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3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如此狗官,自毁长城,还用得着倭寇吗?

大家伙越发悲伤愤懑,更有人咬牙切齿,脸红脖子粗,嚷嚷着要给俞老总报仇。

唐毅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道:“杨大人,王大人,陆大人,听说俞老总遭了无妄之灾,我已经让人去请李时珍李太医进京,算起来,他很快就会到了。俞老总如今生死未卜,还是让他到我的府上养病吧。”

杨继盛和陆绎都没有说话,倒是王廷满心腻歪,他从进城就不舒服,搞没搞错,俞大猷还是戴罪之身,岂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

“唐大人,我等奉命押解俞大猷入京,送到你家,只怕是不妥吧!”他把“押解”两个字说的很重,意在提醒唐毅,俞大猷的身份。

唐毅苦笑着拱拱手,“王大人,俞老总伤势如此严重,到了狱中,只怕用不了一天,就要丧命,倘若您的牢房真需要有人顶着,俞老总犯过什么罪,我都顶着,让我去替他吧!”

“还有我!”

胡宗宪黑着脸说道:“要是俞大猷都有罪,我姓胡的就该剐了,要杀人只管动刀子就是,不用玩这些没用的!”

自从俞大猷被抓,胡宗宪就一直忍着,忍到了现在,他也受够了,话就像是刀子,狠狠刺出,一点不留情面。

“胡部堂!”王廷强压着怒火道:“俞大猷有没有罪,还要朝廷审讯才知道,你们替他坐牢,算什么?”

“算朋友之谊,算做人的良心!”胡宗宪冷笑一声,“王廷,老夫懒得和你多说,给句痛快话,让我们带着俞老总去养病,还是要把他送到狱中?”

王廷一下子被问住了,正在这时候,老百姓纷纷不干了。

“快给俞老总治病,他要是死了,你们全家陪葬!”

“不许把俞老总关进监狱,我们都信他!”

“狗官,你们把俞老总害成这样,还想要他的命吗?我们不答应!”

……

老百姓阵阵高呼,滔天的怒火翻腾,王廷只觉得自己就像是烤炉中间的鸭子,嗞嗞冒油,脸色由白转红,由红变紫,都快熟透了。

杨继盛看了看,思忖着说道:“王大人,俞老总一路上昏迷不醒,伤势严重,还是救人为先。即便有些担忧,派个人跟在身边,等到俞老总醒过来,再来禀报就是了,我想朝廷也会体谅的。”

“这才像是一句人话!”旁边有个百姓脱口而出,王廷吐血三丈,心说我说的都不是人话啊,也太过分了吧!

又一琢磨,杨继盛是徐阶的徒弟,比自己还亲近,愿意怎么闹,你们折腾,我可不挨骂。

王廷没话说,陆绎就更没话说。

很快就商定下来,派了两名锦衣卫跟着,唐毅和胡宗宪亲自护送着俞大猷,到了唐府,住进了专门划出来的院子,一应用具都准备妥了,除此之外,唐毅又请来京中最好的创伤大夫,给俞大猷联合会诊,商定救治方案。

医生这边忙着,那边消息就传遍了京城。

首先惊动的人就是徐渭,眼下他是侍读学士,翰林院的二把手,亲自率领着南直隶、浙江、福建等地的翰林,一共十几位,到了唐家,没进病房,只是在外面看了看,就推了出来。

徐胖子擦了擦眼泪,“诸位,俞老总当初还交给我一套剑法,他和我说,大丈夫当提三尺剑,为国杀敌,上对得起苍天,下对得起黎民。以俞老总之才学,未必考不上进士,奈何他的父亲做官清廉,只给儿子留了个百户的武职,家徒四壁,俞老总才不得不投笔从戎……”

徐渭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俞大猷不是寻常的武夫,他和大家伙,至少曾经是一样的。

年轻的翰林们用力点头,一个个眼圈发红,纷纷赞叹,他们考中进士之前,就曾经见过俞老总领兵杀敌,保卫东南的土地免受涂炭。

他保护了大家伙,现在大家伙考中了进士,入了翰林院,虽然人微言轻,也该替俞老总说话,鸣不平才是!

正在这时候,数量更多的国子监生也赶来了,领头的是文坛盟主王世贞,高拱转任吏部右侍郎之后,国子监祭酒交给了王世贞,带着国子监的司业,从病房里出来,嘴唇铁青,嘴里只剩下四个字:“岂有此理!”

私设公堂,王法何在,天理何在?

这两位都和唐毅是穿一条裤子的,他们来一点不奇怪,可接下来就让人眼花缭乱了,先是詹事府,接着是顺天府,然后是兵部,全都是唐毅做过长官的衙门,也说得过去。

到了下午时分,工部派出了一位侍郎带队,前来探望,转过天,竟然是吏部来人,而且来的还是吏部天官杨博。

老头子足足在病房坐了一刻钟,还和昨天赶到的李时珍聊了一会儿才出来,到了外面,眼睛就红了。

“太惨了,老夫领兵多年,士可杀不可辱,俞大猷有罪论罪就是,哪怕砍了头,也是罪有应得,可是不能羞辱他!两根手指被活生生碾碎了,还怎么让他提剑杀敌?不给一个交代,天下武人都会寒心的。”

听到老天官的话,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不愧是多年带兵的老前辈,说出话来就是在理。只是唐毅满肚子腹诽,你都跑到吏部去了,还以军方大佬自居,跑来收割成果,真是脸皮够厚。

当然了,杨博出面,等于帮了唐毅的大忙,他成功将话题引向了追究罪责。

不是俞大猷的罪,而是随意捉拿,私设公堂!

韩丘第一时间就被抓到了锦衣卫诏狱,押进了天字号牢房,日夜有人照看,想要自杀都做不到。

自从杨博露面之后,接着高拱又带了一帮人过来,他没说什么,可是此时无声胜有声,高拱代表了裕王的态度,那可是谁也没法无视的。

接下来就好玩了,京中的六部,大大小小的衙门,除了都察院之外,几乎全都到了,每天光是来探病的人就排成长长的一队。

除了文官之外,成国公朱希忠,英国公张溶,定国公徐延德,三大国公一起前来,尤其是徐延德,他年老多病,好些年都不出来了,这一次竟然亲自来探望俞大猷,让人浮想联翩。

三大国公代表着勋贵集团,虽然他们实力不比国初,但是却也能让人看出风向所在。

更令人惊讶的还在后面,到了第五天,司礼监的二号人物石公公竟然亲自来了,还送来了一盒灵芝。

这一举动,不知道要吓死多少人,没有嘉靖点头,石公公怎么敢来?

难道连陛下都觉得俞大猷是冤枉的吗?

这下子有人要倒霉了!

嘉靖让石公公送药,却没有想那么多,不过是想恶心一下科道言官而已。哪知道竟然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稻草。

大学士严讷在当天就以身体不适为名,请假修养。

“真是没出息的东西,这么点动静就承受不了,连娘们都不如!”张居正暗暗咒骂,只是他忽略了额头的冷汗。要知道从头到尾,张居正穿针引线,苦心筹划,可是行动全都交给了严讷,或者说打着严讷的旗号去办的。

他一点都没有露头,就算如此,听到了前去探病的那些大人物,还是心惊肉跳。张居正本来没有那么怕,俞大猷毕竟是武夫,武将的命从来没有文官金贵,冤假错案层出不穷,俞大猷之前被打过,也被关过,不都没有什么动静吗!

更何况他手里攥着真凭实据,至少拿下俞大猷不成问题。

可他万万想不到,遇上了唐毅这条狐狸,根本不和你打官司,反正俞大猷昏迷着,也没法对簿公堂。唐毅只是不停甩悲情牌,张居正空捏着一把证据,施展不出来,郁闷吐血!

第689章弃子

“李先生,俞老总怎么样了?”唐毅关切问道。

“死不了!”李时珍没好气道,别人都觉得唐毅是个宝儿,跟着他升官发财过好日子,唯独李时珍,他觉得自己这辈子最错误的事情就是和唐毅搅和在一起。

李时珍有一身通天彻地的医术,有著书立说的雄心壮志,甚至还有一身好功夫,重走神农之旅,悬壶济世,拯救苍生,青史名标是跑不了的事情。

偏偏遇上了唐毅这个混蛋,先是给了他放大镜,显微镜,让他看到了以前不敢想象的东西,接着又给他无数的尸体,供应解剖之用。

从此之后,李大神医就成了人不人鬼不鬼的存在,挖坟盗墓都要砍脑袋,他把尸体弄成一堆烂肉,要是传出去,只怕天下人都要喊打喊杀,非剐了他不可。

这也就算了,毕竟也是自愿的,可接下来呢,什么破事,他都跑不了。

给徐海的老婆接生,给裕王调理身体生孩子,闯宫去救嘉靖……一桩桩,一件件,哪个是大夫该掺和的事情?

倭寇,夺嫡,皇家,想想就让人头大如斗,李时珍在治疗了嘉靖的病之后,连唐毅都没见,留下一封信飘然而去。

在信上只有一行字:山高路远,永不再见。

唐毅看到了之后,摸了摸鼻子,无奈苦笑,原来我这么讨厌啊!

不过李时珍,你别想逃得出去,我可是有无数的手段。果然俞大猷被刑讯,唐毅知道的很早,如果他立刻出手,老将军不会这么惨。

可唐毅知道,如果不够惨,就没法激起公愤,就没法破局,他咬着牙,任由韩丘折磨拷打俞大猷。到了生死关头,才弄出孙鑨“恰巧”撞破的戏码。

扪心自问,唐毅觉得自己非常丑陋卑鄙,和那些人区别真的不大,事实上进入了争权夺利的角斗场,只有把自己变成心肠如铁的狠茬子,才能活下来。

要说不同,唐毅的铁石心肠还有一丝软弱的地方,还有那么一点点的人性。他交给了谭光一包树皮,让他去找李时珍。

别看李时珍不辞而别,唐毅要想找到他还是有办法的,关键是怎么让李神医帮忙,这家伙脾气又臭又硬,横起来连皇帝老子都不怕。

奥妙就在那包树皮上面,唐毅也给李时珍留了一张纸条:金鸡纳树,治疗疟疾,镇痛解热、局部麻醉,拥有神效。

李时珍立刻熬了一锅药,给一个病人服下,迅速退烧了。盯着树皮,李时珍大眼瞪小眼,气得胡须乱颤。

唐毅这家伙明明不懂医术,却总能弄出奇奇怪怪的东西,真是百思不解,可李时珍知道,无论如何,都要跑一趟京城了,疟疾可是要命的大病,要真是有神效,不知道能救多少条性命呢!

李时珍就这样被请到了京城。

“我手上还没有死人呢!”李时珍自负地说道:“俞老总气功精深,底子很好,半个月之内,我有把握让他下地行走。”

“不行!”

唐毅断然说道。

李时珍一愣,“都伤成了那样,还怎么更快啊?”

“不,我需要时间越长越好,最好两三个月别醒来。”

“你干嘛不说一辈子别醒来!”李时珍气得翻白眼,“唐毅,我只会治病救人,可不会害人,你的破事老夫不想管了。”

李时珍一甩袖子,就要离开。唐毅呵呵一笑,“李先生,金鸡纳树产自美洲,是当地土人治疗热病的神药,后来西洋人发现之后,作为贴身必备的救命宝贝,能够治疗疟疾,效果非凡。”

李时珍顿了一下,“唐毅,老夫要走神农之旅,重写医书,我自会寻找尝试,不劳你费心。”

“哈哈哈,李先生,我的书房有一幅地图,还有几本航海日记,你去看看美洲在哪里,再说这话也不迟。”

李时珍深深吸了口气,迈步到了书房,足足过了一个时辰,心高气傲的李太医低头了。

茫茫大海,数十倍大明,辽阔无垠,风浪,海盗,船难,土著,密林,猛兽,毒虫……哪怕训练有素的水手,去一趟也只有七成人能活着回来,更何况李太医还是个十足的旱鸭子,他死不死无所谓,可是能救无数人的神药何时能推广天下?

回来之后,李时珍闷坐在唐毅的对面,心气一下子落到了谷底儿。

“李先生,我和俞老总都是好人。”

“他是,你不是!”李时珍耿直道。

唐毅被噎得差点倒地,“成,就算为了俞老总,你总不会忍心他被弄到大堂上,被一群刀笔小吏凄厉,尊严扫地,一生的功名付诸流水吧?”

李时珍眼睛不停转动,闷着头沉思许久,“给我两万斤金鸡纳树皮,我要验证药效,再有,我只能让俞老总躺一个月,时间太久了,会伤到他的神智,醒过来也是废人了。”

“一言为定!”

唐毅爽快地举起了巴掌,李时珍却只给了他一个后脑勺。

……

俞大猷生死未卜,李太医全力抢救。

每天都有人向外界释放消息,告诉俞大猷的情况,京城各个衙门不断有人来拜访探望,无人不表示同情哀痛。

在京做生意的江南商人,读书求学的士子,甚至有普通的京城百姓,他们进不去唐府,只能在院墙外面,默默给俞老总磕头,祈求上天保佑这位老将军。

百姓们的感情是朴素的,俞大猷征战几十年,他立下的功劳和历代名将不遑多让,尤其是他率领船队,到达东番,琉球等地,设立海上据点,几乎等于是开疆拓土,向海外宣扬天威。

如此英雄,哪怕有些小错,将功折罪也就是了,可眼下连正式审讯都没有,就被打得命悬一线,生死未卜。身为大明的百姓,他们都觉得脸上发烧,对不起老将军。

民间的情绪越来越高涨,朝中的那些大人物还可以装作视而不见,可是东南文武的一封联名奏疏,却让内阁不得不正视。

浙江巡抚谭纶,福建巡抚唐慎,总兵官汤克宽,卢镗、刘显等等,近一百位文武大员,联名上奏,质问朝廷。

俞大猷身为一品武将,担负抗倭重任,要抓他总要经过总督和巡抚衙门,为何没有任何公文,骤然抓走俞大猷,东南军心大乱,将领士兵惶恐不安,以致抗倭战局大乱,还请朝廷尽快拿出办法,安抚人心,不然东南重新糜烂,恐难收拾……

这一封奏疏最可怕的不是上面的内容,而是两大巡抚牵头,闽浙总督赵炳然被扔在了一边。

谁看不出来,赵大总督已经压不住场面了,东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心里头都没底儿。

谭纶唐慎上书之后,南京兵部尚书王忬,工部尚书朱衡,礼部尚书高仪,魏国公徐鹏举等等,又是十几位文武重臣,同样联名上书,要求朝廷给个解释,不然东南民心大乱,江山不稳。

除了他们之外,漕运总督赵贞吉,盐道总督刘焘,两个徐阶的心腹也私下里给徐阶送信,其中不乏责怪之意。

赵贞吉去过东南办差,刘焘在东南作战多年,都熟悉俞大猷的为人,抓谁也不能抓他啊?

就在东南官员集体上书之后,九边的众将也动了起来。

蓟辽总督江东,三边总督王崇古,大同总兵马芳,宣府总兵杨安,蓟镇总兵戚继光,昌平总兵祖洵……又是好几十人,他们都认为随意抓捕俞大猷,人心惶惶,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会被人抓走,军无战心,将无斗志,惶惶不可终日……

面对着汹涌而来的压力,内阁一下子就坐到了火山口上。

徐阶脑仁都快炸开了,他对于局面洞若观火。

要说唐毅的势力真的大到了这种程度,东南听他的,九边也听他的,都跟着一起起哄?徐阶不信,其中固然有一些是唐毅的亲信,他们挑头,但是能号召这么多追随者,绝对不是唐毅一个人能做到的。

实际上,从上书之人的身份就看得出来,这场危机的本质。

参与上书的分成三类,第一是以谭纶、唐慎、王忬、王崇古等人为代表的六部和督抚,这些人是大明朝廷真正做事的一群人;第二类是汤克宽、卢镗、戚继光、马芳等带兵武将,他们和俞大猷都有袍泽之情,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至于第三类,就是魏国公徐鹏举等人代表的勋贵集团。

长久以来,明廷重文抑武,勋贵的势力被压制到了极限,他们除了能世袭罔替之外,别的都要听从文官的安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