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战图-第3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命令让将士们一片哗然,士兵们纷纷用逃亡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但宁武厉心硬如铁,他不理会士兵的大规模逃亡,强行驱赶将士向辽水而去。

宁武厉已经没有选择,向南走大家都会饿死,只有进入辽东和乙支文德汇合,他们才有一线生机。

......

辽水是整个辽东地区最重要的一条河流,河面宽达百丈,水量丰沛,水流湍急,渡河十分不易,大业八年隋军第一次进攻高句丽时,便是在渡河时吃了大亏,包括名将麦铁杖在内的数万人都死在渡河之上。

高句丽进军辽东渡过辽河时采用的是搭建并连双浮桥的方式,在辽河数百里范围内征集了上千艘小船,才搭建了两座浮桥,使新城和辽东城的五万隋军得以顺利渡过辽水。

只是这两座浮桥已经被隋军骑兵彻底焚毁,无论是隋军渡河还是高句丽军渡河,都是极为困难之事了。

下午时分,一支极度绝望的高句丽军队奔到了辽水岸边,一路上大规模的士兵逃亡使这支原本七千人的军队已剩下不到四千人。

715。第715章 联合出兵

由于辽水上游刚刚下了大雨,辽水暴涨,水流十分湍急,显然不利于渡河,但宁武厉已经急红了眼,他感觉到后面尾随的隋军已将杀到,便毫不顾及后果地下令道:“大军立刻渡河!”

宁武厉携带了近百只小型皮筏,一次可以运送千余人,饥寒交迫士兵纷纷将一只只吹满气的羊皮筏子扔进河内,死死拖住筏子上的长绳,河水太急,稍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冲走。

“第一营上船!”

宁武厉大声喝令,第一支千余士兵磨磨蹭蹭上了筏子,大家都看出水流太急,谁也不愿意先去尝试,一旦筏子倾翻,他们都将命丧辽水,但在宁武厉的强行逼迫下,千余士兵只得被迫上了皮筏子,岸上士兵放开绳索,皮筏子上的士兵开始拼命划水,向百丈外的对岸划去。

就在距离高句丽军队约两里外的一片山林内,罗士信率领率领五千军队已经等候多时,罗士信站在一棵大树旁,远远眺望着准备渡江的高句丽军队。

这时,虎牙郎将刘克低声对罗士信道:“将军,对方似乎有不少羊皮筏子,再不进攻,恐怕会让他们逃脱了。”

罗士信冷笑一声道:“你觉得这种羊皮筏子能帮他们逃去对岸吗?”

“可是之前高句丽军队也用过。”

“之前风平浪静,水流也缓,但你看看现在!”

这时辽水边传来一片惊叫声,罗士信抬头望去,他在高处,可以清晰地看见河面上的情形,只见连续三十几艘筏子被激流冲翻,船上的士兵已不见了踪影,还有十几艘筏子出于半翻状态,十几名士兵抓住筏子上的皮带,拼命哀喊救命,航行还不到五十丈,便有一半的筏子出问题了。

岸上,宁武厉急得直跺脚,挥手大喊大叫,罗士信听不到他在叫什么,但罗士信知道,出击的时机成熟了。

“出击!”

罗士信大喝一声,树林内顿时鼓声大作,五千隋军从北面树林杀出,向百步外的数千高句丽士兵呐喊着冲杀而去。

宁武厉只是担心尾随的隋军杀来,所以在后面来路上部署不少探子,只要隋军进入十里内,他就会得到消息,但他怎么也想不到河边居然也埋伏着一支隋军,他心慌意乱,手中的战刀也险些落下地。

士气低迷之极的高句丽士兵更是乱成一团,饥饿和疲惫使他们无心抵抗,仅仅遭受隋军士兵的第一轮冲击,三千多高句丽士兵便军心崩溃了,无数士兵沿着辽水向南溃逃。

宁武厉见势不妙,拨马便逃,但他更奔出不到二十步,斜刺里冲出一名大将拦住了他的去路,铁甲银盔,身材魁梧,手执百斤大铁枪,气势夺人,正是猛将罗士信,罗士信早盯上了宁武厉,怎容他逃走。

“敌将受死!”

罗士信喝喊一声,大铁枪一抖,出现了七个枪头,如闪电般刺向宁武厉,宁武厉哪里抵挡得住,他挥刀劈了个空,只觉胸膛一阵剧痛,一低头,对方的长枪已刺穿了他的胸膛,宁武厉惨叫一声,被罗士信挑下战马,复一枪,结果了他的性命。

主将已死,高句丽士兵更是拼命狂逃,却被隋军一路追杀,杀死了两千余人,其余士兵则跪地求饶逃得一命。

半个时辰后,张铉率领两万大军抵达了辽水,罗士信带领几名大将前去拜见主帅。

“情况如何了?”

张铉淡淡问道:“已经全歼高句丽军队了吗?”

“回禀大帅,留在岸上的三千余名士兵已被我们全歼,连对方主将也死在卑职枪下,另外,乘皮筏渡河的一千余人也大半翻沉,据我们的哨岗观察,成功在对岸登陆的皮筏不到十艘,最多七八十人侥幸上岸。”

“抓住多少战俘?”

“回禀大帅,大约一千二百人。”

张铉点点头,“我也在沿途搜捕了一千多人,加上新城的战俘,大概有三千人左右,你就再辛苦一下,用这三千人砍树搭建浮桥吧!”

“卑职遵令。”

罗士信开始忙碌起来,仅仅靠三千战俘来修建一座跨越辽水的浮桥,时间太漫长,所以罗士信又投入了五千隋军参与修桥,争取在五天内完成浮桥的搭建。

.......

新城一座大帐内,张铉接见了粟末靺鞨首领突地稽,靺鞨人分为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两支,历史上,两支靺鞨人由于政治取向不同,最终走向了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粟末靺鞨依附中原,十分积极地接受中原文明,最终建立了文明高度发达的渤海国,但由于唐末中原大乱,渤海国失去了中原王朝的支持,最终被契丹人所灭。

而黑水靺鞨则排斥中原文明,依旧保持着传统的渔猎生活和农奴社会,他们的一支最后演变成了女真人,建立了金朝。

张铉很了解这一点,所以他也十分看重愿意依附汉文明的粟末靺鞨人。

突地稽带着几名长老走进大帐,他们上前跪下,“突地稽拜见齐王殿下!”

张铉连忙扶起突地稽,又请几名长老起身,笑着对他们道:“各位不用多礼,请坐下!”

他请五人坐下,又让亲兵上茶,给众人介绍了杜如晦,众人又见了礼,张铉这才诚恳地对突地稽道:“这次夺取新城,靺鞨将士立下大功,也为整个辽东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张铉对酋长的无私支援感激不尽!”

说完,张铉深深行了一礼,突地稽和几名长老对望一眼,众人心中大喜,他们就怕齐王对夺取新城轻描淡写,那就是否定他们的功绩,否定他们应得的利益,现在齐王对新城之战评价很高,让他们都感到了齐王的诚意。

突地稽略有点惭愧地说道:“这次攻下新城,多亏了孙将军和他们百名手下,光靠我们是拿不下新城,如果论功劳,我们只敢接受一半。”

张铉微微一笑问道:“扶余城那边情况如何?”

“扶余城没有多少高句丽守军,目前已经被我们拿下,如果殿下不再需要我们协助,我们这就撤军回扶余。”

张铉沉吟片刻道:“不知酋长目前还有多少军队?”

突地稽立刻明白了张铉的意思,他连忙道:“目前新城内有七千余人,如果殿下需要,我们还可以调一万战士过来。”

张铉点点头,“这次我们的目标是要将高句丽彻底打残,使他们无法再北上鸭禄水一步,这不仅有利于辽东的安全,也可以使粟末靺鞨安居乐业,所以我希望靺鞨战士和我们一起并肩作战。”

突地稽站起身,深深行一礼,“靺鞨战士愿听从齐王殿下调遣!”

.......

突地稽和几名长老告辞走了,大帐内只剩下杜如晦和张铉两人,杜如晦问道:“殿下打算扶植粟末靺鞨人吗?”

“不是我扶植他,应该说是杨广时代便打算扶植粟末靺鞨人了,这个突地稽还是金紫光禄大夫、辽西太守,只是隋末之乱让他和部族没有了安全感,怕被高句丽报复,部族才又回了扶余,让这支部落参与防范契丹和高句丽倒也不错。”

杜如晦缓缓道:“就怕靺鞨人坐大,成为第二个高句丽。”

“所以需要平衡。”

张铉笑着解释道:“我并没有说让靺鞨人坐大,也没有说将它扶植为辽东霸主,我只是说让它参与防范契丹、高句丽,当然,如果他们愿意接受汉文化,我会尽力帮助他们。”

杜如晦听出张铉说得有点言不由衷,他也不再多劝,只是淡淡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看突地稽此人也是野心勃勃之辈,殿下可用他,但也需防他,从长远考虑方是稳妥之道。”

张铉点点头,“克明金玉良言,我记住了!”

716。第716章 围困燕城

罗士信没有辜负张铉的期望,短短四天时间便搭建好了一座浮桥,浮桥是用木筏为基础,将两百多张大木筏用铁链牢牢契合在一起,并在水中每隔一丈打下一根木桩,支撑住木筏免遭强大的水流冲力,木筏上面钉有三寸高的木条,然后在木条上牢牢钉上五尺宽的木板,一座平整的浮桥便搭建完成。

这时,张铉的手下的军队已达四万人,包括数千靺鞨士兵和刚刚从国内城北上赶来的一万大军,由徐世绩率领,他带来了南面高句丽军队的情报。

数万高句丽援军已经抵达鸭禄水南岸,但鸭禄水已被隋军八百余艘大小战船封锁,高句丽援军无法渡江北上。

这个消息也是张铉所期待的,他不再犹豫,留两千隋军守新城,便亲自率领四万大军渡过了辽水,向西南方向的燕城浩浩荡荡杀去。

.......

一支由数百辆牛车组成的粮车队在医无闾山西侧的草原上缓缓行驶,在车队的前后左右,还有大群牛羊跟随,这是一支从位于紫蒙川东侧的松漠城开往燕城的后勤补给队,有两千名契丹骑兵护卫,领军的千夫长叫大贺狐,是一名三十余岁的契丹贵族。

渊盖苏文几次写信要求契丹出兵支援高句丽,大贺咄罗并不想出兵,但他顾及到与高句丽的关系,这才派本部两千骑兵押送三万头牛羊以及几百车粮食前往燕城,就算是契丹给高句丽的支援。

由于有数万头牛羊跟随,粮队行军十分缓慢,走了三日才行了三百余里,前方已隐隐看见了一条波光粼粼的小河。

“去河边休息一下!”

大贺狐无奈地咒骂一声,象这样走下去,什么时候才能抵达目的地。

忽然,他隐隐听到了一丝轻微的响声,就仿佛突厥人鹰头鼓的鼓点声,短而紧促。

“将军,你看!”

一名士兵遥指东方,大贺狐看见了,远方草原上出现了一条细细的黑线,还有一面白色的高句丽大旗。

‘是高句丽人!’

大贺狐看见白色大旗,他不由咧嘴大笑,“这帮羊羔崽子,知道我运粮就跑来了,饿慌了吧!”

骑兵越来越近,黑沉沉的盔甲俨如一块巨大的凝重的寒冰,契丹骑兵们已经看见了半空中闪烁着的一片耀眼白光,俨如夜空中横亘草原的银河,那是阳光下槊尖刀刃汇成的银光之海,马蹄声势如奔雷,漫天的杀气席卷而来。

“是...隋军!”

大贺狐终于看清楚了,是近五千名隋军骑兵,他冲到队伍之前,嘶声大吼,“不要着急,准备迎战!”

但他的喊声却没太大的作用,运粮队一片混乱,赶粮车的车夫跳下牛车,拼命往回奔逃,羊群、牛群被惊乱,四散逃窜。

两千名契丹骑兵却不慌乱,他们迅速结成铁桶般的阵势,拔刀高呼一声,迎着隋军冲去......

“杀!”

两支军队猛烈地撞击在一起,仿佛两片巨浪拍击,霎时间人头滚滚落地,残躯断臂四散抛落,血雾蓬起,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之气。

......

一名契丹兵刀砍进马头镶住,拔不出来,随即数柄战槊穿体而入,将他高高挑起;一名隋军被砍断臂膀,他惨叫着跌下马去,群马践踏,瞬间便血肉模糊一团.....

隋军两翼拉出,开始对契丹骑兵进行包围,这时远方也传来一阵呼喊惨叫声,另一支两千人的隋军骑兵从契丹人背后杀来,阻断了退路,逃跑的车夫被隋军赶杀,哭喊求饶声不断。

大贺狐见另一边又杀来三千余骑兵,这是万名骑兵包围自己了,他只有两千名手下,难以抵抗,眼前形势十分危急,他大喊一声,“跟我撤!”

他掉转马头便要从斜刺里逃走,就在这时,隋军主将的裴行俨早已看见了他,他拉弓如满月,只听弓弦响起,一支透甲箭如闪电般射出,一箭射透大贺狐的后颈。

大贺狐抓住穿透咽喉的箭杆,喉咙‘咯!咯!’两声,回头望了一眼裴行俨,轰然倒下,一名隋军偏将飞驰而来,长槊一挑,将他尸体高高挑起,高声大吼,“胡酋已死!弟兄们杀敌立功啊!”

隋军士气大振,大举拥上,战槊森冷、横刀翻飞,片刻时间便将被包围的数百契丹骑兵悉数杀死,其余契丹骑兵四散奔逃,裴行俨喝令道:“不用追击,由他们去!”

偏将拔出横刀,一刀剁下大贺狐的头颅,飞奔回来,他翻身下马,跪在裴行俨面前献上头颅,“这是将军所射杀,末将不敢抢功!”

裴行俨伸手接过头颅,看了看敌将死不瞑目的眼睛,他傲然一笑,将头颅戳在刀尖高高举起,隋军之中顿时欢呼声一片......

半个时辰后,隋军骑兵聚拢了数万头牛羊,赶着粮车浩浩荡荡向南进发,刚走了数里,几名骑兵斥候从东面疾奔而来,奔至裴行俨面前急声道:“裴将军,大帅来了!”

裴行俨一怔,随即反应过来,大喜问道:“大帅在哪里?”

“就在东面十五里外!”

裴行俨回头令道:“第一营赶牛羊,其余弟兄跟我走!”

他率领数千骑兵向东面疾奔而去。

在东面十余里外的草原上,一支数万人的大军正向西逶迤而行,队伍前面旌旗招展,一面镶嵌着金边的青龙赤旗格外引人瞩目,这是隋军的王旗,这面王旗的存在就意味着齐王张铉也在军中。

张铉确实在军中,这是他率领四万大军从新城杀往燕城的路上。

张铉骑在战马之上,一路打量着两边一望无际的牧场,远处是青莽巍巍的医无闾山,张铉指着两边草原对杜如晦笑道:“我一直遗憾我们没有草原牧草,现在我才发现,原来我们早就有了牧场,这么几年竟然没有发现,早知道,我又何苦在北海郡拼命种草呢?”

杜如晦微微笑道:“北海郡做的是畜牧,殿下要的却是军马,北海郡已成为天下第一耕牛产地,殿下却懊恼在北海郡种草太多,似乎有点南辕北辙啊!”

张铉呵呵大笑,“战争时期想着战马太少,和平时期又恨耕牛不够,确实是自相矛盾,好吧!我不提北海郡了,我们有了辽东,那以后也有了养战马之地。”

这时,远处奔来一名亲卫骑兵,远远勒马大喊:“大帅,裴将军求见!”

张铉也看见远处来了一群隋军骑兵,为首之人正是裴行俨,他笑着点点头,“让他过来吧!”

大军停止了前行,不多时,裴行俨带着几名大将飞驰而至,裴行俨翻身下马,上前单膝跪下行礼,“卑职参见大帅!”

几名大将也纷纷跟着跪下行礼,张铉下马扶起了裴行俨,笑道:“元庆在辽东辛苦了,各位将军请起!”

裴行俨挠挠头,不解地问道:“大帅怎么从东面过来?”

张铉笑了笑,“你觉得我应该从哪里过来?”

“我以为大帅会从海上过来,或者从北平郡过来。”

旁边杜如晦笑着补充道:“裴将军或许不知道吧!我们已经拿下了鸭禄水以北的全部重要城堡,将支援的高句丽军队阻拦在鸭禄水以南。”

裴行俨大喜过望,“那岂不是辽东的高句丽军队没有外援了吗?”

张铉点了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