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行重在到位-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保证完成任务,这是执行到位的第一大要点。其含义是:对上级布置的任务,能不折不扣地全部做好。
  那么,怎么做到保证完成任务呢?首先必须明确一个理念:
  “做好了,才叫真正做了”。
  这是针对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而提出的鲜明观点。
  在工作中,当上级向下级问及某件工作时,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回答:
  “我已经做了。”
  但如果继续追问下去:
  “有效果和结果吗?问题解决了吗?”
  务很多人却回答不上来。
  这就是只停留在“做”的层面,而要保证完成任务,则必须完成从“做”到“做好”的转变:
  每做一件事,都要有结果,都要达到预定的目的。
  换句话来说:只有做好了,才叫做了。
  “小球转动大球”是世界外交历史上十分著名的一个案例:20世纪70年代,中国利用乒乓球这一“小球”,进行外交,使冻结多年的中美关系得到化解,从而转动了“大球”。
  谈到“小球转动大球”,在人们印象中,这主要是毛泽东、周恩来等伟大人物在起作用。这当然是毫无疑问的,但其中,还有一些优秀的幕后执行者,正因为有他们的努力,才共同创造了“小球转动大球”的奇迹。
  在这些优秀执行者中,毛泽东的护士长吴旭君就是其中一位。
  解放后,中美关系一直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
  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中国派团参加了比赛。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和美国球员科恩结下了很好的友谊,并互赠了礼物。
  这一举动顿时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些报道也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注意,每天他都会详细阅读有关世乒赛的报道。
  面对媒体的采访,科恩表达了想和队友一起访问中国的愿望。
  很快,北京就收到了来自名古屋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报告,报告中希望能够批准美国乒乓球队近日访华。
  但外交部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于是和国家体委联合起草了一份关于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并将这份报告送到了毛泽东手上。
  文件送达后,毛泽东一直在思考,因此迟迟没有作出决定,直到4月6号世乒赛结束的那一天,实在不能再拖下去了,他才同意了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并将批示后的文件让自己的护士长吴旭君退给了外交部。
  外交部将这一指示传达给了在日本的中国代表团,当时已经是下午4点多钟。
  当天晚上,毛泽东吃了安眠药准备睡觉。11点多钟,吴旭君发现主席已经十分困倦,趴在桌子上昏昏欲睡。
  突然,她听到毛主席嘟嘟嚷嚷说起话来,吴旭君开始并没听清毛主席在说什么。于是她赶紧认真听,听了一会儿才听出,毛泽东的意思是要她打电话给外交部的王海容。毛泽东用低沉而含糊的声音说:“邀请美国队访华。”
  吴旭君一下子愣住了,主席的意思可跟白天退走的那份文件恰恰相反啊。
  而且主席曾经跟她交代:“吃过安眠药以后讲的话不算数。”
  这可该怎么办?再过几十分钟就是4月7号了,世乒赛就该结束了,明天一早说不定美国队就回国了,这样一来,绝好的机会可能就错过了。
  但如果照主席说的话办,显然又和白天文件的精神不符,万一办错了,美国队真的来了,那可怎么办? 
  

保证完成任务(2)
但想到主席一直非常重视和关注中美关系,加上最近他对世乒赛报道的关注,她想主席可能确实在最后一刻改变了主意,重新作出了决定。
  那么,这到底是毛主席在清醒状态下作出的决定,还是在吃安眠药以后不清醒时的想法呢?换句话来说,毛主席刚刚说过的话,算数还是不算数呢?
  经过反复询问、再三核实,最终她确定这是主席在清醒的状况下作出的决定。于是,她立刻起身往值班室跑,用电话传达了毛泽东的最新决定。
  就这样,由于在世乒赛最后一天最后一刻的这个决定,中国用“小球”转动了中美关系这个“大球”,成为了中美关系“破冰”的最好时机。
  毫无疑问,“小球转动大球”,首先来自毛泽东的英明决策。但是,假如没有吴旭君的执行到位,会达到这样的效果吗?
  恐怕很难。
  那么,吴旭君执行到位的做法,给我们以什么启示呢?
  (一)彻底对工作的结果负责。
  如果照一般人的做法,既然主席交代过“吃过安眠药以后讲的话不算数”,那么就应当严格遵守,即使主席这时作出决定也不能完全当真,甚至为了保险起见,可以等到第二天早上主席睡醒后问清楚再执行也不迟。
  但是,吴旭君没有这样做,而是以最好的方式,将这一任务执行到位了。因为她明白:毛主席的一句话,牵涉到大的方针、政策,绝对不能仅仅有过去一些规定,丧失了对目前任务的执行效果。所以,她才会想尽一切办法,将这一任务执行到最圆满的程度。
  (二)全面正确理解领导的意图。
  这是执行到位的一个基本但十分重要的要求。许多人执行不到位,就是由于将领导的意图理解错了。
  领导意图有时是明显的,有时全面理解领导的意图却有难度。但是,再有难度也要摸清,否则,就失去了执行任务的基础。
  在这个故事中,要正确理解和执行毛主席的真正意图,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毛主席当时做的决定否定了白天的决定,而且以前也说过吃过安眠药后的决定不算数。面对这样一个难题,吴旭君没有回避,而是对主席的意图进行反复核实,最终保证了准确无误。
  (三)不是机械执行,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执行。
  机械地执行就是死按某个规定办,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执行,就是在负责任的情况下,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和验证,主动找出正确的办法,最终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吴旭君的做法,就是没有死守“毛主席吃安眠药后做的决定不算数”的规定,充分运用智慧,真正做到了执行到位。
  (四)懂得及时执行的重要性,绝不错过机会。
  很多执行者遇到难以理解领导意图的情况,往往采取“拖一拖,看一看”的方式,但机会往往是稍纵即逝的。等到你“拖一拖,看一看”,摸清了意图,机会却丢掉了。那时,摸清了意图又有什么价值呢?
  正因为吴旭君执行任务不拖、不等,所以才没有因为自己的耽误而错失机会。
  一个最优秀的执行者,必然也是及时保证执行到位的人!
  一个崇尚“做好了,才叫做了”的执行者,必然是最优秀的执行者!
  不是“做事”,而是“做成事”
  保证完成任务的另一个关键,就是必须从“做事”到“做成事”。
  做事并不难,人人都在做,天天都在做,难的是将事做成。
  做事只是基础,而只有将事做成,执行才算完成、到位。
  “做事”和“做成事”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我们先来看一个台湾著名作家刘墉教育女儿的故事。
  有一天,刘墉和女儿一起浇花。女儿很快就浇完了,准备出去玩。刘墉叫住了她,说:
  “你看看爸爸浇的花和你浇的花有什么不一样?”
  女儿看了看,觉得没有什么不一样。
  

保证完成任务(3)
于是刘墉将女儿浇的花和自己浇的花都连根拔了起来,女儿一看,脸就红了,原来爸爸浇的花水都浸透到了根上,而自己浇的水仅仅只将表面的土淋湿了。
  刘墉语重心长地教育女儿,做事不能做表面功夫,一定要做彻底,做到“根”上。
  执行其实也和浇花一样,如果只是简单地做事,不用心,不细致,不看结果,只是敷衍了事,那就等于在浪费时间,做了跟没做一样。
  只做事,而不是做成事,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很多人看起来一天到晚很忙,似乎有做不完的事,但却忙而无效:事情都没有结果。
  如果一个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人员每天忙着推销,却不看对象、不问方法,看起来是在“做事”,但结果可能是一件产品都销售不出去。
  如果懂得“做事”只是基础,“做成事”才是目的,就会想办法,既看过程又看结果——不仅推销了,而且全都推销出去了。
  只做事而不是做成事,对任何单位和企业的发展来说都是致命的,还会培养出一支涣散、没有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团队。
  要想从“做事”到“做成事”,首先要做到的是:任务一旦明确,就必须做成,不允许用任何借口和理由来拖延;另外,要善于变通,用智慧保证执行的完成。
  按时、按质、按量
  任务完成,必须达到三个标准:按时、按质、按量。三者缺一不可。
  按时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绝不拖延,按质就是要保证质量,不能偷工减料;按量就是必须达到规定的数量,少一个都不行。
  我们不妨看一下上海著名的锦江饭店是如何根据这三大标准来确保完成任务的。
  1977年11月4日,锦江饭店接到一项紧急任务:
  “巴基斯坦齐亚?哈克将军一行75人,由于气候恶劣,专机难以在北京降落。经磋商,决定改由上海着陆。现在专机正向上海飞来,两小时后到达,请立即做好迎接准备!”
  只有两小时,时间非常紧迫,但一点都马虎不得,不能出任何差错,该怎么保证圆满完成接待任务?
  当时的经理任百尊一放下电话,第一件事就是组织接待班子。他召集得力干将开会,指示所有工作必须在两小时之内完成。
  “大家听清楚了,两小时后车队就要到达上海,所以我们的工作必须在120分钟之内完成。这么庞大的国宾队伍需要75套客房,由一百辆轿车组成的迎宾车队,供一二百人用膳的国宴……这一切必须在两小时内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命令一下,全体动员。距离两小时还有十分钟时,任百尊准备检查,他先来到客房。
  推开房门,他仔细打量,只见地上、四壁、平顶均一尘不染,床面平挺、毛毯平顺。
  他点了点头,又审视了一下床头的插花,只见那些花枝枝含苞、造型新奇、典雅大方。
  当检查完所有的客房,看到服务员已微笑着各就各位准备迎接贵宾时,任百尊满意地笑了。
  这时,厨师长也通过电话报告:厨房一切就绪。任百尊看了一下表:离120分钟还差5分钟。
  当所有准备工作都就绪时,任百尊接到电话:
  “国宾车队已到达淮海路茂名路口,两分钟后将进入客房。”
  齐亚?哈克将军一行入住锦江饭店后,对饭店的各方面服务非常满意,赞不绝口。到那一刻,任百尊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事后他说:
  “接待元首国宾大抵都是如此紧张,一般这样的接待任务都有这么几个特点:规格高,任务急,时间紧,因此要求大家都像打仗一样,而且必须兵贵神速。”
  仅仅用两小时,完成如此高规格的接待任务,对任何一家饭店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如果没有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团队精神,没有每个人“按时、按质、按量”保证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做到万无一失是不可能的。
  

保证完成任务(4)
“按时、按质、按量”是保证完成任务的核心。这三大标准,不仅仅要成为制度,成为单位和企业的文化,更要刻进每个员工的心里。
  这样一来,不管接到任何任务,员工都会自觉地首先对时间、质量和数量进行规划,然后有节奏、有步骤地去执行,保证任务的完成。
  敢对“死命令”负责
  当执行难度很大但又关系重大的时候,就要敢于对“死命令”负责。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任务的完成。
  熟悉长征历史的人,一定不会忘记“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胜利夺取泸定桥,就是敢于对“死命令”负责的结果。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军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
  5月26日上午,毛泽东等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决定。5月28日,红四团接到命令:“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要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纪录。”
  接到命令后,红四团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
  当时一百来米的泸定桥已经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敌人密集火力,严密封锁着泸定桥桥面。为了突破封锁,当天下午四点,由23名红军战士组成的夺桥突击队开始冒着枪林弹雨,向桥头发起了猛攻。
  在23名战士的冲锋陷阵之下,红军队伍很快就冲过了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桥。整个战斗惊心动魄,但只用了2个小时。“飞夺泸定桥”的成功,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想借助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
  有人评价说,“飞夺泸定桥”是毛泽东用兵最狠的一次。为了完成“死命令”,240华里的山路,红军是跑着完成的。不仅如此,在跑完240华里的山路后,红军立刻就投入了战斗。
  但就是这种敢于对“死命令”负责的精神,让夺取泸定桥的胜利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死命令”有时看起来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往往事关重大甚至决定了生死存亡,这时候,就要敢于对“死命令”负责,用尽一切办法,保证完成任务!
  第六章以合适投入获得最大成效
  执行到位,不仅要看结果,也要看投入产出。
  同样的执行,运用的方式和方法不同,投入的成本就有很大的差异,效果也有很大的不同。
  真正到位的执行,是能够以合适投入获得最大成效的执行,这是执行到位的第二个标准。
  “会道的一缕藕丝牵大象,
  盲修者千斤铁棒打苍蝇”一次,我到云南昆明培训职业经理人。利用空闲时间,我去了一趟著名的圆通寺。在圆通寺门口,我看到了一副至今印象还十分深刻的楹联:
  “会道的一缕藕丝牵大象,盲修者千斤铁棒打苍蝇”。
  这副楹联对我触动很大,表面上看,楹联似乎说的是修行的事,但实际上,它却可以联系到方方面面。
  在执行中,它正好说明了“以最合适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这个观点。
  “会道”可以做多种解释,如善于修炼、能切中要点、会思考、有方法、善于解决问题等,从而达到以小搏大、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第
  二
  单
  元
  执
  行
  到
  位
  的
  三
  大
  要
  点执行重在到位第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保证完成任务(5)

  章
  以
  合
  适
  投
  入
  获
  得
  最
  大
  成
  效“会道的”和“盲修者”就好比两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