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战图-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呵呵一笑,“王兄请放心,我会看着我们多年的交情上妥善处理此事,至少我可以保证,不会让他掌实权,我孙宣雅说到做到!”

孟让已经被封为司马了,还说不会让他掌实权,这不是在糊弄自己吗?王薄心中无奈,孙宣雅不管怎么没有诚意,他毕竟已经表了态,王薄也只能接受孙宣雅的表态。

“好吧!希望我们两军能密切配合,击败飞鹰军!”

312。第312章 内部情报

沈光要找人叫做冯毅,原本是琅琊郡的户曹参军,在孙宣雅大军攻打临沂县时,太守张文重受重伤不治而亡,郡丞逃去了下邳郡,其余官员都被迫投降了孙宣雅。

孙宣雅是一个大老粗,他根本不懂内政,也没有精力来处理日常事务,尤其那些繁琐的民生民情,他便保留了这些底层官吏,让他们继续担任原职,替自己卖命。

冯毅的家位于临沂县北面的一条小巷内,是一座占地两亩的小宅,他和妻子以及两个儿子还有母亲住在这里。

沈光找到了小巷,他来到院门前敲了敲门,半晌,门吱嘎一声看了,露出一个小男孩的可爱脸庞,“你找说?”

“这里是冯参军的家吗?”沈光笑问道。

“爹爹,有人找!”小男孩向屋里跑去。

片刻出来一名男子,约三十余岁,身材中等,相貌很寻常,属于那种看了很多次也记不住的大众脸庞。

“请问是冯参军吗?”沈光走进院子笑问道。

“你是——”冯毅疑惑地望着他。

“我从高密郡过来,韩郡丞让我带一封信给参军。”

冯毅的目光立刻警惕起来,回头吩咐妻子将院门关好,他又深深看了一眼沈光,一摆手,“请到我书房说话!”

两人进书房坐下,沈光取出一封信递给冯毅,这封信是高密郡丞韩寿嗣写给冯毅的亲笔信,韩寿嗣原是琅琊郡丞,孙宣雅攻打琅琊郡时逃到下邳郡,今年年初被朝廷任命为高密郡丞。

冯毅原本就是韩寿嗣下属,是韩寿嗣一手提拔,他很快看完了信,信中当然是劝他迷途知返,协助隋军,不要再一错再错,最后不仅害了自己,还会害了孩子。

冯毅长长叹了口气,他这一两年一直在提心吊胆中生活,他怎么可能为乱匪卖命,只是没有办法,他如果不为孙宣雅效力,他妻儿性命难保。

“请问你是——”

冯毅又看了一眼沈光,他感觉沈光不像普通的送信人。

沈光笑了笑,“我是北海张将军麾下校尉,我姓沈!”

“原来是沈校尉,失敬了!”冯毅连忙起来重新施一礼。

沈光瞥了一眼正在院子里玩耍的两个孩子,他并不担心冯毅会出卖自己,现在他确实需要冯毅能提供给自己需要的情报。

沈光便压低声音道:“朝廷已经下令飞鹰军剿灭孙宣雅和王薄,飞鹰军出兵在即,但我们需要大量情报,包括贼军的军队数量、粮草以及琅琊郡目前的情况等等,我希望冯参军知道多少,就告诉我多少,所有的情报我们都需要。”

冯毅沉默片刻道:“如果我提供足够的情报,是不是可以赎回我的罪过?”

沈光笑着点点头,“只要冯参军肯积极配合,那你不是乱匪的参军了,而是我们在琅琊郡的卧底!”

冯毅终于下定了决心,“好吧!我会把所知的情况都写下来交给沈校尉。”

“不光是你知道的,还有你暂时不知道的情报,也希望冯参军尽力去打听。”

沈光取出一份清单递给了冯毅,冯毅默默接过清单,肩头上感到了极大的压力。

.......

洛阳皇城,国子监祭酒卢倬快步向内史省走去,他接到妻子的快信便中断了视察官学,急急赶回洛阳。

卢倬这段时间心情极为恶劣,他一方面承受着崔家给他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女儿离家出走让他感到羞耻。

当然,他绝不承认女儿是‘私奔’,这个词太过于沉重,他可承受不起,他连夜翻阅族谱,终于发现齐郡那边有一户卢氏分枝,在北魏时期迁移到齐郡,已经近百年没有往来。

卢倬便给崔家解释,女儿是去齐郡卢氏那边散心去了。

但这种解释连他自己都哄不过去,更莫谈崔氏,崔召已经明确表态,这门亲事到此为止,崔氏的求亲之礼不会再送到卢家。

婚事黄了倒是其次,关键是女儿擅自离家出走,着实让卢倬这张老脸挂不住,河北世家都会以此为笑谈,令卢氏家族何以见人?

卢倬越想越气,这怒火便迁到张铉身上,女儿固然不懂事,但张铉作为军队将领,他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情?

但有一件事卢倬却始终被妻子瞒在鼓里,那就是广陵公主曾去过卢府,在女儿出走一事上扮演了关键角色,卢夫人责令所有知情人闭嘴,卢倬平时也不和下人交流,竟一直被隐瞒住。

卢倬匆匆来到内史侍郎虞世基的官房,拱手施了一礼,“虞侍郎找我有事吗?”

“有点事情找卢使君。”

虞世基取出一份奏卷递给卢倬,“这份弹劾书卢使君还是拿回去吧!”

这是卢倬向天子弹劾张铉破坏卢氏族规,他在奏卷中说得很隐晦,没有提到女儿离家出走之事,只是说张铉破坏崔卢两家联姻,有失体统,请求天子问责张铉。

卢倬迟疑着接过奏卷,“虞侍郎这是……”

虞世基淡淡道:“山东剿匪之战即将开始;圣上非常关注;如果我是卢使君;我就不会为这点小事烦扰圣上。”

“可是——”

“没有可是!”

虞世基毫不犹豫打断卢倬的话,“圣上日理万机,操劳军国大事,可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这种家族小事,这是卢使君的私事,请不要拿到朝堂上来谈论。”

卢倬心中十分恼怒,他拱拱手“告辞了!”

转身离开虞世基的官房,虞世基望着卢倬走远,鼻子里轻轻地哼了一声,他既然收了张铉的一千两黄金,多多少少他也会做一点事情。

......

卢倬心情沮丧地离开了内史省,忽然听见后面有人在叫他,一回头,原来是族弟卢楚。

卢楚虽和卢倬同为范阳卢氏,但两人不是一房,不过同为族人,卢楚也算是卢倬在京城唯一的亲戚,而且卢楚官拜尚书右司郎,多少有点实权。

“原来是三弟,有事吗?”卢倬实在没有心情和卢楚应酬。

卢楚拉着卢倬到一旁,低声道:“兄长可是为张铉之事要见圣上?”

卢倬一怔,他怎么会知道这件事,一转念便明白过来,一定是卢楚之妻林氏,她和自己妻子关系很好。

“三弟有什么建议吗?”

“这件事兄长千万不要找圣上!”

“为什么?”

“难道兄长不知道吗?这件事涉及广陵公主,一旦把公主卷进来,麻烦就大了。”

卢倬大吃一惊,急问道:“这件事怎么和广陵公主有关系?”

卢楚暗暗叹了口气,自己妻子果然说得没错,大嫂真的隐瞒了这件事,这可做得不对,要闯大祸的。

卢楚便将广陵公主驾临卢府,带走卢清之事大致说了一遍,最后道:“这件事千万不能惊动圣上,无论如何,我们只能私下解决。”

卢倬被惊得目瞪口呆,自己妻子竟然把这件天大之事隐瞒了,她....她怎么能这样做?

卢倬心中乱成一团,他也没有主意,半晌问道:“依三弟之意,这件事我该怎么办?”

卢楚安慰他道:“我见过张铉,他不是那种肆意妄为之人,我觉得他不会清儿做出什么出格之事,兄长不妨找借口去一趟北海郡,大家心平气和地谈一谈,我觉得这件事就应该能解决了,没必要再惊动圣上。”

卢倬写弹劾书也是因为气到极点,一时头脑发热,现在他渐渐冷静下来,又知道了公主之事,他便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

“三弟说得没错,我差点把事情弄坏了,也罢!我就借口去曲阜祭奠圣人,顺便去一趟北海郡,把这件事解决了。”

卢倬和卢楚分手,心中极为不悦地向府中匆匆赶去,他要好好责问妻子,为什么对自己隐瞒公主上门之事,差点害自己闯祸。

.......

313。第313章 出兵细节

北海郡临淄县,这天上午,一队骑兵从西面官道疾奔而至,在淄水前渐渐放慢了速度,裴仁基目光严肃地望着淄水两岸生长得十分茂盛的野豌豆,嫩绿的绿蔓一眼望不见尽头,俨如一幅铺在河床两岸的绿地毯。

“大帅,这就是张将军他们广泛种植的野豌豆了。”一名士兵低声对裴仁基道。

裴仁基没有说话,翻身下马摘了一支嫩草,放在手上仔细端详,虽然韦云起在年初大规模种植时给他解释过,种植野豌豆主要是为了应对饥荒,因为野豌豆晒干后可以长期储存而不怕霉烂,裴仁基也只是将信将疑。

现在他亲眼看见一望无际的绿草,他开始意识到,张铉种植野豌豆的真正目的恐怕是为了养马,张铉是想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

裴仁基早就意识到张铉有野心,只是因为张铉和裴家的关系,他一直保持着沉默,现在野豌豆的种植便从一个侧面证实张铉的野心。

这时,一队数十人的骑兵从远处疾奔而来,黄尘滚滚,很快奔至淄水桥的另一边,为首之人正是张铉,他刚从高密郡回来,便听说裴仁基到了北海郡,特地赶来迎接。

“卑职特来迎接大帅!“

张铉翻身下马,走到近前躬身施一礼。

裴仁基点点头笑道:“张将军一路辛苦。”

这次裴仁基亲自上门来找张铉,主要是商议出兵琅琊郡的一些细节,虽然张铉答应配合他剿灭孙宣雅,但那只是表态,出兵五百人也是配合,出兵一万人还是配合,如果不把细节落实,裴仁基怎么可能安心出兵琅琊郡。

两人翻身上马,裴仁基望着河床两边的野豌豆笑道:“张将军种植了这么多野豌豆,这得养多少战马?”

裴仁基是语带双关的试探,张铉却一口否认了养马,笑了笑道:“养战马是朝廷的事情,和我们没有关系,我只是为了养羊羊牛养骡子,另外还要储存一批救灾粮食,野豌豆也叫救荒豆嘛!”

裴仁基呵呵一笑,“张将军说得是,看来是我想多了。”

他现在有求于张铉,很多事他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了。

两人催马缓缓而行,不多时便来到了临淄县,长史韦云起也已赶到临淄县,将裴仁基迎进了县衙。

“我这次来北海郡,主要是想和张将军商量一下出兵琅琊郡的一些细节,想必张将军已经收到我的信了。”裴仁基喝了一口茶笑道。

韦云起连忙命人摆出山东地区的沙盘地图,裴仁基眼睛一亮,啧啧称赞道:“这是好东西啊!”

“这是张将军的建议,我们用了大半年时间才完成它。”

张铉在旁边补充笑道:“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完成,等最后做好后,给大帅也送去一座!”

“我们说定了,可不准敷衍我!”

“卑职怎么会敷衍大帅。”

裴仁基仔细端详这座用泥土捏成的沙盘,越看越眼红,他太需要一座这样逼真形象的地图了,他恨不得就把这座沙盘拿走。

张铉拾起木杆指着北海郡最南面的临驹县道:“目前尉迟恭率领两千军队驻扎在这里,可以随时南下攻打沂水县,还有高密郡也可以出兵。”

张铉目光又落在高密郡上,他木杆一指诸城县,“我刚从诸城县回来,罗士信随时准备率领一千军队包抄莒县,这样,琅琊郡东北部的两个县我可以保证拿下。”

张铉的意思就是说,他负责东北面的沂水县和莒县,而西北方向的东安县和新泰县由裴仁基负责。

这个方案本身没有问题,虽然东安县更靠近北海郡,但它的战略地位很重要,他不想把东安县留给张铉,更合适齐郡飞鹰军来夺取,裴仁基对这一点没有异议,他更在意张铉究竟出多少军队,难道就只出三千军队吗?

“张将军打算派出多少军队联合作战?”

裴仁基问得很直接,虽然张铉是裴仁基名义上的手下,但张铉是独立建府,军队自立,裴仁基只能以合作的方式要求张铉出兵,如果张铉不肯出兵,裴仁基也拿他没有办法。

张铉没有明着回答,而是笑问道:“这次王世充准备攻打平原郡的高士达,朝廷给他二十万石粮食,不知我们攻打孙宣雅,朝廷肯给多少粮食?”

当初张须陀南征北战,朝廷一颗粮食都没有给,使张须陀十分被动,主要是他和朝廷关系恶劣,但裴仁基不一样,张铉相信他绝不会一无所获。

他见裴仁基有点难以企口,又笑道:“皇帝不差饿兵嘛!要我们打琅琊郡,总得让兄弟吃饱了才行,裴帅以为呢?”

裴仁基明白张铉的意思,张铉就是在问自己要粮食,他苦笑一声道:“朝廷答应我,在半年之内也给我们二十万石粮食,和王世充持平,但黎阳仓那边没有足够的船,近期只能先给五万石,我会将其中两万石拨付给北海郡。”

才两万石,张铉至少要五万石粮食,但他也知道裴仁基一时拿不出那么多,便笑道:“仗以后还得打,粮食当然可以慢慢拿,我希望裴帅最终能给北海郡五万石粮食。”

“这个没有问题!”

裴仁基很痛快地一口答应,“先给两万石,后续粮食到来后,我会再拨给北海郡三万石,绝不食言!”

张铉和韦云起对望一眼,有裴仁基这个保证,那么他们也可以让步了,张铉沉思一下道:“不瞒大帅说,目前我们这边正规军队有六千人,另外还有四千民团,我担心北海郡和高密郡会遭到高士达的袭击,所以必须要留一点军队防御,其次高密郡也有防守兵力,这样算下来,我可出六千军队协助大帅剿匪。”

裴仁基也知道这是张铉能拿出来的最大的诚意了,他点点头,“那我们就一眼为定,张将军出六千军队南下,具体出兵日期,我会提前派人通报将军。”

张铉也笑着点点头,“一言为定!”

。。。。。。。。

裴仁基既然得到了张铉的承诺,便没有继续再深入北海郡,在临淄县用完午饭,裴仁基便返回了齐郡。

“先生觉得我们真有必要出兵吗?”在返回益都县的路上,张铉问韦云起道。

韦云起明白张铉的心思,张铉希望能在山东地区保留一支乱匪,一旦青州和徐州连为一片,朝廷就会强力控制这片地区,那时他们的生存压力也会变大,一举一动都会被盯住,甚至他们的地盘也会被宇文述等人抢走。

这就是权衡利弊的问题,什么事情不可能只有其利而没有其弊,关键是要利大于弊,便是可行方案。

“将军也要想到拿下琅琊郡的好处,至少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将军的目光就可以向北,凭王世充一己之力,恐怕很难同时和窦建德及高士达对抗,将军在清河郡全歼张金称,凭这一点就不会有人能替代将军,所以我觉得出兵南下对我们应该是利大于弊。”

张铉点点头,“先生说得对,或许是我对不利之处考虑得太多,反而忽视了它有利的一面,既然如此,我们要开始备战了。”

“先不用急!”

韦云起神秘一笑,“我带将军去看一个地方,一直没有时间,正好这次来临淄县,我们去黄河边看看。”

“去看什么?”

“将军跟我去就是了,离这边不会太远!”

众人纷纷调转马头,沿着一条小道向北疾奔而去。。。。。。。

北海郡的最北方是一片东西延绵数百里的山地丘陵,人口稀少,只有一些零星的村庄,在山间谷地内种植小麦,同时这一带野生动物极多,也养活了不少猎户。

越过这片狭长的丘陵山地便进入黄河地区,黄河两岸宽约数十里,由于黄河时常溃堤泛滥,黄河两岸皆荒芜人烟,只有在冬天黄河结冰后,才会陆陆续续有商人跨越黄河冰面,前往对岸的平原郡和渤海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