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战图-第5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是房玄龄提出先打襄阳的根本原因,张铉完全理解房玄龄提出这个方案的背景,他沉思良久道:“与其分兵去打襄阳,不如围城打援,逼襄阳军队来救江夏。”

房玄龄点点头,“这样可以,不过要防备王世充趁襄阳空虚的空挡,出兵占领襄阳。”

张铉冷笑一声,“王世充迟迟按兵不动,极有可能就是在等待出兵机会,不过我就怕他不肯出兵,他若肯出兵,我就把襄阳送给他。”

房玄龄若有所悟,“殿下的意思是。。。。。。。”

张铉淡淡道:“襄阳就是一块巨大的诱饵,它能钓到我们想象不到的大鱼。”

。。。。。。。。

被围困在山上的唐军足足等了四天也没有等到武昌县的援军过来,主将李雷世从期盼变成了失望,最后渐渐绝望了,此时唐军粮食已经断绝,除了突围外,他们只有投降一条路。

而此时隋军主将罗成却有着足够的耐心等待,罗成同样想立下更大的功劳,等待唐军援军到来。

但等待了四天后,依然不见唐军援军到来,罗成也渐渐失去了耐心,他最终不再等待,决定歼灭山岗上这支人数不少的唐军。

夜幕刚刚降临,数百骑兵便点燃了东南方向的树林,隋军骑兵早已做好了准备,在东南角下的树林内堆积了大量的干柴枯草,,只等主将一声令下便点火烧山。

此时东南风正劲,火借风势,山脚树林内顿时浓烟滚滚,浓烟内夹杂着不断吞吐的赤红色烈焰,噼噼啪啪燃烧,火势迅速向山上蔓延。

山丘上大部分是松树,松针和松脂燃烧带来了大量浓烟,将整个山丘都吞没了,山上的唐军开始混乱起来,他们中有的人主张投降,有的人坚持突围,两派将领争执不下,而李世雷却一时拿不定主意。

而隋军突然放火烧山着实让山上唐军措手不及,很快浓烟覆盖了整个山顶,唐军士兵无法在树林中躲藏,慌乱之中,他们开始向山下奔逃,李世雷大喊道:“突围的弟兄跟我来!”

四千余名唐军士兵跟随着李世雷向正东面突围,火是从东南方向烧起,而从正东面突围就相当于沿着火场边缘下山,李世雷考虑到这里的隋军骑兵或许会少一点。

此时山丘的西面和北面传来一片乞降声,那是想投降的数千士兵向隋军骑兵投降了,数千唐军士兵在李世雷的率领一口气冲下山,山上浓烟弥漫,不少士兵受不住浓烟的熏呛,直接倒在树林之中。

“杀出去!”

李世雷大吼一声,数千唐军跟随着冲出了山林,果然,由于这一带火势太大,大部分隋军骑兵也被迫撤退了,李世雷押对了方向,他见山下只有百余名正在点火的隋军骑兵,顿时大喜过望,率领士兵向百余名隋军骑兵猛扑而去。

隋军骑兵见来势凶猛,纷纷纵马后撤,向西面和北面退去,李世雷也不追赶,他调转马头带领手下士兵向东狂奔,他心里比谁都清楚,隋军的上万骑兵可轻易将自己士兵碾压粉碎,现在趁隋军在西面和北面接受投降的机会逃命,机会只有这短短瞬间,抓不住他们就完了。

但他们只奔出数里,后面便传来隋军骑兵惊天动地地马蹄声,不知有多少骑兵前来追赶他们。

李世雷惊得魂飞魄散,大喊:“敌军追来了,大家各自上山逃命吧!”

唐军士兵军心已散,便不再跟随主将,各自向山上逃去,只有上山钻入树林才是唯一脱逃隋军追赶的办法。

李世雷不再顾及士兵,猛抽两鞭战马,带着十几名骑兵向东奔逃而去,很快便消失在茂盛的树林之中。

这时,罗成率领五千骑兵疾速赶来,他正率领士兵接收投降的唐军士兵,却发现人数对不上,东面的消息便及时传来,罗成这才意识到自己失策了,敌军主将竟然从大火燃烧之处冲出来,那里恰恰是他包围圈的一个缺口。

罗成心中大怒,立刻令副将萧劲勇继续收缴降兵,他亲自率领五千骑兵追赶,这时,夜幕已经降临,四周山林漆黑一片,罗成率军追出数里,却不见唐军士兵踪影,心中正疑惑,忽然听见有人大喊:“饶命!不要杀我们。”

罗成勒住战马回头,这才发现一群唐军士兵躲在路边的一块大石背后,被骑兵发现了,二十几名唐军被押了出来,罗成催马迎了上去,喝问道:“唐军都逃到哪里去了?”

一名旅帅战战兢兢道:“所有弟兄都已经解散了,各自逃命,大都逃上山了。”

“李世雷呢?”

“李将军逃掉了,他骑马快,我们追不上,只好躲在大石背后。”

这时,隋军骑兵纷纷停住追赶,一名将领低声问道:“将军,我们该怎么办?”

罗成看了看夜色,夜晚乌云闭合,四周格外漆黑,只有身后数里外冒着滚滚浓烟和火光。

“先回去!”

尽管罗成心中极为恼火,但他并不鲁莽,这样追击下去很容易被伏击,反正这些士兵粮食断绝,跑不了多远,明天再收拾他们。

他调转码头,率领军队返回了临时驻营。。。。。。。

随着天色渐亮,山头的火势也终于熄灭了,整个山头烧得黑漆漆一片,到处是被烧成木炭的断木,大火虽然已经熄灭,但依旧腾腾冒着黑烟,靠近山边依旧能感到热浪扑面。

正如罗成的判断,天刚刚亮,一群群逃走的唐军士兵便来到隋军临时大营投降,他们粮食已经断绝,返回武昌至少还有两天,士兵们只能面对现实,投降或许还有一条生路。

一队队隋军骑兵被派出搜查附近,仅仅半天时间,便有三千余名逃亡士兵从山林中出来,陆陆续续投降了隋军。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千余人逃脱,更让罗成暗暗恼火地是,敌军主将李世雷也逃掉了,如果不是他判断失误,这次被包围的唐军士兵一个都跑不掉。

就在这时,一队隋军骑马飞奔而至,奔到罗成身边大喊道:“将军,大帅已到,就在南面十里之外。”

罗成大吃一惊,连忙带着众将前去迎接主帅的到来。

不多时,一支铺天盖地的军队从远处缓缓而来,正是张铉率领的五万大军到来。

张铉骑在战马上,远远望着正在冒烟的山丘,昨晚他们在六十里外便看见这里的火光,后来才得知是隋军在放火烧山,将困在山上的唐军逼下来投降,这倒出乎张铉的意料,罗成居然和唐军对峙了数天后才动手,有了这么好的耐心,确实有进步了。

“大帅,罗将军来了。”

只见一队骑兵从远处疾奔而至,为首大将正是罗成,张铉微微一笑,“请他上来见我!”

1071。第1071章 兵临武昌

片刻,罗成催马上前,在马上抱拳行礼道:“卑职参见大帅!”

张铉笑道:“将军辛苦了。”

“卑职分内之事,不敢言辛苦。”

张铉点点头又问道:“截击敌军情况如何?”

“回禀大帅,卑职遭遇敌将李世雷率领的八千唐军,卑职四天前将他们围困在一座山丘上,准备引出敌军援军,但对方援军始终未到,卑职于昨天下午烧山,逼迫对方下山投降,目前已投降了六千八百人,但还是有一千二百人突围而走,包括对方主将李世雷,是卑职部署有误,没有想到敌军会从点火之处逃走,卑职负有责任,请大帅责罚!”

张铉淡淡道:“我一向主张以最小的代价获取胜利,不仅是我们的军队减少损失,也包括对方的士兵,只要做到这一点,那我认为就是成功,罗将军能以火攻破敌,就是贯彻了这个原则,至于部署不周全,让部分敌军逃脱,虽然令人遗憾,但影响并不大,可以既往不咎,将军不必自责了。”

罗成既高兴又惭愧,又深深行一礼,“多谢殿下宽容,卑职会吸取教训,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将军可派一支队伍将战俘押送去永兴县大营,其余军队一起北上。”

“卑职遵令!”

罗成行一礼,调转马头带领手下先一步回营,张铉则率领大军继续北上,向武昌县方向进发,他们距离武昌县只有一百二十里,一天时间便可以杀到了。

。。。。。。。。

李世雷已经逃回了武昌县,他率八千人出征,最后只带着十几人逃回,全军覆灭,着实让李神符万分恼怒,下令将他重打一百军棍,以儆全军。

李神符已经得知了李孝恭断臂求生,率军向西撤退,这个结果在他的意料之中,但它真的发生了,李神符心中又开始忐忑不安,他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向天子交代?

密室内,幕僚王俊给他出谋划策道:“王爷也不要太担心,属下觉得这件事只要处理得当,天子也未必会责怪王爷。”

“怎么处理才叫得当?”李神符急忙问道。

“属下觉得王爷如果能把握住三个原则和两个要点,基本上问题不大了,三个原则一是自责,二是分辨,三是请罪,而两个要点一是时机,二是态度,王爷不妨听我细说。”

“说下去!”

“所谓自责其实就是态度问题,王爷一定要把隋军突袭江夏,占领永兴县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就说自己失察,没有早早发现隋军屯大军在蕲春郡,更,没有料到隋军会这么快进攻江夏,所以被隋军打了个措手不及,态度一定要诚恳,表示愿意承担所有的责任。”

“为什么?”李神符有些不解。

王俊阴阴一笑,“王爷,这其实是天子的责任,是他犯下了战略错误,以为江淮空虚无兵,还派杜伏威进江淮,王爷是在替天子担责,天子岂能不明白。”

“高明!”李神符恍然大悟,竖起大拇指夸赞道。

王俊得意一笑,又继续道:“虽然在失察方面担了责任,但在救援方面一定要为自己分辨,首先我们不是没有救援,既派八千军队南下救援,又派了船只去给李孝恭送粮,结果船队和军队被隋军伏兵包围而全军覆灭,这是事实,王爷一定要说清楚,至于出兵时间上略晚,可以解释为我们的军队部署分散在各个军城内,集结需要时间,这也是我们军队措手不及的主要原因,王爷可以把责任暗推给屈突通。”

“很好,再接着说!”李神符对王俊的解释非常满意,又催促他继续说下去。

“只要把这一点解释清楚,然后王爷再进行请罪,表示愿意承担所有责任,属下相信李孝恭一定会辩解自己无罪,把责任推给王爷,这就和王爷的诚恳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天子心中会支持谁都不言而喻了。”

“说得很好!”

李神符由衷地感叹道:“先生果然高明,令人佩服万分,但不知我什么时候上书天子比较好?”

王俊笑道:“这就是属下说的要点之一了,抢占时机,要让天子先入为主,认可了王爷的解释,再想要改变他的看法就很难了,王爷立即上书,而且是先秘密上书给天子,然后再写一份正式报告给兵部,这样便比较完满了,令人无懈可击。”

李神符点点头,“先生说得对,我立刻动手给天子写奏卷,至于兵部的报告就麻烦先生了。”

“属下明白了,写好后再给王爷过目。”

两人又商议片刻,便各自行动了,当天晚上,李神符便完全按照王俊的方案,给天子李渊写了一份秘密奏报,派人秘密送往长安。

李神符一颗心刚刚落下,但第二天便传来消息,齐王张铉亲自率领五万大军杀到,距离武昌不足二十里,与此同时,武昌县城外的江面上出现了铺天盖地的数百艘战船,隋军水军主力也在江面上封锁了唐军的水上退路。

这个消息令李神符惊慌失措,立刻召集大将商议应对之策,各个大将几乎一致认为,凭借江夏的三万军队就算能守住一时,也难持久,必须立刻向朝廷求援。

李神符接受了大将们的方案,北隋以举国之力来战江夏,又岂是自己一力所能支撑,他立刻写八百里加急快报向朝廷求援。

与此同时,李神符向武士彟下达命令,令他立刻率两万襄阳军队赶来支援江夏。

。。。。。。。。。

武士彟一直在关注江夏的战事,事实上,当他听说李神符取代屈突通主管荆北七郡时,他便感到一丝不妙。

武士彟认识李神符多年,很了解李神符这个人,总体来说比较平庸,和他兄长李神通相差甚远,但仅仅是平庸问题倒不大,关键是李神符非常热衷权力地位,而且私心极重,对任何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之事他都绝不会去做,这样的人迟早会断送了江夏。

武士彟没有看错李神符,李神符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清洗屈突通旧部,众多战功赫赫的的名将也难逃被清洗的命运,就连军中资历极老的殷开山也被调为沔阳郡都尉,统领一千郡兵维持治安。

尽管武士彟心中极为不满,但他也不敢上书天子,说不定这就是天子的暗中授意,让李神符清洗秦王在军中的势力,毕竟这些屈突通的手下大将实际上都是秦王的人,交给屈突通暂管罢了,后来武士彟也打听到李神符在太原也干了同样的事,清洗掉了太子李建成在军中的势力,武士彟这才醒悟过来,天子调离李神符来江夏恐怕是另有深意。

不过,武士彟还是秘密写信给秦王李世民反映此事,李世民却没有回信,武士彟这才完全死了心,冷眼旁观李神符毁掉屈突通辛辛苦苦在江夏打下的基础。

可不管武士彟怎么冷眼旁观,他还是逃不过江夏战局的影响,他接到了李神符的命令,令他三天之内率襄阳军赶到江夏会战。

这让武士彟极为苦恼,一方面李神符是他的上司,他必须听令,另一方面他的两万军进入江夏后,很可能会成为李神符的垫脚石,如果不听从命令,一旦江夏兵败,李神符会把所有的责任推到他武士彟的头上。

武士彟反复权衡,最终他无法拒绝李神符的军令,当天下午,武士彟留下三千军队守襄阳城,他亲自率领两万军队南下江夏,参与江夏会战。

1072。第1072章 王郑野望

早在两个月前,张铉便齐王府兵曹参军刘礼秘密出使洛阳,向王世充转交一封张铉的亲笔信。

在信中,张铉提出了一个建议,一个提醒,建议是隋郑双方联合攻打荆州,郑军攻打襄阳,隋军攻打江夏,事后平分荆北七郡。

而另一个是提醒王世充当心唐军打通南襄道,建议他派重兵布防。

王世充接受了张铉的提醒,立刻再派三万进驻淅阳郡,使淅阳郡的兵力达六万人之众,严防唐军从上洛郡南下。

至于张铉提出双方合剿荆州,王世充却没有任何答复,但不答复不代表他不心动,只是他需要观望,需要等待时机,为此,王世充严守秘密,甚至连兄长王世恽也没有见到过张铉秘密送来的这封信。

时机终于出现了,就在隋军和李孝恭的唐军在富水对峙之时,王世充以视察各地民风为借口,御驾亲至南阳郡,下榻南阳行宫,他又暗中从淅阳郡和洛阳各调两万军队入南阳,加上南阳郡本身一万驻军,使南阳郡的兵力已达五万之众。

只是王世充做得十分隐秘,调来的四万军队都驻扎在南阳郡边缘,使襄阳郡感受不到王世充增兵南阳,王世充同时向襄阳城派去了大量暗探,随时关注襄阳唐军的一举一动。

这天清晨,王世充刚刚起身,两名宫女正在伺候他洗漱,这时,殿外传来宦官的禀报,“启禀陛下,襄阳送来紧急情报!”

王世充精神一振,连忙道:“快快拿给朕看。”

一名宦官快步走进房间,将一份情报呈给王世充,王世充接过情报细细看了一遍,腾地站起身大喊道:“来人!”

两名宫女和送信宦官吓得魂飞魄散,一起跪下磕头,王世充才意识到自己有点失态,便笑道:“朕只是太高兴了,你们起来,速给朕洗漱完毕,朕还有要事处理。”

宫女和宦官战战兢兢起身,连忙替王世充梳洗完毕,王世充穿上一件常服快步走出内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