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战图-第5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宫女和宦官战战兢兢起身,连忙替王世充梳洗完毕,王世充穿上一件常服快步走出内宫,来到了前面的临时御书房。

不多时,相国王世恽、兵部尚书云定兴以及大将军王仁则、王行本、田瓒、郭士衡、杨公卿、张童儿等主要官员和大将纷纷赶来觐见。

“各位爱卿,之所以这么着急把各位召来,是有一件重大之事和诸位商议。。。。。。”

王世充顿挫一下语气,注视着众人卑恭地听自己训话,他很喜欢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朕刚刚接到襄阳快报,武士彟率领两万军队赶赴江夏和隋军作战,襄阳只剩下三千守军,这是我们的机会,朕已屯五万大军在南阳郡,就等着这个机会。”

王世充说是商议,但实际上他早已决定了出兵,只是在细节上想听听众人的意见,众人心里都明白这一点,否则天子也不会南巡南阳郡,在行宫逗留了近半个月,还封锁一切消息,显然就是为了出兵。

王仁则更了解叔父的意图,小心翼翼试探着问道:“既然襄阳郡只有三千人,微臣觉得五万军队就有点杀鸡用宰牛刀了,除非陛下是想。。。。。。。”

王世充笑道:“你说得对,一个襄阳郡怎么可能让我满足,既然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自然要拿到最大的利益,张铉答应给我三个郡,襄阳郡、舂陵郡和汉东郡,襄阳郡我可以接受,但舂陵郡和汉东郡都是山区,人口稀少,山多田寡,更重要是这里没有扩张的余地,所以我不打算要这两个郡,而是南下夺取竟陵郡和南郡,其实竟陵郡要不要也无所谓,不过它是连接南郡和襄阳郡的重要通道,缺了它还不行。”

众人听得目瞪口呆,圣上居然想要南郡,南郡是荆南的核心之郡,襄阳是荆北的核心之郡,这两个郡都想收归己有,张铉会答应吗?

云定兴忍不住道:“陛下,南郡非同小可,是不是先派人和张铉那边沟通一下,以免双方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王世充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冷冷道:“朕也是一国之郡,难道朕做点事情也需要看别人的脸色吗?”

云定兴吓得连忙低下头道:“微臣不是这个意思,微臣是担心双方没有默契,军队在南郡相遇,爆发战争,结果只会白白便宜了唐朝,相信这也是陛下不愿见到的结果。”

王世充的脸色稍和,缓缓道:“朕派人去南郡实查,可能大家都没有想到,隋军还没有进入南郡,只是李孝恭的两万军队撤回了南郡,这就是朕为什么要集结五万大军的缘故,我们不可能这么容易拿下南郡,必须要面对和唐军的一场大战,至于张铉那边,他的目标不是南方,而是河西走廊和陇右,所以有我们成为他和唐朝之间的缓冲,我想他会乐见其成。”

旁边田瓒心悦诚服道:“陛下目光深远,非我等愚臣所及,微臣完全支持陛下的的决定。”

王世充点点头道:“这确实是朕考虑了整整一年的大问题,我们的疆域已经很难扩张,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南,而拿下南郡,整个南方的大门都向我们敞开了,朕不妨告诉诸位一个秘密,拿下南郡后,朕准备将江陵改名为南京,作为我们第二个都城,所以拿下南郡是我们这次南征的重中之重,不惜一切代价,南郡我们势在必得。”

“陛下英明!”众人一起躬身行礼。

王世充当即调兵遣将,五万郑军兵分三路南下,一路由杨公卿率领进攻襄阳郡,一路由郭士衡率领进攻竟陵郡,第三路是主力,由王仁则和王行本率领四万大军进攻南郡。

当然不可能是同步进军,三路大军先集中攻打襄阳城。

两天后,五万郑军在新野县集结完毕,浩浩荡荡杀进了襄阳郡。

襄阳郡丞周廷安以飞鸽传信方式紧急向长安和江夏求救。

。。。。。。。。

在南方的战争中,一年一度的科举在中都和长安结束了,和上一次科举相比,这次科举略显平淡,一是没有比较出彩的人才,其次科举也比较中规中矩,更重要一点,战争的气氛大大冲淡了人们对这次科举的兴趣和关注,这一点在长安表现得尤其明显。

自从隋唐两国在南方进入了战争状态后,整个长安便笼罩一种隐隐的不安和动荡之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物价在缓慢上升,虽然不是暴涨,但支撑力相当大,而且物价是全线上涨,从柴米油盐到衣食住行的各个行业都在价格上涨。

其实这也是必然,一旦爆发战争,必然会耗费大量资源,比如粮食、肉食、生铁、牲畜、布匹等等大宗物资,这些资源都要大量供给军队,在民间自然就少了,物价上涨就难以避免。

不过大家也习惯了这种因战争带来的对生活的影响,但战争的影响绝不仅仅在于物价,更重要在于民众的信心,在于朝野的舆论,当隋军攻占巴陵郡、李孝恭被迫从豫章郡向江夏撤军的消息在朝野传开后,民间一片大哗,唐军北撤江夏,这便意味着唐军东征失败了,街头巷尾到处充斥着对唐军的不满之声。

这天中午,青云酒肆和往常一样挤满了前来吃饭的官员,在三楼一间雅室内,七八名兵部官员正聚在一起小酌,这些官员的职务都不高,郎中、员外郎、主簿、录事、都事都有,众人点了十几个菜,三壶酒,一边喝酒吃菜,一边低声议论着朝政。

一名员外郎问道:“江使君,你的消息最广,现在南方战局到底怎么样了,只听说赵郡王率军去了江夏,但最后结果怎么样,却没有半点消息了,难道现在还在对峙吗?”

这名姓江的官员叫做江庆德,四十余岁,官任驾部郎中,是所有官员中职务最高的一个,而且他和兵部侍郎赵慈景私交颇好,能搞到一些绝密消息。

或许是酒喝多了几杯,头脑有点发热,也或许是众人的期待满足了江庆德的虚荣心,使他觉得不透露点消息就显示不出他的高人一筹。

江庆德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连声冷笑道:“现在居然还在谈李孝恭北撤江夏,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告诉你们,江夏那边早就出大事了。”

1073。第1073章 艰难决定

“使君,到底出了什么大事?”

七八个人都望向江庆德,目光中充满了紧张和期待,江庆德犹豫一下道:“南方的战局情况是被绝密封锁,我也只是偶然听到一点点,我可以给大家透露一点,但这些事听听就行了,可千万不能出去乱说,否则大家都要丢官的。”

“放心吧!我们心里有数,使君快说。”

江庆德这才压低声音对众人道:“江夏的局势非常不妙,听说张铉亲率大军在富水拦截北撤唐军,唐军粮食断绝,李孝恭被迫率领部分军队向西撤退,其余数万大军全部投降了隋军,李神符紧急向朝廷求救,今天上午还传来另一个消息,王世充率领大军杀进襄阳郡了。”

众人面面相觑,这个消息使他们都惊呆了,竟然如此惨败,半晌,一名官员结结巴巴问道:“那朝廷怎么决定?”

“谁知道呢!估计武德殿那边还在紧急议事,谁都没有心思吃饭了。”

江庆德嘟囔一句,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又将酒杯在桌上重重一顿,愤愤道:“王世充那样的小丑竟然也敢趁火打劫,如果朝廷还不出兵,真的没法向天下臣民交代了。”

话音刚落,雅室大门被砰的一脚踢开,冲进了十几名带刀侍卫,身着黑色盔甲,他们便是李元吉麾下的玄武精卫,专门抓捕诽谤、妄议以及背叛朝廷的民众和官员,横行于长安,权力极大,到处偷听民众和官员的谈话,他们就躲在隔壁,正好听到了一群兵部官员的议论。

为首校尉一指江庆德道:“竟敢妄议朝廷,将他们抓起来!”

七八名官员惊得站起身,一起大喊道:“有没有搞错,我们是兵部的官员!”

为首校尉举起一支金令冷笑道:“奉楚王殿下之令监视百官,妄议朝廷者一律抓捕,给我抓起来!”

带刀侍卫一拥而上,这些文弱官员哪里是这群彪形大汉的对手,一个个像小鸡一样被捆绑起来,江德庆气得大喊:“我们没有妄议朝廷,你们不能随便抓人。”

“有什么话去精卫楼交代,给我带走!”

一群文弱官员被带刀侍卫押解着推了出去,整个青云酒肆的官员们都震惊了,李元吉的玄武精卫竟然敢公开抓捕朝官,但大家都敢怒不敢言,没有人敢出头说话,这个时候谁也不想惹祸上身。

官员们默默望着一群官员像鸭子一样被推进一辆密封的马车,马车随即离去,所有人心中都沉甸甸的,堂堂的朝廷命官在吃饭时闲聊几句便被抓走,他们的朝廷竟然已经黑暗到如此地步了吗?

.......

武德殿内,从清晨开始的军政议事已经延续到了中午,但依然没有任何结果,天子李渊扛不住身体的疲惫,已经回御书房稍事休息,而太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依旧剑拔弩张,争论十分激烈,而且谁也不肯让步。

两人针锋相对的根本是在对待荆州的态度上发生了巨大分歧,李建成主张暂时放弃荆州,实施战略收缩,以谈判换回荆州的唐朝军队,但李世民却坚决不同意发放弃荆州,尤其不能放弃荆北七郡,甚至也不能放弃南郡。

兄弟二人第一次在朝堂上撕破了脸皮。

李建成满脸怒容,说出的每一话都掷地有声,“你根本不知道朝堂的财政困难,左藏内空空荡荡,铜钱存量不足十万贯,朝堂官员上个月的薪俸都没有发放,巴蜀各县的仓库都被搜刮一空,连义仓的粮食也被挪为军用,陇右三郡的蝗灾无法扑灭,也无钱粮赈济灾民,现在各地的军队天天向朝廷催粮催钱,户部为此焦头烂额,外面物价飞涨,民怨沸腾,我们的财政已经困难到了这个地步,哪里还能再支撑一场大战,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学会收缩,等度过难关后再考虑夺回荆州,这才是明智之举。”

这时,新任户部尚书豆卢宽也出列道:“秦王殿下,微臣也认为太子殿下所言有道理,战争归根到底是国力之战,现在我们的国力无法支撑这场战争,和北隋打下去也是必败无疑,那时还会耗费更多的钱粮,只会使朝廷更加困苦,就不如放弃荆州,实施战略收缩,励精图治,积蓄力量。”

不仅豆卢宽明确支持李建成,就连窦琎、陈叔达和裴寂也纷纷表态支持李建成,他们都是相国,肯定是站在朝廷的立场说话,朝廷财政日益艰难,每个人都感受很深,他们都知道国力已经无法再支撑战争打下去了。”

李世民见所有人都反对自己,他又转头向刘文静望去,“刘相国也认为我们应该放弃荆州吗?”

刘文静是李世民的支持者,他沉默了半晌道:“微臣理解殿下的苦衷,一旦退出荆州,全军的士气将陷入低迷,军心很可能会崩溃,天下人也会唐朝彻底失去信心,后果非常严重,但形势比人强,不是微臣不支持殿下,而是真是我们的国力无法再支撑下去,不得不退让,再打下去,长安的物价就会彻底失控,我们将失去民心,军心和民心之间,微臣更看重后者。”

争辩到最后,李世民已经没有支持者了,他显得十分形影孤单,心中十分苦涩,难道真要放弃民心支持着他们的荆北七郡吗?想到苦心经营多年的江夏郡就这么丢掉了,他心中异常痛苦,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时,一名宦官在堂下高声道:“圣上有旨,宣太子殿下、秦王殿下以及陈相国去御书房觐见,其余大臣可先回去休息。”

众人终于松了口气,正午已过,大家都饿坏了,看来圣上是要调解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了,众人便各自散去。

李建成三人来到了武德殿后面的御书房内,他们先用了午饭,这才走进宽大的房间里,李渊已经休息了近一个时辰,体力渐渐恢复,他见三人进来,便摆摆手道:“你们坐下吧!”

李建成和兄弟李世民始终没有说话,两人就像看不见对方的存在,尽管他们只是因为治国理念不同,但针锋相对的激烈争论还是让他们兄弟有一点反目为仇。

这也是李渊把陈叔达请来的主要原因,陈叔达能在关键时刻缓解御书房中的气氛。

陈叔达心领神会,很自然地坐在兄弟二人中间,将他们兄弟隔开。

李渊取出一卷书信,缓缓道:“这是李神符给朕的密报,报告中的内容还是比较客观可信,从这份报告朕大概明白江夏战役的前因后果,也知道荆州的结局会是什么,朕不想说世民的想法就是错误,但从北隋备战近半年,并不惜用一切手段来隐瞒江淮屯兵来看,张铉夺取荆州已是势在必得,最多一个月我们的军队就会被全歼于江夏,朕也不想承认这一点,但从富水一战来看,无论天时地利人和我们都失去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止损,退出荆州虽然让人伤感,但我们也只能面对现实。”

李世民紧咬嘴唇,父皇的表态无异于最后的宣判,将他最的后一线希望也掐断了,李世民脸上表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

李渊看了他一眼,又微微笑道:“世民也不必太失望,虽然我们失去了荆州,但或许能从别的方面补回来。。。。。。”

李世民心念一转,竟脱口而出,“王世充!”

李渊缓缓点头,“王世充进攻襄阳,甚至野心勃勃想进攻南郡,据说还是张铉建议王世充攻打襄阳,朕就觉得奇怪,难道襄阳对张铉就那么不重要吗?明明自己可以拿下来,为什么把这么重要的战略之地送给王世充,想扶持王世充坐大?前几年或许有可能,但现在。。。。。。”

说到这,李渊看了一下三人,最后目光落在陈叔达身上,他不想一个人说,也希望陈叔达接着自己说下去。

陈叔达会意,沉吟一下道:“陛下的意思是说张铉是刻意将王世充拉进这滩浑水?”

李渊笑道:“朕和张铉打了这么多年交道,也算是比较了解他了,此人做事一向是先予后夺,这一次也不例外,他迟迟不进江陵就是要把王世充引入荆州,然后由我们来和王世充血拼,借我们之手击溃王世充,最后他来灭掉王世充,夺取洛阳,这种手法和让我们对付刘武周完全一样。”

一直沉默的李建成缓缓道:“父皇的意思说,让张铉自己去对付王世充,不再刘武周的重蹈覆辙?”

“错了!”

李世民在一旁冷冷道:“父皇说得很清楚,虽然失去了荆州,但可以从王世充这里补回来。”

1074。第1074章 权限扩大

李渊点点头,“世民说得不错,朕确实有此意。”

“可这不就正好落入了张铉的圈套吗?”李建成着实不解,既然父皇看透了张铉,为何还要中对方之计。

李渊淡淡笑道:“张铉只是让我们去收拾王世充而已,但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完全由他来决定,我们也可以有所收获,更重要是,痛击王世充可以扭转我们在荆州失利的不良影响,这就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说到这,李渊望向次子李世民,“皇儿明白朕的意思吗?”

李世民当即跪下道:“请父皇给儿臣一个月时间,儿臣会拿下淅阳、南阳和弘农三郡,如果有可能,儿臣还会一鼓作气再拿下淯阳和襄城二郡。”

李渊点了点头,“朕给你十万大军,再让屈突通为你的副将,给朕灭了王世充,不要让朕再失望了。”

李世民心中大喜,父皇竟然复用屈突通了,这就说明父皇已经在变相地承认了错误,但李世民不敢有任何表露,他低下头道:“儿臣绝不会让父皇失望。”

李渊又对李建成和陈叔达道:“和张铉谈判之事朕就交给你们二人,你们商量一下,立刻派人去江夏和张铉谈判,只要人能回来,其他都可以放弃。”

李渊已经想开了,保住军队才是至关重要,其他土地、人口、物质都不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