐状元的头上。

月港的海盗竟然主动去抢劫市舶船队,三百多万的货物,要是丢了,唐毅这辈子就栽了。多少人听说都捏了一把冷汗。

可接下来却出乎所有人预料,人家唐毅手段高明,被囚禁之中,还能给俞大猷下令,让他小心提防,竟然反败为胜,把海盗都给消灭了。

盛怒未息的唐状元海陆并举,端了月港匪巢,这也是情有可原,谁遭了这么大的暗算,能不还手啊!

更何况,唐毅在攻破月港的第二天,就立刻赶到了漳州,下令把所有带字的文件都给封存起来,不许外泄一份。

显然唐毅也知道事情大条了,可问题是一场战乱下来,谁知道还有多少罪证流失了,谁知道跑出去的海盗带没带着要命的东西。

而且月港又不止唐毅一个,还有杨继盛,还有漳州的知府,福建的巡按,大家伙众目睽睽,事情能瞒得住吗?

月港的事情闹出来,反而弄得没人敢为李家和蔡家说话,这种关头实在是太危险了,谁跳出来当出头鸟,没准就冒出一封书信,说是家族参与了走私,那时候可就黄土泥掉到了裤裆里,说也说不清了。

自从东南的事情冒出来之后,京里头多少官员,就连严家父子都食不甘味,寝不成眠,老严嵩唉声叹气,不断问儿子,到底掺和没有?

严世藩也是有口难言,严党的摊子那么大,江西的瓷器商人都走他们家的门路,谁知道能牵连到谁。

“唐毅这个小畜生,在京城的时候找麻烦,跑到了东南,还不消停,等老子有机会,一定捏碎了他!”

天下大乱,形势大好。

别人寝食不安,咱们的唐大状元可别提多舒坦了,整天把自己关在衙门里,和王悦影腻歪着,王姑娘提了一句外面的蔬菜不新鲜,唐毅就立刻行动,一个下午,把后花园的花花草草都给扒光了。

要说知府衙门的后花园,可是经过了好几代知府的精心打理,引种了不少珍品,其中从大理弄来的两棵茶花就价值五百两银子。

就连杨继盛那么节省的人,都悉心照料,不辞劳苦,每当处理公文累了之后,都喜欢看一看,整个人都轻松了。

轮到了唐毅,这位连眉头都没皱,直接给拔了,放在太阳地晒了三天,然后送到厨房给烧了。

据说此事传到杨继盛的耳朵里,这位足足骂了唐毅一个时辰,都不带重样的。

把花园收拾干净,又让人弄了好几车稀泥,和上了沙土和草木灰,洒在了花园,然后再用犁杖翻了几遍,土壤弄得又松又软,透气保水,肥劲十足,不用问,这要是种上了蔬菜,一准好吃。

唐毅穿着草鞋,带着草帽,像模像样地刨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