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营养师-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杜郎中在家吗?”

杜诚和陆氏刚从罗莎丽亚那边回来,就听见有人喊他。

“是大力娘啊?”陆氏赶忙笑脸相迎,这是当初吃苍耳子中毒的大力的母亲,自从杜诚救了大力又不肯收额外的谢礼,靠给富家小姐梳各式花样头的大力娘,就帮陆氏介绍了不少做绣品的活,可以说,这些日子医馆生意不少,家里能掀开锅还全靠大力娘帮忙。

“这回我可是来找杜郎中的。”大力娘不是一个人来的,身边还有个抱着孩子的年轻妇人。

“这是王家娘子。”大力娘介绍,“她家的豆豆最近总是舌头痛,你给看看。”接着又对王家娘子道:“杜郎中给小孩看病是最拿手的,让他看看,准错不了。”



第十章 咸鸭蛋

其实杜诚也并不是专攻儿科,但在这时他也不会去解释,先看病人要紧。

病人自然是王家娘子抱着的那个叫豆豆的孩子,杜诚刚去看这孩子,王家娘子就熟练地轻掰开儿子的嘴,方便杜诚检查。

豆豆的口里的皮和舌头上都有些溃烂,还长着一片片白膜。“是鹅口疮。”杜诚下了诊断。

“唐郎中也是这么说。”王家娘子点头,也不隐瞒之前看过别家郎中,“不过唐郎中开的是药粉,一给豆豆抹上他就嫌苦,往外吐,还哭。”唐郎中的药可不便宜,但一岁大的孩子怎知心疼钱,你骂他也不管用。

“你这有没有喝的汤药?”一下灌下去多省事,王家娘子打的是这主意。

“鹅口疮确实应该是上药粉的。”杜诚实事求是的答道。

“那我还不如再找唐郎中继续拿药呢。”王家娘子不大高兴,毕竟唐郎中更让人信任。

“你先让杜郎中试试怎么啦?”大力娘也不大高兴了。

王家娘子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但也有些不情愿,只怕浪费钱。

“这样吧,我先给豆豆上点药粉,如果他不喜欢这药粉,还是往外吐的话,这次诊金我就不收你的,如何?”杜诚想出个折中的办法。

“那行。”看自己没什么损失,王家娘子一口答应了。

杜诚给豆豆诊过脉,去后面捣碎些药粉拿过来,小心翼翼地给豆豆涂上,豆豆抿抿嘴,不但没吐,居然还笑了。

王家娘子又惊又喜,大力娘更是得意:“我就说嘛,杜郎中的医术可是这最好的。”

“那就先抓几帖药吧。”王家娘子下了决定。

“这一帖药就差不多了,饭后上药,一日三次,一次少许,七到十天就可以全愈。”杜诚对鹅口疮也是有经验的,“请问,豆豆是不是爱咬手指?”

“对。”王家娘子点头,这个郎中是怎么知道的?

“那就对了,”杜诚胸有成竹地微笑,“他的鹅口疮就是接触了不干净的东西,以后注意不要让他咬手指,勤洗手,多用淡盐水给他漱口,就不会再复发了。”

看杜诚说得头头是道,王家娘子也信了七八分,“这药多少钱?”她只担心价钱了。

“二文钱。”杜诚把价钱算给她听。

“什么?!”王家娘子叫了起来。

“你看,冰片,明雄黄,枯矾,明白矾,”杜诚又再算一遍,边算边解释,“我没多要钱。”

“不用算了,我相信你。”王家娘子拿出二文钱,其实她刚才吃惊不是嫌药价贵,而是吃惊它的便宜,同样一帖药,唐郎中那里可是二十文啊!

……

“王家娘子第五天就上门致谢了,豆豆已经没事了。”帮罗莎丽亚洗碗时,陆氏说起这事,看儿子的目光充满了骄傲。

“你用什么办法让豆豆不吐药的?”罗莎丽亚也好奇,口腔溃疡最难受的就是上药时刺激痛了,大人都不好受,何况小孩子。

“这多亏了罗姑娘的帮忙。”在一旁整理柴禾的杜诚回答。

“我?”罗莎丽亚可不记得自己有帮忙过。

“罗姑娘曾经说过,食糖也有消炎的功效,还能促进伤口愈合,所以我在给豆豆配的雄巩梅冰散中,加入了研成细未的冰糖。”杜诚解释原因。

“这样啊。”有冰糖在,难怪孩子不再排斥上药,举一反三,这个杜诚挺聪明的。

……

天气越来越热,罗莎丽亚又熬了绿豆粥,配上腌好的咸鸭蛋,又是一道美味。

到未时(下午1点)以后,客人少了,罗莎丽亚等人才坐下吃午饭,吃得也是绿豆粥配咸鸭蛋。

“这咸蛋真漂亮,而且每只都这么多油。”大丫看这咸鸭蛋,着实喜欢,“姐姐你是怎么做到的?”大丫有心求教,她已经十三岁,就快许人家了,若有一手好厨艺,到婆家后也不至于让人小瞧。

“这一坛鸭蛋有50个,”反正有杜诚帮她搬动,索性一次多腌了点,“配上盐1斤半,花椒2钱,茴香2钱,白酒2两。把鸭蛋洗净,晾干,放入坛内。再把盐,花椒,茴香加水煮沸,放凉后加入白酒,倒入坛内。水量以刚好淹没鸭蛋为宜。坛口密封好,经20天就腌成了。”

“20天就可以了?”大丫再问道,“我们家腌咸鸭蛋只放盐,是不是因为这样才腌不好?可不可以不放酒?”

“放酒是为了出油快,出油多。如果你不愿放酒,就需要多腌制一段日子。不过一定要加足食盐,而且盐水一定要没过鸭蛋,不然不出油。还有,不管哪种腌制方法,盛蛋的坛子都要用开水烫洗干净,这样保存时间才长。”罗莎丽亚嘱咐道。

女孩子们说完,杜诚才开口问道:“咸鸭蛋也可以当药材用?”

“正确说,是鸭蛋也用药用价值。”罗莎丽亚先纠正再解释,“其实鸡蛋和鸭蛋成分基本上一样,不过鸭蛋质粗,而且比鸡蛋腥味重,所以才需要腌制,使风味更佳。但在药用价值上,两者还是有区别的。鸭蛋性甘,咸,凉。其主要功效为滋阴,清热。用于阴虚所致的咳嗽,咽干痛,以及肺胃虚热所致的口渴咳嗽。所以暑天吃咸鸭蛋,既是药补又是食补。”

杜诚点头记下,然后再问:“那鸡蛋呢?”他倒是求学心很强。

罗莎丽亚却卖个关子:“这个下会再说。”看杜诚隐约有些失望,她又道,“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关于鸭蛋的偏方。”

杜诚精神一振!

“先煮银耳三钱,后打入鸭蛋一只,加入适量冰糖食用。治疗阴虚肺燥引起的咳嗽,咽干口渴之症。”罗莎丽亚说道。“不过切记,鸭蛋不可和鳖肉、李子同食。”

“为什么?”对药物的禁忌杜诚熟知,食物却是门外汉了。

“鸭蛋清热,多食发冷气。李子散热,鳖肉凉血,同吃的话,自然受不了。”罗莎丽亚严肃地说道,不光是药物,饮食上也得注意。

“阴虚者可食,反过来阳虚者就忌之。肺热者可食,肺寒者就忌之。”杜诚医术没白学,一点就透。

“正是。不过暑天一般人都是燥热,加上出汗多,有咸鸭蛋补充盐分,也是可取的。”罗莎丽亚解释她腌制咸鸭蛋的原因,普通人吃了是有利无害的。

……

正当杜诚边帮罗莎丽亚准备晚饭,边继续探讨医术时,一个妇人抱着个孩子哭哭啼啼来到粥铺前。

妇人看看众人,将视线停在杜诚身上,开口问道:“你就是杜郎中?”粥铺还没到用餐时间,帮忙的人里又能杜诚一个男人,其实很好认。

“我就是,你有事,是不是孩子…?”杜诚本来想问是不是孩子哪儿不舒服,但又想到这儿可不是医馆,随便说人孩子“有病”,可不好听。

妇人却如同见了救星,“你是杜郎中?你会治小孩舌头的病?”

“是王家娘子告诉你的吧?”杜诚了然,在长安城,他总共就只给一个孩子看过舌头,当然也治好了。

妇人点头:“我家小元,我家小元…”却是未语泪先流。

来求医看病的,哪个不痛苦,陆氏母子见多了,也懂得如何应对这场面。

那妇人在陆氏的温言劝慰和引导下,说出了儿子的病情,她姓杨,夫家姓卢,乃是三代单传,自从去年生下了小元后,家里本是喜气洋洋,小元这孩子也招人喜爱,八个月就能开口叫爹娘,听见旁人读书,不懂意思也能学上几句,任人见了都夸这孩子,将来定能考个功名,光宗耀祖。

卢家也是对这孩子满怀希望,哪知两个月前,小元突然不爱说话了,而且舌头发硬,逐渐吃奶都困难起来,接着哭叫也没了声音。全家慌了起来,带孩子四处求医,可一点效果也没有,原有的一点家财也花得差不多,为了能让孩子继续治病,现在不光是小元的父亲,连年过半百的祖父母都外出挖野菜,干零活。

附近的人虽然同情他们家,但私下都认为小元肯定是哑了,一家人更是心如刀割,发誓就是倾家荡产,也要小元重新开口说话。

今天上午,杨氏带着小元在河边洗衣服,碰上了王家娘子,王家娘子看小元这样也着实可怜,又想到自己儿子,便向杨氏提到了杜诚。

由于王家娘子家里还有吃奶的孩子等着,就和她约好下午带她到杜诚的医馆,可好不容易碰上一线希望,杨氏又哪里等得起,便自己抱着孩子一路打听过来了,先找到医馆,没人,再打听,才知杜诚去了粥铺帮忙,又找了过来。

其实当杨氏知道杜诚一直在粥铺帮忙,而医馆却门可罗雀时,也犹豫过,这样的郎中能信吗?但一来王家娘子有例在先,二来病急乱投医,实在不想放弃。

众人听杨氏的诉说,都过来看小元的舌头,果然孩子半张着嘴,可隐约看见里面舌头肿胀。

对医术,众人里还是杜诚首屈一指,他观察病儿,再诊脉,确定了病症,“这是木舌。”



第十一章 糯米凉糕

木舌之症,杜诚也是第一次遇见。但杜诚祖父的行医笔记中曾有记载:木舌,其症状为小儿的舌头肿胀发硬,麻木不灵活,转动困难。该病因多是内里有热。

杜诚用木通,生地,黄连,甘草,灯心煮成泻心导赤汤,给小元服下。

数日后,小元舌头的肿胀消除,再次开口说话。一家人喜极而泣。

杜诚看卢家为治病而家境困难,说什么也不收这次的诊金。卢家着实过意不去,制了个“再世华陀”的匾额,敲锣打鼓送到杜家医馆。

这动静惊动了四邻,杜诚“神医”的名号也传了出去,杜家医馆转眼间从门可罗雀变成了门庭若市。

杜诚也挺争气,不但对医者有耐心,诊金也不多收,药到病除更是想当然的,连半夜有急诊也照看不误,杜家医馆的口碑就这么打响了。

杜诚忙上了,陆氏自然也没了空闲,母子二人再抽不开身帮罗莎丽亚的忙。

罗莎丽亚毫不介意,反倒挺开心。杜诚本身就是学医的,让他在粥铺洗碗,劈柴,那才是屈才呢。而且现在已经入秋了,要是干得好,今年冬天至少陆氏母子可以租间砖瓦房,买上几斤炭,暖暖和和过冬了。

***

入了秋,就是秋雨绵绵,露天粥铺便有好几天不能营业。

不过罗莎丽亚也没闲着,太白居也有近一个月没推出新点心了,正好趁现在推陈出新。

利用现成的糯米和果料,罗莎丽亚做了一款糯米凉糕。

原料:糯米,青红丝,红豆馅,糖粉。

1。把糯米蒸熟,晾凉。

2。用湿屉布(事先拧干)将熟糯米揉匀,分成三块。

3。拿一块案板,用水冲湿,铺上一块熟糯米饭,抹上一层豆馅,再铺上一层糯米饭,又抹上一层豆馅,再铺上一层糯米饭。共是三层米饭二层豆馅。

4。铺好第三层糯米饭后,用一块湿屉布盖在上面,用手拍平。

5。撤出屉布,撒上青红丝。

最后,罗莎丽亚把凉糕端到柜上,告诉大丫:“卖的时候注意,用刀沾上水,顺边从上往下切,放到荷叶上,再洒上糖粉。”

……

过了两天,天气终于放睛了,而且看样子,至少今天一天不会再下雨了。

罗莎丽亚起早煮好粥,正准备等大丫她们来了,一块将桌椅板凳摆好,就可以重新营业了。

等了一会儿,是二丫先急匆匆跑来,没等罗莎丽亚开口,便对她说道:“罗莎姐姐,快去看看吧,杜郎中那边出事了,来了好多官差,要封他的医馆!”

。。。。。。

罗莎丽亚赶到杜诚的医馆时,这里已经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看热闹的人,仗着自己身手灵活,罗莎丽亚挤到前面,正看见大力娘也在,便过到她身边,向院里看去。

杜诚母子和衙门中人都在院子里,面对众人,杜诚的态度却是不卑不亢,他抱拳对一个文官打扮的人说道:“唐医监,药食同源确是医书所记载,杜诚虽用食物用药,但病人确实治好了,怎么能算是用假医术招摇撞骗呢?”

年过五十,但精神依然抖擞的唐医监扬扬手中的药方,冷笑一声,才开口道:“什么药食同源,一派胡言,病人找你是抓药的,你不给他开药,却开什么银耳,鸭蛋,可见你根本不会看病。既然不会看病,这医馆自然该封。”

罗莎丽亚听明白了,起先她还真以为杜诚出了医疗事故,才让人封医馆的。结果却是她的偏方惹的是非,自感责无旁贷,罗莎丽亚准备站出来,杜诚这时也看见她了,却向她微微摇头,示意她不要轻举妄动。

罗莎丽亚也知道在这时代女子地位低下,公共场所根本没有说话的份,也担心此时开口会适得其反,害了杜诚,所以有点犹豫。

但有人没给她犹豫的时间,趁罗莎丽亚分神,一双手在她背后狠狠一推,将她推出人群!

看罗莎丽亚要跌倒,杜诚总算眼明手快,抢上前扶住她,“罗姑娘!”

“我没事。”罗莎丽亚缓了一下,才答道。杜诚放开手,心里仍砰砰乱跳,就算面对官差,也不如罗莎丽亚遇险让他紧张。

罗莎丽亚缓过神来,自然要先找出那幕后“凶手”。

“凶手”倒是敢作敢当,不用罗莎丽亚找,随后便跳了出来,还指着罗莎丽亚先发制人:“唐医监,还有这个丫头,她也说食物可以治病,把她一块抓起来!”

罗莎丽亚一看,这“凶手”还真是熟人,正是之前没租成她房子的赵家婶子。

赵家婶子得意洋洋,可让她找到报仇的机会了,都是这个小丫头害的,害得她好好的屋子整整两个月没租出去,后来好不容易租出去了,一个月租金才四百五十钱,这损失多少啊!都是这个丫头害的。

“唐医监,就是这个丫头,她卖点心和粥,还说吃了可以治病,这就是骗人,你赶快把她抓起来!”赵家婶子恶狠狠地指着罗莎丽亚,自觉甚是扬眉吐气,之前她担心这丫头有陈家大少爷当靠山,不敢轻易招惹,但这些日子陈惜光都没露面,听说已另有新欢,自然没了顾忌。

被一个市井小民指挥,唐医监表情不悦,但他也听过罗莎丽亚用绿豆甘草治好苍耳子的事情,这更犯了他的忌讳,所以仍严肃对罗莎丽亚问道:“你果真用食物治病吗?”

杜诚将罗莎丽亚护在身后,先一步开口道:“唐医监,是我告诉罗姑娘,食物可以治病的。”不管什么事,他不能让罗莎丽亚担责。

“是我说的。”罗莎丽亚不顾陆氏的阻拦,开口说道,她怎能让杜诚一人承担。

不用权衡,唐医监就把罪过都归在杜诚身上,“枉你身为医者,不但自己拿食物蒙骗百姓,还鼓动他人和你一道,我身为医监,今日定要封了这医馆,免得你再去害人!”然后转过头对一名官差道,“郭捕头,请将这家医馆封了。”

“唐医监,”杜诚急道:“杜某虽然用食物治病,但也是因为药食同源,何况病人确实好了,你怎么能说我害人呢?”

“什么药食同源?”唐医监不屑,“唐某出身杏林世家,自幼熟读医书,从未见哪位名医说过药食同源的话。”

“如何没有?”杜诚本来想进屋去拿医书,但被官差拦住,只能背给唐医监听:“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