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透气保水,肥劲十足,不用问,这要是种上了蔬菜,一准好吃。

唐毅穿着草鞋,带着草帽,像模像样地刨坑下籽,别提多认真了,都没注意到有人来拜访。足足种完了一垄,一抬头,两个人正并肩站着,一脸怪异地看着他。

“啊,是子理兄啊!”

来人正是台州知府谭纶,陪着他来的是杨继盛,这二位都穿着干干净净的官服,尤其是谭纶,人长得帅气,衣服一尘不染,风度翩翩,站在那就跟一棵玉树似的。

唐毅可倒好,一身老农的打扮,满头汗水,和这二位真是没法比。杨继盛气得暴跳如雷,破口大骂:“唐行之,你个焚琴煮鹤的混蛋,你说说,哪个状元郎像你这样,简直丢人,太丢人了!”谭纶没说话,可还是一个劲儿点头附和。

唐毅摇摇头,“我说椒山先生,你这就不对了,做人啊要吃得龙肝凤髓,也吃得苦菜根儿。你说我焚琴煮鹤,只怕是要不了多久,我连窝窝头都吃不上了,趁着还有点权力,我在这学学种地,没准就能用上来。”

这个理由太强大了,强大到欠揍,把杨继盛给噎得没有话说,他一回头,看到了谭纶,怒道:“子理兄,你还不说说他!”

谭纶微笑着摇头,“依我看,还,还不至于到那个地步。当然了,这话我也不好说。”杨继盛差点喷血,笑骂道:“谭子理,你可是钦差大人,耍什么滑头?”

唐毅一听,急忙把锄头放在了一边,神色慌张地问道:“谭大人,福建的事情交给你了?圣上真是慧眼识人啊,我这条命多半保住了。”

谭纶苦笑着摆摆手,“行之,我哪有那个本事,实话告诉你,这次派来的钦差一共有五位,而我。”他一指鼻子,无奈道:“我是那个最没权力的。”

唐毅也愣了,“这么这么多?”

“那可不,刑部右侍郎鄢懋卿,户部右侍郎赵贞吉赵大人,还有御马监的石公公,以及锦衣卫的三太保霍建功,你说和这四位相比,我谭纶算什么。”

嚯!

五位钦差一起办案啊!

唐毅和杨继盛都吓了一跳,谁都知道东南的事情大条了,朝廷肯定会派遣要员来调查,没想到,一起派下了五位,这里面的学问可就大了。

首先鄢懋卿是严嵩的干儿子,严党的核心成员,奸猾过人,不容小觑。而赵贞吉呢,他是徐阶的学生,素有清名,和严党不对付,还挨过廷杖,可以说这二位是天生的冤家对头,分别代表着严党和徐党。

石公公代表司礼监,霍建功代表锦衣卫,而谭纶是台州知府,熟悉东南的情况,堪称半个地头蛇。

我滴乖乖!

唐毅一阵脑袋发胀,不由感叹:嘉靖,你这是要查案啊,还是要看打架啊!

第429章赵贞吉

人事的安排,往往最能体现上面的心思,嘉靖大动干戈,派出了五位钦差,兴师动众,是真的要把多年的积弊一举铲除?按照唐毅的判断,显然不是。

七大姓牵连的官员太多,卷进去的士绅大族也太多,不管你喜不喜欢他们,士绅集团都是大明的主宰,强如嘉靖,也不敢直接和他们宣战。如果嘉靖真有这个心思,也不会五路齐出了。

可是呢,身为九五之尊,嘉靖有他的逆鳞的,七大姓勾结倭寇,把东南半壁闹得乌烟瘴气,要是不狠狠惩处,朱厚熜到了太庙,都没法和老朱家历代先祖交代。

案子要办,还不能无限扩大,牵连过多,如何拿捏程度,实在是考验智慧。

天才如嘉靖皇帝就弄出了这么一个看似完美无缺的组合。

首先鄢懋卿是个贪官,又是严党的人,最懂嘉靖的心思,懂得适当收手,不会把事情闹得不可收拾。

而赵贞吉呢,为官清廉,眼睛不揉沙子,有他坐镇,鄢懋卿不敢太过徇私舞弊,能追查真相,替嘉靖出口气。

光是这样还不够,嘉靖要及时了解情况,他担心被蒙蔽,故此才有了石公公和霍建功的安排。

这四个人就是互相盯着,互相牵制。至于谭纶呢,他算是东南少有的文武全才,为人精明强干。他在这几人之间,就是打圆场,跑龙套,干脏活,说白了,就是伺候人的。

从嘉靖的角度看,这五个人组合堪称完美。

只是唐毅却不这么看,嘉靖毕竟久在京城,京城是什么地方,外有几千官吏,内有十万太监,加上那么多勋贵,层层叠叠,堪称皇权最强悍的所在。

嘉靖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有无数人的要去费尽心思揣摩。而且在天子脚下,出了问题,随时能沟通,及时叫停。可是福建不一样,哪怕是八百里加急,没有个六七天别想送到京城,一来一回就是半个月。

如果是聪明人,这半个月足够扭转乾坤,足够做下惊天动地的大事。唐毅用脚趾头想,都敢说几位钦差之间,尤其是鄢懋卿和赵贞吉,必定有一场精彩的龙争虎斗。

唐毅皱着眉头,想得出神,谭纶看在眼里,只当唐毅怕了,说实话,不只是唐毅,就连他都怕了,这是多大的案子,如果追查起来,哪怕不株连九族,牵涉进去的人员只怕也会远远多于什么“胡惟庸案”,“蓝玉案”,成为大明朝有史以来的第一大案。

如果有的选择,谭纶都不想掺和进来,以己度人,想必唐毅此刻一定很后悔,很害怕,他把花园弄成了菜园,说什么回家种地,未尝不是真心。

强大如谭纶,都认为唐毅处境艰难。他却不知道,唐毅的心头早就欢呼雀跃,甚至要跳了起来。

眼前的局其实有一大半是唐毅促成的,在抓到赵旭之前,唐毅就已经布局攻击月港。有了月港的证据,其实他根本不需要赵旭手里的东西,就能拿下七大姓。

但是为何唐毅要大费周章,怂恿阮鹗去冲去拼呢?来一个快意恩仇,直接拿着证据,把七大姓一网打尽多好啊,够爽快,够干脆!

有这种想法的,只能说太幼稚了。

官场上,从来都是最后亮出底牌的赢,还没动手,就把牌打光了,一定会输得很惨,哪怕证据十足,人家只要一句大局为重,就能把你吃的死死的。

所以唐毅精心布置了眼前的局,由阮鹗查出李家和蔡家的罪证,这是明牌,而月港的往来资料就是暗牌。

一明一暗,相得益彰,有了明牌在,就不得不逼着朝廷查案子,而暗牌呢,就是高悬在严党和徐党头上的太阿宝剑!

有这口神剑在,两党就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眼睁睁看着案子查下去。

月港的资料,就有些像核武器,只有放在发射架上才有威慑力,一旦打了出去,那就进入下一个阶段了,是反击还是等死,人反而不怕了。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唐毅他不想把自己陷得太深。更不想成为所有士绅的公敌,他只有假手阮鹗,甚至是即将到来的赵贞吉和鄢懋卿,利用他们给东南的百姓讨一个公道。虽然这么做,显得不够英雄,不够爷们。可是唐毅也从没想过当大英雄,每个英雄的下场都很惨。

他还有家人,还有没过门的妻子,还有理想抱负,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唐毅都要尽力保护自己。

正是唐毅刻意制造的模糊,才弄得各方浮想联翩,配合着嘉靖一起弄出了五大钦差齐出的好戏,有了他们的乱斗,才好浑水摸鱼。

唐毅一肚子的坏水在沸腾着,戏还是要做下去,他凄苦着脸,和谭纶说道:“谭大人,下官自知罪孽深重,只有在知府衙门之中,闭门思过,等待其他几位钦差的处置,还请子理兄能念在往日的情分上,多多帮忙,下官感激不尽。”

唐大状元竟然低头求人,简直是铁树开花。谭纶急忙俯身,搀住了唐毅,感叹笑道:“行之,我看你是多虑了,毕竟你剿灭海盗,有功无罪,朝廷不会黑白不分,是非混淆,治你罪的。”

杨继盛也说道:“就是,我认识的唐行之可不是一个胆小鬼,连严党都不放在眼里,区区几个土鳖算得了什么,再说了,攻击月港是我指挥的,有罪也是先抓我,行之不要多想了。我看朝廷还是有正气的,我当年弹劾严党,不也是活了下来。”

“那是我保了你好不!”唐毅在心中默默腹诽,他扬起脸,故作轻松笑道:“多谢二位开导,我这心里头好了不少。得嘞,快到中午了,我请二位一顿。”

杨继盛和谭纶都欣然点头,唐毅先去洗漱了一下,换了一身干净的儒衫回来。谭纶一见唐毅丰神俊逸,飘然若仙,忍不住拍手。

“这才是状元郎的风采,如此人才去种地,简直是朝廷的损失。”谭纶大声赞叹道,杨继盛急忙跟着附和。

没别的说的,不大一会儿,有侍女送上来一桌子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杨继盛忍不住笑了起来,“就知道你们唐家好吃伙食从来都是最好的。”

谭纶也是美食家,一听更是大喜,伸出筷子,照着鲤鱼的背部就夹了一筷子,放进嘴里,轻嚼了两口,脸色瞬间怪异了起来。杨继盛不解,还傻笑道:“子理兄,就说唐家的饭菜好吃吗!”说着他照着鱼肚子来了一筷子,比起谭纶的多了三倍不止,张大嘴巴一口吞了下去。

瞬间杨继盛的脸就绿了,他吃得那是鱼肉,简直就是一块盐疙瘩儿。

他还从来没吃过这么咸的东西,有心吐了,又不礼貌,他只能用力咽下去,脸都憋红了。鱼肉咽下去,急忙抓起酒杯,连着灌了两大杯,才怪叫道:“行之,你家开了盐铺子不成,怎么放这么多盐?”

唐毅地把眼前的猪蹄推到了杨继盛面前,笑嘻嘻道:“椒山先生,你吃这个,盐不多,甜了点。”

杨继盛将信将疑,吃了一小块,差点又吐出来,那是盐不多,根本就是没放盐。

“我说行之,是你家的厨师跑了,还是存心耍我们?”

“我哪有那个胆子啊!”唐毅压低声音说道:“实不相瞒,最近我们家王姑娘正在学习厨艺呢,放心,有个一年半载的就练出来了。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们说是吧?”

“不是!”

杨继盛和谭纶异口同声说道,好家伙,拿我们当了白老鼠,也亏你唐毅干得出来,简直不当人子。

这二位一气之下,把酒都给喝光了不少,临走的时候,谭纶又捎走了两坛子葡萄酒,杨继盛更是过分,直接把一对文玩核桃给拿走了,那可是唐毅让人找了几百课核桃树才凑出来的。

“唉,交友不慎啊!”唐毅愕然摇头。

……

就在谭纶到泉州的第四天,钦差赵贞吉就带着亲信随从,一身便装,急匆匆赶到了。老头子自从得到了圣旨,就一路疾驰,半个月就赶到了泉州,简直快如闪电。

赵贞吉没有去馆驿休息,他直接冲到了知府衙门,上前一说,没有多大一会儿,唐毅急忙大开中门,亲自跑了出来。

“下官拜见钦差大人!”

赵贞吉难得露出一丝笑容,“唐大人不必多礼,到里面说吧。”

唐毅在前面引路,他偷眼看去,赵贞吉有五十来岁的样子,模样略微显老,只是此人鼻梁高挺,眉骨很高,一看就是那种性格刚硬,轻易不愿低头的人。

把老头子请到了客厅,唐毅让赵贞吉坐在了主位,他侧坐相陪,腰板笔直,双手放在膝盖上面,显得十分拘谨。

赵贞吉突然笑道:“唐大人,老夫调入京城这些日子,最常听到的就是一句话:生子当如唐行之。为何这大名鼎鼎的唐状元,如此局促不安,老夫真是费解啊!”

唐毅慌忙起身说道:“钦差大人……”

“这不是正式召见,你也是心学中人,叫我大洲公吧!”

“是。”唐毅恭恭敬敬点头,“大洲公,晚生捅了马蜂窝,惹出了天大的麻烦,如今可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您老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可要给晚生一条活路啊!”

唐毅说着,竟然推金山、倒玉柱,要给赵贞吉行大礼,老头慌忙拉住唐毅,“行之,你这是干什么啊,老夫此来就是给你撑腰的。”

第430章小官僚

从赵老夫子的嘴里说出给你撑腰,唐毅激动的眼圈发红,好像一个受委屈的孩子,总算见到了长辈,激动的浑身发颤,眼圈通红,赵贞吉看在眼里,暗自点头,到底是个晚生后辈,没有经过大风大浪,就算再妖孽,遇到了这么大的事情,也会六神无主的。

赵贞吉这么想着,可是唐毅心里满不是那么回事。

什么叫撑腰,那意思就是我是大帅,你是先锋,你在前面打仗,我老夫子在后面坐镇!

开玩笑,要是我唐行之愿意冲锋陷阵,还轮得着你们大剌剌跑到泉州?

赵贞吉在国子监担任司业的时候,正巧徐阶是他的上司,而且赵贞吉早年仰慕阳明公,和徐阶同是心学门人,徐阶比赵贞吉大了五岁,却早入仕了十二年,两个人亦师亦友,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赵贞吉此来,多半就是秉承徐阶的意思。

不知是处于熟悉历史的原因,还是徐阶这家伙的确深沉可怕,凡是涉及到徐阁老,唐毅就要加着一万个小心,比起应付严党还要慎重,正应了咬人的狗儿不露齿,不声不响的徐阶才是最可怕的对手。

唐毅心里头盘算着,表面上还谦恭和顺,感激涕零,“大洲公,有您这句话,晚生心里就有底儿了,只是事情太大了,晚生怕……”

“不要怕!”赵贞吉热情洋溢道:“自古以来,邪不胜正,天地之间,还是有一股正气的,行之,老夫听闻你使用巧计,保全三百多万两的货物,可是属实?”

“不错,当时晚生被阮中丞囚禁,听闻有人鼓动阮中丞逼迫船队出海,晚生就觉得有问题,故此买通看守,给俞大猷俞总镇送信,所幸俞总镇指挥得当,用兵如神,竟然全歼海盗,功劳主要是俞总镇的。”

赵贞吉呵呵一笑:“不要谦虚,你在囚禁之中,尚能心怀大局,实在是难能可贵,倒是那个阮鹗,实在是饭桶一个,废物得紧!”赵贞吉忍不住骂道:“朝廷上下,府库枯竭,南北用兵,灾荒不断,百姓嗷嗷待哺,都等着市舶银救命,要真是出了差错,把他剐了都难以赎罪!”

骂了几句,赵贞吉又收回了话头,继续问道:“行之,你又是怎么想到去攻击月港的?”

“启禀大洲公,俞总镇收拾了海盗之后,就发现他们来自月港,拷问俘虏,更是听说有人提前送了消息给海盗,把船队的行踪给暴露了。俞总镇当即向我送来密信,晚生以为既然有内鬼,就要出其不意,我这边秘而不发,然后派遣戚继光,连夜进军漳州,会同杨继盛杨大人,一举攻破月港。”

唐毅所说自然不是假的,只是他隐瞒了一些关键的地方,比如俞大猷是靠着王直帮忙,才全歼海盗的,再比如打完了海战之后,俞大猷带着船队,退到了王直控制的海岛休整,还有唐毅明明有了全盘计划,却瞒着阮鹗,让他误以为货物丢失,要填补窟窿,只能去查抄七大姓……

细微的差别,性质就变了很多,从唐毅处心积虑,变成了因缘巧合,无形之中,责任就小了很多。

赵贞吉闭目思索,而后说道:“行之,你保护货物有功,运筹帷幄,剿杀海盗更是大功一件,有此两件大功,要是还会被牵连受罚,大明朝就真的没有公平二字,天下也就变成了人间地狱!”

老夫子说的斩钉截铁,“行之放心就是,有老夫在,有徐阁老,还有无数的正直之士,都不会任由那些人胡作非为的。”

话锋一转,赵贞吉又问道:“行之,你在月港究竟查抄到了什么东西,这些日子可有什么进展?”

总算问到了重点,唐毅深吸一口气,“大洲公,晚生听闻戚继光报告,说是月港发现不少走私账册,赶到了月港之后,只查看了十本账目,其中有三本丝绸账,一本瓷器账,还有两本进口西洋玩意的账,至于剩下的,则是海盗内部开支用度。”唐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