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战图-第3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陪同张铉视察帐篷区的官员是鲁郡郡丞焦文木,焦文木年约五十岁出头,十分精明能干,他也骑着马,一边走一边给张铉介绍道:“现在灾民基本上都是按照家族生活在一起,大一点家族一百余人,小一点的家族也有二三十人,各家族推举一名长者负责秩序,五个家族为一保,配一名官员十名士兵。”

“粮食情况如何?”

这是张铉最关心的问题,每天粮食消耗惊人,一两个月他们还能撑住,如果时间再长,恐怕他们也撑不住了。

“按照大帅的规定,六岁以下每天一合米,六岁到十六岁每天两合米,十六岁以上每天三合米,吃饱是不可能,只能说勉强维持生存,不过盐倒是足够,高密郡盐场昨天送来五万石盐。”

“帐篷够吗?”张铉又问道。

他们这次攻打卢明月和黎阳仓,先后缴获了十几万顶帐篷,帐篷是他唯一有多余的救灾物资。

“帐篷目前倒是够了,现在就怕更多的灾民涌来,真有点吃不消了。”

“那就要加快疏散,我昨天在须昌县给韦长史说过,灾民在六个救灾县呆的时间不能超过五天,必须尽快疏散到各县,现在进度很不理想,很多灾民在救灾点竟然呆了七天,还有超过十天未疏散的,这样下去会爆发瘟疫,现在是春天,要格外当心疾病流行。”

“请将军放心,我们会加快疏散进度!”

这时,张铉翻身下马,钻进了一顶大帐,大帐内似乎正在开家族会议,这是个中等家族,约四十余人,老老少少聚集一帐。

帐内人忽然看见有士兵进来,吓得他们纷纷从另一边向账外走去,焦文木连忙道:“大家不要害怕,这是我们青州张大帅,来看看大家的情况。”

众人听说是张铉到来,吓得纷纷跪下,张铉笑着摆摆手,“大家不要紧张,谁是族人!”

一名老者走上前,躬身行礼,“小老儿正是!”

“你们是哪里人?”张铉笑问道。

“我们是梁郡虞城县人,小老儿姓曹。”

这时,又有十几名老者闻讯而来,他们都是附近各家族的长者或者族长,一起跪下向张铉磕头。

“大家请坐吧!我和大家随便聊几句。”

十几名老者纷纷坐下,张铉也在他们对面坐下,他示意焦文木坐在自己身旁。

“张大帅,我们在这里已经住了六天,我们想知道下一步我们会怎么样?”几名老者焦急地问。

“这个问题让焦郡丞回答大家,他是郡丞,比我更了解细节。”

焦文木微微笑道:“请大家不必担心,既然是救灾,肯定会救灾到底,这里很快又会数十万人赶来,所以大家很快会被疏散到青州各县,我们鲁郡也一样,当地居民已经开始利用农闲时间给大家修建临时住处,或许会粗陋一点,但绝不会露宿田野,然后各县官府会以免租赋的方式租给大家官田。。。。。。”

众人顿时激动得七嘴八舌议论开了,“现在种庄稼已经晚了,不过薯蓣还能种,如果有水和根头做种的话,今年夏种前能收一次,还有豆子也可以种,南瓜也可以,关键是要有水。。。。。”

焦文木等众人议论得差不多,这才摆摆手,众人安静下来,这时张铉笑道:“粮食我们也不多,所以官府只能提供最少的赈济,就像现在一样,肯定是吃不饱,只能维持生存,但市场上有粮食,大家完全可以挣钱去买粮,比如可以替军队屯田,可以参加兴修水利,可以去矿山开采矿石,女人可以纺纱织布,只要有劳动力,青州有的是挣钱的机会,有了钱就可以买粮食,甚至买鱼买肉。。。。。”

张铉见大家都被自己的话吸引住了,便又对挤在帐门口一群妇女笑道:“有了钱,女人还可以买点脂粉、首饰,给孩子买新鞋新衣服,关键要去劳动,有了劳动就有收入。”

这时,一名健壮的男子忍不住问道:“挖矿一天能挣多少钱?”

张铉笑道:“挖矿是苦力活,但挣得也最多,肯卖力的话一个月能挣十贯钱,而且是大业五年以前的好铜钱,可不是现在的烂钱,我们青州粮价是斗米八十钱,现在稍微贵了一点,斗米百文,大家算算看,当矿工一个月,就能买十石米,一头牛也不过十贯钱,连种田也挣不了那么多。”

张铉的话让很多人都动心了,当矿工居然能挣那么多钱,就算是他们家乡的小地主,一个月也挣不到十贯钱,而且都是好钱。

“张大帅,听说青州还有土地可以分配,税赋也很低,是真的吗?”一名老者忍不住问道。

这也是所有人关心的问题,大帐内鸦雀无声,无数双眼睛注视着张铉。

张铉缓缓道:“青州现在暂时还没有开始征税赋,如果要征,也会比朝廷规定的税赋稍低一点,至于土地分配,确实有,但前提是要在青州定居,离开青州土地就要被官府收走,所以叫做口分田,有人口才有田。”

“那具体是多少呢?”旁边几名老者又追问道。

张铉笑了笑,“丁男粮田二十亩,丁女桑田十亩,所以一对夫妻大概是三十亩地,如果从军,再另外给二十亩永业田,立功则再赏军田,军田是永业田,最少免税十年,就算不住在青州官府也不能收走,可以传给子孙,为什么我们青州军打仗厉害,就是因为有土地激励。

我告诉大家,青州奖励军功,从军三年,至少能挣三顷永业田,有一个士兵,也是你们梁郡宋城县人,从军才一年,作战勇敢,立功累累,现在已经有两百亩上田了,而且他的土地终生免税免劳役,如果他不幸阵亡,还有五十亩永业抚恤田,他的儿子也终身免税免劳役。。。。。。”

众人一片惊呼,从军的待遇简直太丰厚了,让很多人为之怦然心动。

这时,一名士兵快步走到张铉身边低语几句,张铉便起身对众人道:“我还有点事,先走一步了,就让焦郡丞继续回答大家问题。”

众人纷纷送张铉离开大帐,张铉翻身上马,催马带着亲兵向南而去,隐隐听见大帐内有妇人高声问道:“请问焦郡丞,如果我家夫君想从军,怎么报名?”

。。。。。。。。

张铉来到难民营最南面,这里有数百座大帐,是整个难民营的管理中心,官员们正忙碌地登记灾民信息,姓名、年龄、籍贯,家中有几口人,做什么营生吗,有什么擅长手艺等等。

数千名灾民正在排队登记,排了十几队,登记完后便可领一块铁牌,凭铁牌安排营帐,分配粮食。

张铉一路赶到登记处,正东张西望四处寻找,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大喊:“张将军,老夫在这里!”

张铉一回头,只见裴矩正笑眯眯地坐在一张长桌前,手中拿着一支笔,面前是一本厚厚的登记簿,一边询问灾民情况,一边向自己招手,裴矩竟然在参与登记灾民信息,着实让张铉没有想到。

574。第574章 荣升高位

张铉翻身下马,笑着走到裴矩身旁,他却没有打扰裴矩登记灾民,耐心等待裴矩将手中事情做完。

裴矩歉然地对张铉笑了笑,又对眼前的灾民问道:“你和家人的名字都已登记了,那你的籍贯是哪里?我的意思是说你家在哪里?”

“小人是宋城县平峰乡人。”

裴矩点点头,在簿上登记了梁郡宋城县,又笑问道:“在家乡以什么谋生?家中可有土地?”

“回禀老爷,小人种田为生,家中无土地,租佃了五十亩土地耕种。”

“我看你有一儿一女,长子已十四岁,他是否帮你一起种田?”

“正是,我们父子二人种田,娘子和女儿在家中织布。”

“不错的一家四口。”

裴矩笑了笑又道:“还有最后一项,你有什么技能?比如木匠、打猎、泥瓦匠、铁匠之类。。。。。。”

男子想了想,“我会打铁,三十岁前一直是铁匠,后来才改为种地。”

“哦——”

裴矩笑道:“铁匠在我们这里很吃香啊!能赚钱,官府也在招铁匠,你可以去试试,若被录取,一个月八贯老钱,比种地赚钱多了。”

“小人回去和娘子商量一下,如果娘子同意,小人就去报名。”

“呵呵!你娘子一定会同意。”

裴矩取了一块铁牌给他,“临时住处在第三十五区,你们自己过去,会有官员负责安置你们。”

“多谢老爷!”

男子行一礼退下去了,这时,裴矩将登记交给另一名官员,他起身对张铉笑道:“让将军久等了。”

“堂堂相国来登记灾民,卑职深感汗颜!”

“其实也没什么,老夫年轻时也常做这种事情,触景生情,很有怀旧之感。”

张铉一指前面大帐,“这里比较混乱,我们去帐中谈吧!”

裴矩点点头,和张铉向大帐走去,他望着源源不断赶来的灾民,叹了口气道:“这其实应该是朝廷的事情,但灾情太严重,光靠朝廷已远远不够了,也幸亏你能主动担当,圣上并没有为此事对你不满,他算是默认了你的行为。”

张铉笑道:“我听说河洛地区和江淮也开始大规模的赈灾,这是好事,若地方官府都能尽一分微薄的力量,灾民问题就能解决了。”

“话虽这样说,可并不是每个官府都愿意救灾,有的官府在等朝廷指示,比如彭城郡和下邳郡,有的官府自身粮食就不足,比如中原各郡,所以将军能带头赈灾,这就是个很好的榜样。”

两人说着便走进大帐,这座大帐是官员休息之处,里面没有人,张铉的亲兵便守在门口,不准官员入内,张铉请裴矩坐下,又让士兵上茶。

这时,裴矩想起一事,低声问道:“我刚才遇到大理寺卿郑善果之弟,他怎么会在这里?”

张铉沉默一下,笑道:“郑家也想为赈灾尽一份力,他们在东平郡巨野泽畔有一座庄园,郑家把庄园内的几千石存粮都无偿捐给了我们。”

“是吗?可是河洛地区也在赈灾,他们是荥阳郡世家,却跑来青州赈灾,很有趣啊!”

“或许他们也在河洛地区赈灾,郑家想多尽一点力。”

裴矩摇摇头,“所谓郡望是有规矩的,没有哪个世家会跨郡救灾,张将军,你我心里都明白,郑家是冲着你来的。”

张铉微微一笑,“如果裴家愿意来赈灾,我更是求之不得。”

裴矩一怔,笑道:“谁说裴家没来,老夫不是在替你登记灾民吗?”

两人一起大笑起来,张铉这才拱手道:“卑职只是开个玩笑,令孙负责济北郡范县赈灾,已经忙得脚不沾地了,元庆率骑兵维护秩序,也同样尽心尽力,裴家助我良多。”

张铉语带双关,指的却是裴家对自己的支持。

裴矩叹了口气,“这段时间圣上对我有点冷淡,我一直不太明白原因,我还以为是因为当年我推荐你的缘故,昨天我才知道,其实是因为元庆的父亲。”

“裴帅发生什么事了?”

张铉记得历史上裴仁基可是投降了瓦岗,他心中暗忖,‘裴仁基不会已经投降了吧!’

裴矩苦笑一声,“监军萧怀让弹劾他纵容瓦岗招兵,圣上调他去襄阳对付人屠朱桀,他却抗旨不遵,所以圣上以为是我在暗中指使,事实上我一无所知。”

张铉对裴矩的这番话倒也相信,就算裴矩同意裴仁基反隋,也绝不会让裴仁基去投靠瓦岗,去并州投靠李渊的可能性更大,这符合裴氏家族的特点,喜欢在两面下注,儿子元庆投靠了自己,那老子裴仁基就应该投靠李渊,裴矩不是一直想让裴仁基去并州驻军吗?

张铉沉吟一下问道:“裴帅抗旨不遵会有什么后果?”

“我也不知道,如果他实在不想干,那就辞职回乡务农好了。”

裴矩显然不想喧宾夺主,他摆摆手笑道:“我们不提他了,说说将军吧!我要恭喜将军了。”

“我有何喜?”

裴矩取出圣旨递给张铉道:“这里不是宣旨之处,应该在清河郡再宣旨,不过将军可以自己先看一看。”

张铉接过圣旨慢慢打开,他不由暗吃一惊,竟然封自己为右翊卫大将军,齐国公,开府仪同三司,杨广这是什么意思,自己的资历哪里能封这样的高职?

张铉立刻意识到,这是杨广在挑拨自己和各地大将的关系,比如罗艺就会对自己极为不爽,自己当齐国公了,他罗艺才是北平郡公。

“裴公,恕卑职不能接受!”张铉将圣旨还给裴矩。

张铉的态度在裴矩的意料之中,他点点头笑道:“我知道你不想接受,不过我还是要劝你接受,这是我个人的意见,权衡利弊,我觉得接受利大于弊。”

“裴公不妨说说看。”

裴矩微微笑道:“你是天纵奇才,无论军事还是政治都是大隋翘楚,无人能与你并肩,但你也有弱点,那就是你没有背景,在大隋没有背景就意味着你没有号召力,要弥补自己的弱点,联姻是一个好办法,你和卢家的联姻会使你得到河北士族的支持,但光靠联姻还不够,自己还要有足够的高位,人都是很势利的,你成了大将军、齐国公,就初步具备了天下号召力,就会有很多人过来投奔你,元鼎,在现在这个关键时候,可不能因为一时的清高而误事啊!”

张铉躬身施一礼,“裴公说得很对,张铉受教了。”

裴矩又道:“另外你要明白一件事,圣上封你高位,绝不是因为你立下什么功劳,高开道也好,卢明月也好,那些不是功劳,而是功高震主,你想想自己做的事情,一个辽东,一个黎阳仓,有几个上位者能容忍你?所以你心里要清楚圣上为什么封你高位?”

“是因为李渊吗?”张铉淡淡笑道。

裴矩愕然,“你怎么知道?”

“因为是我告诉圣上,瓦岗李密的真实身份是李建成,所以圣上的矛头就从我身上移去了太原。”

裴矩半天说不出话来,原来是张铉在背后捅了李渊一刀,这一招够狠够辣,他指着张铉笑道:“你呀!几时变得这般狡猾?”

“我哪里狡猾了,我几年前就知道了这件事,一直替他隐瞒,他将自己置身于危墙之下,自己不想当君子,能怪我吗?”

“你说得对,李渊自己也确实太不当心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就算你元鼎不说,别人也同样会告密。”

裴矩不想在这件事情得罪张铉,应和了张铉两句,他本想趁机提一提联姻之事,但一转念,觉得还不是时候,他还需要再继续笼络张铉,和他融洽关系,联姻便自然水到渠成。

“还有一件事我要告诉元鼎,我已建议由令岳出任中原安抚使,燕王殿下已经同意了,估计现在令岳已经离开了江都,将军最好派一支军队去保护他,圣上随时可能将他召回江都。”

张铉顿时大喜,卢倬终于离开江都了,他连忙起身向裴矩深深行一礼,“裴公之恩,张铉铭记于心。”

裴矩眼睛笑眯成一条缝,“老夫还有几句肺腑之言,元鼎可愿听一听?”

575。第575章 怒杀监军

“晚辈洗耳恭听!”

张虽然很了解裴矩的为人,不太喜欢他的投机手段,但在卢倬一事上,张铉确实很感激裴矩,卢倬离开江都使他没有了后顾之忧,无论如何裴矩在这件事上帮了自己大忙,张铉的态度也变得发自内心的恭敬。

裴矩一心想促成张裴之间的联姻,所以他也极为卖力,将自己谋国之智也毫无保留地托出。

“现在天下形势已经明朗,天下将诸侯并起,逐鹿中原,但纵观历史,天下之争只有河北和关陇,汉高祖据关中而建立基业,光武帝依靠河北而光复汉室,曹操初定都许昌,但为争天下而迁都于邺城,及至前朝,周齐之争就是关陇河北之争,故关陇、河北两地,得其一者可争天下,得其二则天下归心,关陇乃武川系之势力范围,关陇贵族已经营百年,若李渊起兵必得关陇,将军可据山东而争河北,笼络士族,善待豪门,植根于河北青州,吞并江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