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区域经济学原理-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52。李具恒,李国平。区域经济广义梯度理论新解'J'。社会科学辑刊,2004(5)。
     53。魏敏,李国平。梯度推移粘性:一个引致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J'。探索,2004(5)。 
     54。王育宝,李国平。再论西部大开发理论基础的构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5)。
     55。李具恒,李国平。基于广义梯度理论的西部发展战略新模式'J'。开发研究,2004(6)。
     56。魏敏,李国平,王巨贤。我国梯度推移粘性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J'。当代财经,2004(8)。
     57。魏敏,李国平。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梯度推移粘性研究'J'。经济地理,2005,25(1)。 
     58。魏敏,李国平。要素非均衡集聚视角下的梯度推移粘性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5,21(3)。
     59。魏敏,李国平。基于区域要素极化式聚集的梯度推移粘性研究'J'。财贸研究,2005(3)。 
     60。魏敏,李国平。基于区位引力场下的区域梯度推移粘性分析'J'。科研管理,2005,26(6)。
     61。王育宝,李国平。狭义梯度推移理论的局限及其创新'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6(5)。
     62。王忠平,王怀宇。区际产业转移形成的动力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1)。
     63。王先庆。跨世纪整合:粤港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J'。商学论坛,1997(2)。
     64。陈计旺。区际产业转移与要素流动的比较研究'J'。生产力研究,1999(1)。
     65。郑燕伟。产业转移理论初探'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0(3)。
     66。陈刚,陈红儿。区际产业转移理论探微'J'。贵州社会科学,2001(4)。
     67。王花荣。产业跨区域转移中的动力机制分析'J'。金融经济,2007(18)。
     68。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4)。
  
  
  
  
  
  
  
  
  
  
  
  
  
  
  
  
  
  
  
  
  
  
  
  
  
  
  
  
  
  
  
  
第七章 区域经济政策理论
  
  区域经济运行调控的手段、方式主要有经济区划或功能区划、区域经济规划、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立法和区域治理等。313区域经济政策是中央政府〃自上而下〃调控区域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手段。区域经济政策在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本章主要论述区域经济政策的内涵和特征、区域经济政策目标和战略、区域经济政策工具等理论内容以及区域经济政策评价方法。
           第一节 区域经济政策的内涵和特征
  区域经济政策(regional economic policy,一般简称〃区域政策〃)产生于1920年代…1930年代,起源于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覆盖全部国土(即〃所有区域〃)的区域经济政策、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般仅覆盖部分国土(即〃问题区域〃)的区域经济政策。
凯恩斯倡导的国家干预主义学说是实施区域经济政策的学理基础。区域经济政策是一国经济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区域经济政策的内涵
  中外学者关于区域经济政策概念的界定综说纷纭,代表性观点如表7。1所示。
  表7。1       中外学者关于〃区域经济政策〃概念界定的代表性观点
  学者(年份)
               基本观点
弗里德曼(1966)
  区域政策处理的是区位方面的问题,即经济发展〃在什么地方〃。它反映了在国家层次上处理区域问题的要求。只有通过操纵国家政策变量,才能对区域经济的未来做出最有用的贡献。
陈栋生(1993)
  区域经济政策是指中央政府旨在改善一国范围内经济活动地理分布的所有公共干预行为。其实质是力图纠正市场机制造成的某些空间后果,以达到经济增长和区域均衡两个相互关联的总目标。
刘勇、毛汉英(1995)
  区域政策是一国政府对其国民经济运行的空间上出现的问题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干预。
陆大道(1997)
  
  区域政策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了调整地区间发展状态、差异和分布而制定的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施加影响的政策和措施。
王一鸣(1998)
  区域经济政策是一国中央政府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的促使资源在空间的优化配置、控制区域间差距扩大,协调区际之间关系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
陈耀(2000)
  
  区域经济政策是一国政府为改善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促进国内各地区经济均衡和有效的发展而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
张可云(2005)
  区域经济政策是政府(主要指中央政府)干预区域经济的重要工具之一,它通过政府的集中安排,有目的地对某些类型的问题区域实行倾斜,以改变由市场机制作用所形成的一些空间结果,促使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格局协调并保持区域分配合理。
资料来源:1。 FRIEDMANN  J。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y: A Case Study of Venezuela 'M'。Cambridge;Mass; The MIT Press; 1966:5。
       2。陈栋生,等。区域经济学'J'。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246。
       3。刘勇;毛汉英。中外区域政策对比研究'J'。地理研究;1995(4):51…61。
       4。陆大道,薛凤旋;等。中国区域发展报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
       5。王一鸣;。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1998:1。
          6。陈耀。国家中西部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16。
       7。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
 
  相比较而言,张可云的区域经济政策概念定义说较为全面、科学。314结合区域经济政策理论研究成果,对区域经济政策概念的理解,应把握以下基本内涵:
   (1)区域经济政策的决策主体是中央政府、国家立法机构等组织。一般而言,区域经济政策是一种高度集中化的公共政策,由中央政府、国家立法机构等组织负责区经济政策的制定、实施、监督与评价工作。地方政府制定、实施的发展政策实质上是〃地方政策〃或〃地方发展政策〃。315区域经济政策的高度集中化并不排斥地方政府的作用,地方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区域经济政策手段与工具的实施,而不是区域经济政策手段与工具的选择。
   (2)区域经济政策是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工具组合。区域经济政策具有显著的工具属性,它由一系列具体的政策组成。区域经济政策按工具性质可分为激励政策(〃胡萝卜政策〃)和限制政策(〃大棒政策〃)。前者是对特定区域的发展予以直接或间接支持的各种工具集合;后者是对特定区域的发展实施一定限制的各种工具集合。
   (3)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对象是问题区域。区域经济政策是针对区域问题而设计,而区域问题落实到地域空间就形成了问题区域。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区域经济政策都是指向国内特定的问题区域。所谓问题区域(problem region),是指由中央政府区域管理机构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确定的受援对象,是患有一种或多种区域病且若无中央政府援助则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医治其病症的区域。316问题区域大体上可分为落后区域(backward  region)、萧条区域(depressed region)、膨胀区域(excessive growth region)等类型。区域经济政策按作用对象可分为落后区域政策、萧条区域政策与膨胀区域政策。落后区域政策主要是有重点援助发展水平低的区域,促其经济起飞;萧条区域政策侧重援助传统产业衰落区域及资源枯竭区域,促其调整与改造,再现辉煌;膨胀区域政策则主要是运用直接控制或许可制度,限制并分散人口及经济活动过度集中区域的发展。
   (4)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公平〃和〃效率〃。政府干预资源要素空间配置一般有两个目的。亦即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要促进国内各区域之间相对平衡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实现区域平等,即〃公平目标〃或〃均衡目标〃;一是促进资源要素在国内各区域之间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体经济增长效率,即〃效率目标〃或〃增长目标〃。权衡和协调这两个目标始终是各国区域经济政策需要面对的基本问题。英国区域经济学家泰波在《区域经济学》(1994)一书中强调:〃区域政策的目的是实现经济活动更有效和(或)更公平的区际分布〃。317 其中,连接词〃和〃表明两个目标可能同时实现,两者存在一致性的一面;连接词〃或〃则表示两个目标只可能取其一,两者存在相互冲突的一面。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特征
  区域经济政策呈现出以下显著特征:
  1。 区域经济政策的高度权威性和积极空间倾斜性
  区域经济政策始终是〃来自上面〃的政策,具有〃高度集中化〃权威性特征,是由中央政府、国家立法机构等权威性组织负责区经济政策的制定、实施、监督与评价工作。区域经济政策还呈现出〃积极的区域倾斜〃特征,即差别对待不同类型区域,对选定的地域单元予以利益补助,对解决区域问题产生积极的而非消极的影响。只有当各区域受惠到不同水平的政府支持或权利让与时,区域经济政策才存在。当所有区域被一视同仁,享受政府同等支持或获得相同的权利时,区域经济政策是不存在的。〃积极的区域倾斜〃和〃高度集中化〃是区域经济政策的灵魂,是区域经济政策区别于一般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318
  2。 区域经济政策的阶段性
  区域经济政策是针对区域问题而设计的。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区域问题的类型、性质都不同,因而解决不同的区域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区域经济政策手段和工具。一劳永逸的区域经济政策是不存在的。因此,适时更新区域经济政策是区域经济政策阶段性的要求。
  3。 区域经济政策的有限性
   (1)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领域是有限的。区域不论大小,它本身是一个相对独立和完善的系统。区域问题不仅包括经济问题,而且还包括社会、政治、环境、文化等诸多领域的问题。区域经济政策所涉及的主要是经济领域,要解决区域问题,它必须和其他政策紧密结合运用,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319
   (2)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区域经济政策不是解决区域问题的〃灵丹妙药〃,国家对欠发达区域实施发展援助政策本身内含着一定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区域发展援助可能存在援助决策的失误和援助实施过程的失误;区域发展援助能力小于援助意愿;区域发展援助本身隐含可能使受援区域对外援产生依赖心理、导致激励不足,产生要素价格信号的失真,产生相关的政治成本,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率损失等。320
  
  
          第二节 区域经济政策目标和战略
  区域经济政策目标是指运用区域政策工具解决区域问题时所要实现的目的或达到的目标,它对具体区域经济政策工具的选择、实施以及政策评价具有导向作用。区域经济政策战略是决定区域经济政策具体目标与工具类型的战略性选择。
一、区域经济政策目标
  设定区域经济政策目标,既要从总体上处理好均衡目标与增长目标的关系,又要从技术上重视区域经济政策具体目标设计与量化。
  1。 区域经济政策总目标
  从总体而言,政府干预区域经济活动追求的总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最大化。即:促进各区域之间均衡发展的〃均衡目标〃(或〃公平目标〃);提高资源要素空间配置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增长目标〃(或〃效率目标〃)。
  均衡目标和增长目标之间存在着反向关系。为了达到区域之间均衡发展目标,国家要将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投向经济欠发达区域,而这些区域的经济效率相对低下,因而又可能影响整体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反之,为了实现整体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应更多地将资源
集中在经济效益较好的发达区域,必然会导致经济欠发达区域发展更趋困难,从而拉大发达区域和欠发达区域的差距。
  均衡目标和增长目标孰先孰后,孰重孰轻,两者如何权衡和协调始终是区域经济政策必须需要面对的首要重大难题。大多数学者主张两者应统筹兼顾,根据本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阶段特点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结合空间〃(见图7。1)。321在图7。1(a)中,A点的经济增长(效率 )最高,但区域均衡(公平)为零,亦即区际经济差异最大;反之,B点的区域均衡(公平)最大,亦即区际经济无差异,但经济增长(效率)为零;在A A'区间,过于偏重经济增长(效率)而忽视区域均衡(公平);在B B'区间,则过于偏重区域均衡(公平)而忽视经济增长(效率 )。由图可见,均衡与增长存在多种〃结合模式〃,但较为适宜的结合空间应在A'B区间。在均衡与增长的结合模式中,仍存在着是〃增长(效率)优先,兼顾均衡(公平)〃,还是〃均衡(公平)优先,兼顾增长(效率)〃的权衡。在图7。1(b)中,前者以A'O区间表示,后者以OB'区间表示。

  

2。 区域经济政策子目标
     从世界各国区域经济政策实践来看,区域经济政策目标具有不同的层次和等级水平。区域经济政策目标有总目标和子目标之分。区域经济政策子目标可分为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生态目标、政治目标等类型。面对不同性质的问题区域,区域经济政策的子目标各不相同,且各子目标随时间推移不断变化,呈动态性特征。
  在实际工作中,尽管要准确地表述区域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是件困难的事情,但仍然还是可以抽象概括出一些重要的目标。诸如:①提高区域内现有资源的利用水平(即减少资源的不充分利用);②更有效地在区域内各种用途间分配资源;③实现区域内最佳增长;④在区域间有效地再分配生产要素以使总收入与总增长最大化;⑤区域间增长率的均等化;⑥区域间收入(通常用人均收入表示)的均等化;⑦为缓解通货膨胀压力而缩小区域差距;⑧减少区域内拥挤程度与其他布局造成的外部成本,并重新布局人口、工业等,以形成净社会利益最佳的空间结构;⑨保护、加强区域文化和个性等非经济目标。322
  3。 区域经济政策目标量化
  区域经济政策目标量化的必要性表现在:由于实施区域经济政策所需的公共财政支出庞大,目标量化有利于限制区域经济政策目标区域的数量和规模,以避免过重的财政负担;目标量化使得政策实施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评价区域经济政策效应。
  尽管在实践中,区域经济政策量化目标的设计、执行及考核是一件复杂而艰难的事情,但许多国家在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时都采用一套常用的数量指标体系,诸如失业率、迁移率(迁出率和迁入率)、人均收入水平(人均国民收入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率、环境质量等等。
  3。 区域经济政策目标组合
  要解决好区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