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3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侯运来点点头,“大人,既然如此,小人就说了,我们不要别的,让他们把窝本让出来,自然天下太平!”

“不行!”

王履太三个真的疯了,让什么不能让窝本,大明的盐商按照地区,分成十纲,每纲二十万引,每引三百斤食盐,被称为“窝本”,这是大盐商的命根子,有了这玩意,才能合法经营食盐。

哪怕一无所有,只要手握窝本,他们就有东山再起的希望,相反,失去了窝本,就什么都没有了。

“有本事杀了我们,别想让我们交出窝本!”

“哈哈!”王文显怪笑道:“不交,那咱们就走着瞧,看看你们能撑到什么时候!”

“你别欺人太甚!”乔承统咬牙切齿道:“大不了玉石俱焚!”他嘴上说着,只是怎么听,都有些底气不足。

实在是他们的处境太难了,资金枯竭,对于任何商人来说,都是最可怕的。他们已经彻底被逼到了墙角,再往后退,就是万丈悬崖。

唐毅见火候差不多了,咳嗽了两声,“王文显,还有王履太,既然你们同意本官调节,那本官就出一个主意。”

“哎呦,就等着大人呢!”

所有目光都落在了唐毅身上,唐毅微微一笑,他先冲着王履太等人说道:“胜负已分,你们不割一点肉出来,怕是过不了关!”

说完,又转向了王文显,“我也提醒你们一句,如今天时地利人和,你们占全了,就算他们把窝本都交了出来,过个十年八年,你们也最多就做到他们的程度。有朝一日,再出现乱子,你们也有可能丢掉窝本,被打落凡尘,你们琢磨一下,是不是这个道理!”

道理是没错,可是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多少年来,兴衰起落,不就是这个样子吗?哪一次洗牌都是残酷而血腥的,和改朝换代差不多,曾经高高在上的落到了地狱,被其他更有势力的取而代之。

“大人,莫非您有什么高见?”侯运来轻声问道。

“高见谈不上,就是一点想法!”唐毅看了看他们,语重心长说道:“本官这些年观察下来,经商难做,哪怕你们是天底下最顶尖儿的盐商,每年赚不下千万两银子,可实际上,大头儿还要打点官府,给各级衙门塞钱。虽然我朝商税很低,但是都被层层贪官盘剥走了,到你们手里的并不多……”

王履太张了张嘴,却也没有说出什么,唐毅讲到了他的心坎上。

“为什么要被衙门盘剥呢?就是你们的实力太小,太分散,又内斗严重,把力量白白分散了。朝廷把盐商和灶户分开,生产的不能销售,销售的不能生产,让你们不得不依附朝廷,偏偏朝廷上下,贪得无厌。谁都视盐利为一块肥肉,你们看似风光无限,其实也任人宰割啊!”

蔚济美一拍大腿,“大人说得太好了,我们就是被狗官欺负……”说到了一半,突然意识到,他旁边就坐着“狗官”之中,最凶狠的那个,吓得连忙闭上嘴巴。

唐毅不以为意,微微一笑,“盐法是祖制,轻易动不了,不过我有个提议,前番王文显他们和一些盐商朋友交叉持股,顿时力量大增。你们为何不如法炮制,交叉持股,成为一家人嗯?”

王文显和王履太都吓了一跳,刚刚还剑拔弩张,转眼就要成为朋友,这也太快了,他们有些跟不上。

“大人,能成吗?”

“为何不成?”唐毅笑道:“一方手里有债务,一方手里有窝本,你们只要联合到一起,从晒盐煮盐,到运输销售,统一调配,成本必定大减,而且你们自成体系,力量大增。甚至可以和其他地区的盐商交叉持股,利益共享,将原来的盐区给打破了,到时候,不只是两淮的盐利,整个天下的盐利都在你们的手上了。”

唐毅不愧是大忽悠,没有几句话,就把脸红脖子粗的两伙人说到了一起,来建设美好的明天!

唐毅的确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路,以往朝廷凭着行政权力,把盐商人为分割,实行分而治之。

这些年来,随着交融发展,股份制度越来越流行,靠着互换股份,就能让他们实现合作共赢。

甚至还有一个潜在的好处,那就是打破盐区。

比如两淮和两浙,原本属于不同的盐区,如果两淮的盐,进入两浙,就抢了两浙商人的市场,他们肯定会强烈反对。

可是呢,如果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实现了股份合作,双方就可以在两省之内,进行优化配置。

比如两淮的盐成本比两浙低很多,就可以从两淮调运食盐,进入两浙,生产和销售的利润,双方共同分配就是了。

大明朝是典型的小政府,衙门的禁令如果和士绅商人的利益一致,那么没问题,就能贯彻下去。如果不一致,商人士绅有的是办法,让规定形同虚设。

交叉持股,利益共享。

是唐毅开出的药方,也是解决盐商内部矛盾的法宝。

只是这个办法虽然妙,但是盐税如何保证呢?

盐商沆瀣一气,会不会躲避税负呢?

唐毅的再给嘉靖的奏疏里,就提到了解决办法,当然,他只是对嘉靖说,能够增加盐税。

他建议针对官盐,依旧采取每引三两白银的征税模式,而官盐之外的余盐,采取就场征税,也就是说,把税负落到灶户身上,纳税之后,这些余盐就可以和官盐一样销售。

看起来就是把平抑盐价的临时手段给固定下来,只是唐毅的手段会这么简单吗……

第539章萧规曹随

什么事情,只要和官府沾上,那就是低效率的代名词,至少大明的官府就这样。

给予余盐合法地位,实际上就是让富裕灶户和官方灶户进行PK,答案显而易见。这些年来,官方的灶户就在不断流失,进入富裕灶户手下。

以往盐运司还要征用民户补充缺口,可如果官银和余盐一样征税,他们还有必要费那么大的劲儿,管理手下的灶户吗?

相信要不了十年八年,官方灶户就会消失一空,到时候垄断食盐生产的就是富裕灶户。

而且盐运司的性质就彻底变了,从食盐生产的组织者,变成了单纯的管理者,专门负责征税。什么盐区啊、窝本啊、盐引啊……到了那时候,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唐毅认为理想中的盐法应该是就场征税,然后自由买卖。降低盐商的准入门槛,靠着充分的竞争,把盐价压下来。

不过显然如此大功干戈,肯定会牵连到无数人的利益,招致盐商集体反弹,盐运衙门也不会赞同。

而且凭着嘉靖的性子,也不会让他胡来。

故此唐毅只能采取对制度影响最小的手段,表面上看,祖制一点没变,只是为了开辟税源,对余盐进行征税,官方反对声音会很小。

不过开一个小门,就好像千里之堤上面的一个蚁穴,早晚会把大堤儿整个摧毁。

唐毅的用心瞒不过整天和食盐打交道的盐商,放在平时他们肯定不愿意,可谁让他们的把柄把唐毅抓到了呢!

反对可以啊,他们要是敢反对,王文显这帮人就会往死里整,彻底把他们踩死,取而代之。

如果按照唐毅的办法,只是将利益共享,大头儿还抓在手里,而且通过互换股份,他们还能把手伸向更远的地方。

仔细盘算起来,得失之间,还真不好说。

只是股份如何划分,如何经营管理,如何分配利益……这些事情千头万绪,绝对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弄清楚的。

唐毅很大度,他并没有用强力干涉他们,而是采取了公开透明的态度,八大盐商各自派出代表,以王文显为首的灶户,还有中小盐商,以及以侯运来为首的金融商人,四方坐在一起,共同商讨。

曾经势如水火的人走到了一起,最初还有些不适应,很快大家伙就为了利益激烈地争吵起来,唾沫星子满天飞,一个个毫不相让。

王履太把嗓子都喊哑了,至于王文显更是几次离席,闹得不可开交。当然大家争吵的时候,都会偷偷观察唐毅,希望这位钦差大人能出来主持公道,替他们说两句话。

可是唐毅就是闭口不言,吵翻了天,也最多是给大家伙送来一点冰糖白梨,消消火气继续吵。

到了最后几天,大家伙也算是明白了,唐毅不会掺和他们的事情,问题还要大家伙解决。

而且刘焘很快就要到了,要是在这位爷来之前,还弄不出结果,市面上盐价高涨,一团乱麻,就等着挨头刀吧!

经过激烈的争论,王履太等人同意释出四成五的股份,他们依旧保留一半以上的股权。

其中两成交给中小盐商,两成交给灶户,还有半成交给侯运来,并且同意以后凡是金钱流动,都要放在他的钱庄。

最后在唐毅的见证之下,四方敲定了最后的文本。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一转过天,盐商囤积的食盐开始大量流向市场,盐价重新回到了一分银子上下,闹腾了大半年的市场,终于安静下来。

“这不是天下太平,而是暂时的停战!”

茅坤断然说道:“中小盐商和灶户不会甘心仅仅拿到这么一点,官方灶户不堪重负,逃亡浪潮也会随之而来,还有盐商们通过互相换股,实力大增,无论怎么样,他们都会想尽办法,避开税负……”一口气说了好多问题,茅坤最后疑惑地总结道:“大人,我觉得您好像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制造更多的问题。”

唐毅微微一笑,“鹿门先生不愧是智者,一针见血啊!”

茅坤就更加疑惑了,甚至他都有点怀疑自己的眼光,唐毅到底是打得什么算盘,是故意埋下祸根,好弄得天下大乱,莫非他居心叵测?

“鹿门先生,说句放肆的话,历代儒者治国,总是想着一劳永逸,想着万世太平,想着弄出一套办法,万世皆准!您精通典籍,古往今来有这样的制度吗?盐政几千年来,积累了多少弊端,更何况眼下朝廷这么个局势,我哪有本事拿出一套让各方都满意,又能持久下去的方案!”

唐毅自嘲笑笑,“我能做的就是埋下改革的种子,等待合适时机,再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

“大人的意思是?”

“我这一步,只是打破大盐商的垄断,通过换股,诸如王文显之流,还有一些中小盐商,他们就会借势而起,等到他们蚕食鲸吞了官盐之后,转过头就会抢夺大盐商的份额。我敢说,十年八年之间,甚至更快,他们就会展开疯狂的厮杀。到了那时候,才是真正改动盐法的时候。”

茅坤仔细思量着唐毅的话,试探着问道:“大人的意思是大破大立?”

唐毅点头,“一群王八蛋,总好过一个龟儿子,对待商人,尤其如此!”

话糙理不糙,茅坤又问道:“那大人心中的盐法该是如何呢?”

“竞争加上调解,盐是百姓赖以生存的必需品,而非朝廷敛财的工具,用盐税支撑财政,是耻辱的!靠着盐捞钱,更是丢人!”

此话振聋发聩,让人悚然一惊,真没想到,唐毅竟然有如此心胸气度,茅坤急忙站起身,躬身说道:“大人见识高远,心怀苍生天下,老夫佩服!”

“鹿门先生过誉了,我也就是说说,理想虽好却不是能做到的,一个好的执政者,也就是在各种利益之间找一个平衡,尽量照顾穷苦人也就是了。”

从唐毅的话里,茅坤听到了和年龄严重不符的老成,甚至有些消极。低头想想,却又觉得唐毅说的非常有道理。

从来没有完美的规则,唯有不断修正,不断调整,永无止境。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说来可笑,茅坤还担心唐毅年纪太轻,会做事太过理想,不知道分寸,结果竟然要唐毅给他上课。一个年轻人,比自己还要老成持重,真是让人羞愧啊。看来自己要不能快点进步,都没脸给人家的当谋士了。

……

唐毅把一切都处理差不多,刘焘也赶到了淮安。他可是不是一个善茬子,都转运使的仪仗不紧不慢走着,他则是微服便装,提前到了淮安,在市面上转了一大圈,仔细询问盐价的状况,看了店铺还不满足,又跑到了老百姓家中,仔细询问探查。

折腾了一大圈,他颓然发现,盐价果然下来了,只有一分银子,比京城便宜多了,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反弹。至于前些日子,不断闹事的灶户,也都安静了下来。

攒了浑身的劲儿,一拳打在了棉花包上,差点闪了腰!

刘焘稍微一思索,就知道肯定是唐毅这小子干的。他做事从来滴水不漏,怎么可能留下一个烂摊子。

可是你这么干,把我置于何地啊?

刘焘气冲冲找到了唐毅,要好好讲讲道理。哪知道,见到了唐毅,他先吓了一跳。

“行之,你这是怎么了?”

只见唐毅脸色苍白,坐在一辆木制的四轮车上,和传说中的诸葛亮差不多,被亲卫推着进了客厅。

刘焘和唐慎并肩作战过,两个人是好交情,算起来他也是唐毅半个长辈儿,急忙跑了过来,十分关切地询问。

“仁甫先生,小侄儿没什么大事,就是这几年到处奔走,也不得休息,腿上受了风寒,没什么要紧的。”

说着,唐毅双手用力,想要站起来,谁知起到了一半,额头就冒汗了,身体一晃,重重坐了下去。

可把刘焘给吓坏了,唐毅这幅样子,他还哪敢兴师问罪啊!

“唉,年轻人就是这样,总觉得身体好,乱逞能。让你爹知道,还不一定多心疼呢!”刘焘叹道:“你赶快回京调养身体吧,有什么交代的,只管和我说,萧规曹随,我也弄不大清楚盐务,都你说了算。”

唐毅心中暗爽,原来装病还真有好处!

“仁甫先生,前段时间的风波,就是鄢懋卿想用改革盐法作为威胁,从盐商嘴里讨银子,盐商内部又矛盾重重,一下子就乱套了。小侄这些日子勉强调停了一番,风波是平息下去了。可难保不会再生乱子,正好这几个月,我出售平价食盐的时候,征收了一百七十多万两的税银,仁甫先生可以拿这些银子,仿照常平仓,建立盐仓,囤积食盐,等到盐价高的时候,抛出去平抑价格。至于盐商那边,无非就是严格督查,防止逃税也就是了。”

唐毅断断续续,把情况都交代了一遍。刘焘听完之后,不但怒气没了,还眉飞色舞起来。

一百七十多万两啊!

多大的红包!

虽然刘焘不贪,可是手里有钱好办事,底下人才能听你的,唐毅真够意思!

“行之放心吧,我说到做到,一定按照你的法子,把盐务管好了。”刘焘突然压低了声音,凑到唐毅耳边,低声说道:“行之,这回我出了京,算是离开了火坑,你可要小心行事,两边已经杀红了眼,光是刑部尚书,三个月换了三个,跟走马灯似的!”

见惯了刀光剑影的刘焘,提到了京城的情况,也是心有余悸。

第540章死亡之部

离开了京城一段时间,虽然也能得到消息,可终究是隔靴搔痒,难窥全貌。

刑部掌管天下律令刑法,本来是个相对中立专业的衙门,奈何严党秉国这些年,惹出了太多的麻烦,造下了数之不尽的罪孽。因此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法司历来都是他们的人手。

只是自从嘉靖三十八年开始,徐阶发动猛攻,加上严党多数老迈昏庸,到了新陈代谢的年纪。

加上徐党虎视眈眈,急需掌握刑部,剪除严党的爪牙。

刑部尚书就跟走马灯似的,换得别提多勤快了。

前番贾应春去了户部,刑部尚书交给了闵熙,结果闵熙因为母丧,回家丁忧守孝,徐阶窥见了机会,果断推举冯天驭接掌刑部。

正当他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刑科给事中侯廷柱,上书弹劾冯天驭庸碌无能,如果仅仅如此还没什么事情,侯廷柱还提到冯天驭借纳妾为名,向下属索贿。

嘉靖一见,顿时怒气添胸,他倒是不在乎下属受贿,可是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