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首辅-第3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不如趁着唐毅立足未稳,赶快把他干掉。

可惜啊,两个人的算计都落空了,面对着唐毅的反扑,就连徐阶在内,都亚历山大。

“叔大,为师问你,可有什么把柄留下?”

“没有!”张居正果断回答道:“弟子一切的事情都是借助严讷的名义发出去的,只不过要是严讷管不住嘴巴,弟子就难以自保了。”

“不会的,为师想办法点一下他的哑穴。”徐阶信心十足,严讷是南直隶人,和徐阶算是同乡,这些年来,都是靠着徐阶的提拔和重用,严讷才能有今天的位置,知恩图报,让他背黑锅也没什么不妥。

俞大猷不过是一员武将,还没有死呢,扔出去一个大学士,足以平息天下人的怒火,要是还不行,都察院,刑部,一大堆人头等着唐毅去取,他想砍多少,就让他砍多少。

“叔大,为师听说唐毅最喜欢读《老子》,其中有一句‘上善若水’,你可知接下来的几句啊?”

张居正有神童之名,博览群书,记忆超群,毫不迟疑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背完了一段话,张居正也明白了老师的心思。徐阶还是想息事宁人,得过且过。

张居正很不喜欢徐阶消极的态度,可是他却不敢多说什么,眼下他还是“戴罪之身”,随便说话,惹起老师的反感,随时会把自己抛出去,那可就完蛋了。

徐阶这么干也有自己的想法,随便抓人,拷问俞大猷,显然都是超出了官场的底限,破坏了规矩,唯有让唐毅把这口气出来,至少让官场的人看出徐阶的诚意。

把俞大猷这一篇掀过去,一切重新恢复正常,徐阶才能利用首辅的权威,给唐毅点不硬不软的钉子,让他知道得罪徐阁老的下场。

徐阶和张居正商量妥当之后,立刻下令刑部和大理寺,联合查办韩丘私刑审讯俞大猷的案子。

私下里,徐阶又把曹大章找了过来,让他给唐毅传个话,还想要处置谁,都和他说一声,哪怕觉得他徐阶不适合当首辅,他都愿意退位让贤。

嚯!

真是好大的手笔。好大的诚意,连首辅都不要了!

沈明臣被唬得张大了嘴巴,“徐阁老要真心认错,我都感动了。”

“屁!”王寅不客气道:“连这点小手段都看不出来?徐阶明显是以退为进,俞老总虽然冤屈,而且也都知道对方剑指大人,可毕竟没有发生,只是猜测而已,就凭着眼下的局面,抛出来都察院,还有严讷,足够给天下人一个交代,滔滔舆情,就会被徐阶压下来,大人的一番辛苦筹划,只怕要落空了。”

茅坤也感叹道:“徐阶真是能忍,老夫本以为面对着各方逼宫,徐阶会为了面子,奋力一搏,没想到他竟然从善如流,真是不知道让人说什么好。”

“还能说什么,徐华亭这个人阴着呢,他能花十五年时间,干掉严家父子,就有足够的耐心,把大人赶出朝堂,我说的对吧?”沈明臣笑嘻嘻道。

“难得,你总算有了点脑子!”王寅轻笑道,沈明臣气得举起拳头,王寅连忙转向了唐毅,“大人,你准备就这么息事宁人吗?”

“当然不!”

唐毅可不是傻瓜,他发动了那么多势力,要是一点斩获没有,就草草收手,别说外人,就连自己人也看不起他。

而且不能重创徐阶的声势,甚至把他从首辅的位置赶下来,就始终处在徐阶的阴影之下,时刻都有危险。

唐毅可不希望被毒蛇猛兽盯着的感觉,徐阶出招,咱们也出招。

转过天,前些日子被弹劾,在家休息的张永明突然上书,他首先表明对俞大猷的案子深感痛惜,主动请罪,要求致仕回家,其次,张永明提到自从严嵩柄国,任人唯亲,科道言官良莠不齐,以致龙蛇混杂,不复清正廉洁。有些御史言官阿附权贵,甘当走狗,辜负了圣上的天恩,也对不起供养的百姓。张永明提议对科道言官进行考察,将其中的败类赶出去,还科道清誉……

奏疏上去,张永明主动弃官离去,以示他好不恋栈,完全是一颗公心。

这一道奏疏实在是太妙了,张永明身为左都御史,他提议考察科道,外人无话可说,而且由于韩丘的问题,使得科道言官第一次出在了道德的下风,抬不起头,不敢大声嚷嚷,说他们是正确的,清廉的,经得起考察的……

可如果不阻止这一道奏疏,真的要考察言官,吏部可是在杨博的手里,他会放过清洗徐党势力的天赐良机吗?

唐毅这一手简直不能用狠辣形容,徐阶想抛出几个人,就天下太平,没那么便宜,老子要让科道一起陪葬!

第692章两面煎熬

“临溪公,让您老受委屈了,都是晚生之罪!”

说着,唐毅深深一躬,当初因为他的提议,张永明被言官攻击,接着又因为俞大猷的案子,逼得老大人辞职归乡。

官场上有几个人能做到左都御史的高位,却因为自己弄得丢官罢职,唐毅实在是觉得对不起朋友,心里头很不是滋味。

反倒是张永明,满脸含笑,甚至看起来比之前还年轻了几岁。

“行之,老夫早已经厌倦了官场争斗,退归林下,颐养天年,是求之不得的。”张永明笑着看了看四周,唐毅会意,让手下人准备了一桌酒菜,两个人到了十里亭旁的房舍,相对而坐。张永明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眼前一亮,“竟然是二十年的花雕,老夫长安宦游多年,想的就是家乡的味道,好,真是好啊!”

连喝了几杯,张永明的脸上微微有一丝红润,他缓缓放下了酒杯,有些感慨道:“行之,眼前的局怕是不好应付,我猜杨博未必会实心实意去对付徐阶。”

唐毅笑着点头,“换成是我,也不会替别人火中取栗,以山西人的精明,杨博此时怕是正和徐阶谈条件呢!”

张永明是浙江人,他倒是为官清廉,只是张家是个庞大的家族,分支众多,经商做生意的不在少数,早就和唐毅牵扯不清。

张永明可以不在乎自己的官位,但是不能不在乎家族的安全,要想保住家族,就要确保唐毅能赢,这就是所谓的利益共同体。

“行之,既然杨博不可靠,你为何还要提议考察言官?”

“临溪公,兵法有云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晚辈不敢自夸,可有些事情还是明白的,徐华亭手里捏着六部科道,京城官吏有七成以上,唯命是从,无论采用什么手段,都无法正面击败徐阶。”唐毅轻笑道:“这一点徐阶和严嵩非常相似,呃不,是华亭远胜过分宜。”

的确如此,徐阶接收了严嵩的势力,并且还掌控了科道,加上他的名声远比严嵩要好得多,而且内廷大总管黄锦的手段远不及麦福和袁亨,锦衣卫又缺少强有力的人物。

原本支持朝廷的两条腿,内廷已经瘸了,而徐阶又是有史以来,最强悍的首辅。即便是考察言官,也没法撼动徐阶的地位。

张永明听着,差点吐血,心说考察没用,我还辞职什么啊,这不是自讨没趣吗?唐毅觉出了张永明的不悦,连忙拱手,“临溪公,都怪晚生没有把话说清楚,在官场的圈子里,徐阶固然是无敌的,可跳出了这个圈子,他的弱点就太多了。现在京城不少官员都说徐华亭越来越像严分宜,晚生希望能把这个印象坐实了,撕破徐华亭道貌岸然的伪装,把他的丑陋一面,暴露在天下人面前!”

唐毅得意地举起酒杯,喝了一口,继续说道:“徐阶的党羽不是称赞他是中兴明相吗,不是说他‘三还’誓言有古仁人之分,说他大度清廉,任人唯贤吗?还说他海纳百川,广开言路吗?晚生不才,就是要把他的画皮一件件剥开,让徐华亭道德破产,我看他还怎么以心学之主自居!”

有些话唐毅本不想说,可是人家张永明牺牲了一个左都御史的职位,总要让他明白,自己的牺牲是值得的。

听完了唐毅的话,张永明彻底愣住了。

他总算是明白了唐毅的心思,同时也不得不伸出大拇指,抱以钦佩的目光。

这小子出手是真够狠的,专门往祖坟上刨啊!

面对挟着斗倒严党雄风,近乎无懈可击的徐阶,任何权谋高手都要退避三舍,杨博偃旗息鼓,甚至嘉靖都一心修玄,不理世事。

唯独唐毅,他还斗志昂扬,机智百出。

都察院出了丑闻,张永明以左都御史之尊,提议考察言官,绝对是顺天应人,徐阶要是粗暴地拒绝,一味袒护手下,就是包庇党护,若是虚应故事,不用心处置,就是擅政弄权,当然了,他也可以真心考察,把言官中的害群之马都剔除干净。

可是别忘了,那些害群之马不少都是徐阶的马仔走狗,为了徐阶在冲锋陷阵,把他们都剔除了,只会寒了手下人的心,徐阁老也就不用玩了。

张永明突然豁然开朗,自己辞职,能把首辅逼到墙角,实在是太值得了!

除了兴奋之外,张永明更是老怀大慰,他没有押错宝。

以唐毅的手段和权变,这一场斗争即便不能大获全胜,也不会大败,而且凭着唐毅的年纪,也经得起挫折,绑在唐毅的战车上,至少能保证张家几十年的兴旺繁荣,这笔生意做得太值了!

张永明带着满心的兴奋,乘船离开了京城,踏上了南去之路。

……

左都御史执掌风宪,权柄之重,直追吏部尚书,是无数人眼红心热的位置,可是此刻却成了一个火山口,竟然无人敢接。

想想也知道,属下出了丑闻,案子没有了结,那边又磨刀霍霍,要进行考察,谁接了左都御史,没准今天上班,明天就被抓去顶缸,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一贯威风凛凛,横着走路的御史言官此刻惶惶不安,走在路上生怕被人认出来,每逢议事的时候,都躲在没人的角落,不敢轻易发言,即便如此,还经常被同僚嘲笑,头都不敢抬。

实在是有人受不了了,大家伙一起找到了右都御史王廷。

张永明走了,您就是都察院的当家人,该给大家伙做主,说几句话吧!

御史胡维新是徐阶的心腹,也是铲除严党,出力最多的人物之一,他咳嗽了两声,“总宪大人,咱们都察院自从开国以来,忠臣志士云集,多少前辈,豁出一腔热血,正君道,斗权奸,远的不说,为了能铲除严党,前前后后,越中四谏,戊午三子,多少忠良,拼了一条性命,因此获罪罢官,甚至家破人亡。都察院的金字招牌,是用血换来的。”

他这一番发自肺腑的感叹,很快激起了御史们的共鸣,没错,他们是骄傲的御史,是正义的化身,是大明朝的良心!

只是为何转眼会落到了人人喊打,风雨飘摇的地步,实在是令人费解。

“诸位同僚,大家伙拍着胸脯想想,俞大猷是立过功劳,可是他贿赂胡宗宪,多半也不是空穴来风,就这么一个不清不白的武夫,他不是没死吗?凭什么拉着我们都察院陪葬!照我说,这就是有权臣奸党在背后兴风作浪,唯恐天下不乱,想要抹黑铁骨铮铮的言官。”

当初上书弹劾俞大猷的陈聊芳也站了起来,拱手说道:“我弹劾俞大猷,罪证历历,不容狡辩,贪墨粮饷,虚报军功,俞大猷的罪绝对不少,而且每一条都和胡宗宪有关,我要是说一句假话,就让老天殛了我!”

他赌咒发誓,其余的御史纷纷点头。

胡维新冷笑道:“权奸已经出来了,胡宗宪算一个,宣大总督唐毅也是一个,再有他的老师唐顺之,还有他爹福建巡抚唐慎,八成也都跑不了!他们想一手遮天,想迫害我们,是痴人说梦,大家伙要战斗到底,要和他们拼了!”

胡维新攘臂高呼,只是应者寥寥。

他列出的四个人,没一个好对付的,唐毅和胡宗宪不用说,唐顺之成名四十年,学问人品,当世一流,在场的言官之中,就有不下十位曾经求教唐顺之,甚至直接拜师。

至于唐慎,说句不客气的,他比唐毅还难对付。

唐慎这些年销声匿迹,似乎一点动静都没有,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一件事情上,那就是经营乡勇。

这些年下来,乡勇已经扩展到了三十几万人,遍布东南各省,其中光是南直隶,浙江,福建就有二十五万。

乡勇分成三个档次,其中最强的是东南抗倭的主力,占据东南募兵的三分之一,有陆军,有水师,战力凶悍,比起戚家军稍有不如,可数量却是十倍!

第二档次的乡勇是省府州县,下辖的兵丁,他们以保境安民为职责,守护地方安全。

至于第三个档次,挂在巡检,河道,盐道等等衙门之下,而实际上就是地方乡绅豪族的私兵家丁。

历朝历代,权不下乡镇,地方都是乡绅自治,乡勇就是他们手上维护秩序的利器。

乡勇和地方势力完美结合,除了唐慎,谁也指挥不动,敢动唐慎,就是和东南所有乡绅为敌,都察院有三分之二的御史出自南方,谁想找这个不痛快!

众人面面相觑,最后目光都落在了王廷的身上,可怜巴巴看着他。这位右都御史就仿佛馅饼,被两边的目光炙烤着,嗞嗞冒油,他实在是承受不住了。

“罢罢罢,本官就走一趟!”

王廷没办法,只能前往内阁,去拜见徐阶。

把牌子递进去,足足等了半个时辰,才等到了徐阶的召见。一见面王廷就吓了一跳,几天不见,怎么徐阁老苍老了那么多啊!鬓角的白发显得格外刺眼,保养白皙的脸上也多了好些皱纹。

“下面人不愿意?”徐阶单刀直入,淡淡问道。

王廷满脸凄苦,躬身道:“师相,下面的确都认为是有人陷害都察院,要讨回公道!”

徐阶瞳孔猛地一缩,伸手揉了揉几乎炸裂的太阳穴,他也是个两面煎熬的馅饼,而且比起王廷承受的火候,还要大百倍不止啊!

第693章审讯

所谓朋党,自然不是一个人能组成的,徐阶背后同样有一大群人支撑着,他也需要替这个群体谋取利益,当他的利益和群体发生冲突的时候,也会指挥不灵,甚至出现反噬。

眼前的情况就是徐阶发现自己处在很不利的局面,他要快速结束战斗,进行止损。只他手下的力量不甘心作为弃子。

王廷带来的消息很明白,言官们还要拼,还要斗,他们不甘心。

徐阶不傻,唐毅的功力不在自己之下,张居正布的局又远远不够凌厉,现在唐毅到处散播悲情,成功挑起了武将和督抚的不满,进而勋贵,还有心学门人都掺和进来,在舆论上,徐党已经出在了绝对的下风。

这还不打紧儿,最要命的是宫里的态度,重新启用严嵩的消息又放了出来,绝不是空穴来风。

徐阶很强,超过了所有的首辅,可是他一不掌军,二不掌财,真的要倒台,不会比严嵩难太多,要真是陷入大战,搞不好徐阁老就要化为灰灰……

“唉,老夫临渊履薄二十年,世人都以为内阁的几把椅子好坐,可坐上来才知道有多难,天下间,无数的事情,无数的人物,每个人手里都牵着一根线,拉扯着,不让你随便动弹……”

王廷心里头苦涩,双膝一软,跪在了地上。

“师相,千难万难,您老最难,护着这个,又要护着那个,弟子无能只能给师相找麻烦,弟子这就回都察院,让他们都闭嘴,绝不给师相添麻烦!”

王廷说的真切,徐阶听得感动。

多好的手下啊,真听话。

徐阶又想起了张居正,自己对他多好,用的心思是王廷等人的十倍百倍,到了关键时刻,能体会自己处境的竟然是王廷这些人,真是讽刺啊。徐阶主动起身,把王廷拉起来,让他坐在了对面,王廷诚惶诚恐,坐了下来。

“师相,您老有什么法吩咐,弟子一定照办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