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智慧谋略:权谋书-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罪的人就杀掉,无罪的人就让他活着,怎么样?”王说:“不可以。”邵公出来,周公进去,王说:“该怎么办才好?”周公答道:“让每个人都安居在自己的家里,每个人都耕种自己的田,不要变动原有的一切,只要是仁人他都去接近,老百姓如有不对的,都归罪于自己。”武王说:“有这样大的气度,可以平定天下了。”所以看重士君子,就因为他有仁德的缘故啊!
7。 小仁与大仁
孔子说:“居住地要有仁厚的风俗才好,假若选择住在风俗不仁厚的地方,怎能算是聪明人呢!”仁厚的人先要设身处地去想然后才做,做一件不仁义的事,杀一个无罪的人,虽然因此获得高官大位,一个仁厚的人也不愿意这样做。真正具有非常仁厚心肠的人,他的爱心施及远近,如果这中间有不和谐,他就牺牲小仁来成就大仁。大仁就是普及四海的人,小仁就是恩惠仅限于他自己妻子和孩子的人。
恩泽仅限于妻子、孩子的人,因为他只知谋求利益,用妇人之小恩来安抚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粉饰他的虚伪,谁都知他不是真的,虽然当时可以获得声名,可是士君子认为这是奇耻大辱。所以共工、兜、符里、邓析,他们的智慧并不是不懂事理,然而终被圣明的帝王所杀掉,因为他们只追求利益而不讲品德。竖刁、易牙,为了求得利益,不惜毁坏自己的身体,杀害自己的孩子,来谋求利益,最终为害齐国。所以大臣不仁厚,犯上的事情就容易发生;大臣仁厚,国家太平,人主也会得到荣耀;人主明察,宗庙平安无事。
一个大臣都该讲求仁厚,何况是一国之主!所以桀、纣因为不仁厚而失去天下,汤、武因为积德于国家而拥有四海,所以英明的帝王注重品德,并且要身体力行。《孟子》说:“把自己的仁恩普及到所有人民,就能保全这个国家;如不能把仁恩普及到所有人民,就不能够保全自己的妻子。古时候的仁圣贤君没有其他过人的地方,就是会把自己的仁恩推及人民罢了。”
8。 与天下人同乐
晏子请齐景公喝酒,吩咐人饮酒的器具一定要用新的。家仆说:“置办新酒具的钱不够,请向百姓收钱。”晏子说:“不行!作乐要上下一同作乐,天子和百姓,诸侯和境内人民,大夫以下和他的下属应该一同作乐,没有只管一个人快乐的。现在在上位的人只管自己快乐,伤害下面百姓,耗费了钱财,这就是独乐,这是不可以的。”
9。 齐桓公割地
齐桓公经过燕国向北边攻伐山戎,燕君走出国境去欢迎他,桓公问管仲说:“诸侯之间彼此相迎,可以出国境吗?”管仲说:“不是天子不可以出境相迎。”桓公说:“那么这样说来,是燕君由于惧怕而失礼,由于我无道而让燕君失礼。”于是就割让燕君所到过的地方送给燕君。诸侯们听到了,都朝拜齐国。《诗经》上说:“认真谋划你本职的工作,与正直的人共同治理国家,神明听到并保佑他,赐给他以大福。”就是指此而说的。
10。 圣主居心仁厚
景公去取爵,还弱小,所以又放回去了。晏子听到了,没等景公请他,就直接去见景公。景公为此很担心。晏子说:“你为什么这样呢?”晏公说:“我去取爵,结果发现还很弱小,我就回来了。”晏子慢慢地走到北面向景公祝贺道:“我们的人主具备了圣王的仁慈心肠。”景公说:“我去取爵,因为爵还弱小,所以又回来了,这和圣王之道又有什么关系?”晏子答道:“你去取爵,因为还弱小,所以你又放回去了,是爱护幼小。我们的人主居心仁厚,连禽兽都受到恩惠,何况是老百姓?这就是具备圣王的条件。”
书包 网 。  。。  想看书来
有德者得天下(3)
11。 无家可归
景公看到幼儿在大路上乞讨,景公说:“是无家可归吗?”晏子答道:“有你在,他为什么无家可归,我们抚养他,马上就会有人知道。”
12。 各有所养
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见一位老年人背着柴火,同时脸上显出饥饿的样子,景公心里一阵难过,就叹息地说:“叫官吏去奉养他。”晏子说:“我听说,喜欢贤能的人而又能同情不贤能的人,这样做就可守住一个国家;现在你怜爱老百姓,而他们普遍地都能受到你的恩惠,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景公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晏子说:“圣人看到贤人就喜欢贤人,看到不贤能的人就同情他;现在请求你对那些无人供养的老弱,以及没有家室的,希望衡量情形,解决他们的养育及家室问题。”景公说“好的。”于是老弱的人有人奉养,鳏寡的人也有了家室。
13。 惠及众人
齐桓公到了平陵,看见有户人家里的人,年纪大了,还要自己养活自己,桓公就问为什么会如此。答道:“我有九个儿子,因为家里贫穷都没有娶妻,我叫他们出外替人帮工还没有回来。”桓公就把他的五名嫔妃给了他们。
管仲就来晋见说:“你给人民恩惠是不是少了一点?”桓公说:“为什么?”答道:“你只限定你看到的就给以恩惠,那么齐国有机会娶妻的人就太少了。”桓公说:“那应该要怎样?”管仲说:“让男子们二十岁成家,女子十五岁出嫁。”
14。 狱史之患
孝宣皇帝刚即位,守廷尉吏路温舒就向皇帝上书,主张重视德化,减少刑罚。
他说:“你刚就皇帝位,与天理相符合,应该改革前代的缺失,端正你刚承受下来的大统,涤除不需要的规章,除去人民的疾苦,亡了的要使它保存下去,灭绝的要使它继续下去,来照应上天的恩德,能这样,天下的人就算有福了。
“我听说以前秦朝有十大缺失,其中有一个目前还存在,那就是办案子的官吏;以前秦国的时候,禁止文化,崇尚武勇,轻视仁义的人,却注重办案子的官吏,好话却当作是毁谤的话,规劝他过失的话,却当作是妖言,所以衣冠整齐的人,不被世上所用,忠良的话,都郁积在胸中,无法表达,那些拍马的话,却每天听不完,心灵被虚荣所蒙蔽,而灾祸却从此潜伏,这是秦朝亡国的原因。
“现今国家仰赖你的大恩,没有战争的危险,也不必担忧饥寒,父子夫妇努力安家,天下人都托你的福;然而还没有完全符合太平,是狱官的缘故。办案子关系天下的性命,既然死了就无法复生,身体残废了就无法复原。《书经》上说:‘与其滥杀一个无罪的人,宁可自己背负失刑之责。’现在那些办案子的人就不是这样,上下互相逼迫,以严厉为精明。过分严厉的人,反而获得公平的名声,而那些真正公平的人,反而有后患。所以办案子的人都想判死刑,不是憎恨别人,是想求取自安。自安的方法,就是判人家的死刑。所以死人的血,充满在市上,被判刑的人,肩靠肩站着,每年被处死刑的,人数在一万以上,这就是圣人所以哀伤还没有完全达到太平的原因。
“由此也可知道,人之常情是快乐的时候希望活下去,痛苦的时候就想死,在鞭打之下,你要什么口供,就有什么口供;因为囚犯们忍受不了痛苦,就假造了些话来答复,办案的人当作是对的,就按着法条告诉罪人。这封奏书上到皇帝那儿,恐怕被退回,就又曲折地编造着他的罪过,而周密的收入他的奏书内,所以当奏书草成之后,即便皋陶听到了,还认为死有余辜,为什么?编造的人多而舞文弄法以陷害别人,就是这种行为。所以办案的人专做刁难的事,本性残忍而不讲道理,坏事做尽,不顾国家的后患,这是世上头号的坏人。所以俗语说:‘就地画定一个范围,让罪人站在里面受罚,不敢不进去;一个用木头刻的狱吏有所问讯,不敢不对簿,何况是真的人。’这都是对狱吏的作风表示深恶痛绝的话。所以天下的祸患,没有比牢狱再厉害,败坏国法,混乱朝政,叛离亲情,阻塞正道,没有再比狱吏来得厉害了,这就是我所说的还有一样保存在今天的像秦朝那样的酷吏现象。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有德者得天下(4)
“我听说鸟蛋不破,然后凤凰才来聚集;对诽谤的人不加杀害,然后才有人敢进忠言。所以《传》上说:‘山野渊薮隐藏着苦患,大河湖沼容纳污秽。国君忍含污垢,这是天的意思。’我冒死规劝,希望你能明察诽谤,听忠言,让天下的人说话,广开劝谏的路,改掉亡秦的那一项缺失,奉行文王、武王的美德,省除法制,放宽刑罚,来废除烦狱,那么太平的气象就可看到,福禄和乐,和天地同样不朽,如此天下人就有福了。”书到皇帝那里,皇帝非常嘉许他。后来死于临淮太守任上。
15。 晋平公停止筑台
晋平公在春天的时候要筑台,叔向说:“不行。以前的圣王注重修养自己的品德,同时把自己的恩德给予老百姓,减缓刑罚,要人民按时耕种。现在在春天筑台,是占用人民耕种的时间。不施恩德,人民就不归向于你;增加刑罚,人民就会对你表示愁怨。差使那些不是真正归向于你的人民,役使那些对你表示愁怨的老百姓,同时又占用他们耕种的时间,是加倍地搜刮人民。说到治理老百姓,一面养育他们,一面又加倍搜刮他们,这哪里是安定人民生活,保障人民生存,而被后世称为人君的呢?”平公说:“好的!”于是就停止筑台。
16。 以民为上
赵简子趁着春天在邯郸筑台,老天总是下雨,他就告诉左右的人说:“有没有人要去种田?”尹铎答道:“公事要紧,他们已停止种田,把稻种挂在台上;他们虽想去种田,办不到。”简子忽然警惕,于是就停止筑台,解散工人,说:“我以为筑台为紧急,其实毕竟不如人民种田来得更紧急,老百姓由于不必再筑台,应该知道我爱护人民的心意了。”
17。 有德者王天下
中行献子将要去###郑国,范文子说:“不可以。如伐郑成功,诸侯反而以我为仇敌,必增加忧虑。”卻至又说:“得到郑就是兼并别的国家,兼并别的国家就是称王天下,称王天下的人本来就忧虑多吗?”文子说:“称王天下的人自己的品德好,所以远方的人都来归附他,他没有忧虑;现在我们缺乏修养,而却想做称王天下的事情,所以我们忧虑多。现在你看到没有土地而却想富有的人,他能快乐吗?”
18。 孔子与子产
季康子问子游说:“仁爱的人会爱别人吗?”子游说:“是的。”季康子又问:“人家也爱他吗?”子游说:“是的。”康子说:“郑国的子产死了,郑国人凡是男子都舍弃玉制装饰品,妇人都舍弃珠珥,夫妇在巷口恸哭,三个月没有听到音乐的声音。孔子去世时,我不知道鲁国人是怎样地爱孔子?”子游说:“子产和孔子,就如同浸水和雨水,浸水渗到哪里,哪里就能生长,没有渗到的地方草木就会死去。老百姓要生存下去,必须靠时雨,既然生了他们,就不能吝啬于赏赐。所以说:子产同孔子,就如同浸水和雨水的关系一样。”
19。 穆子攻城
中行穆子围攻鼓,鼓人准备献城投降,中行穆子不答应。军吏说:“不必出动军队就可以获得城市,你为什么不接受?”他说:“如果有人献出我的城市来叛变,我非常不喜欢;人家献出整个城市叛变给我,我为什么会喜欢?奖赏自己所不喜欢的,就失去奖赏的意义,对所喜欢的又该如何?不奖赏,是失去信用,怎样向人民交待?”鼓人又请求投降,中行穆子派人去察看,发现老百姓还有饭吃,就仍然不答应,后来等鼓人说东西吃完了,力量也用完了,这才把它攻取过来。把鼓攻下以后就回来,没有屠杀一个人。
20。 孔子祭鱼
孔子到楚国去,有一位渔夫极力把一条鱼献给孔子,孔子不接受。献鱼的人就说:“天气热,到远处市场上去卖没有卖掉,很想把它丢掉,可这样还不如奉献给你好。”孔子行过礼以后就接受了,叫弟子们清洗一番,并祭祀它。弟子们说:“那位渔夫要丢掉它,而你反而还要来祭它,是什么缘故?”孔子说:“我听说,一个人只管施舍,而不使他多余的财产变成无用之物,这是圣人,现在我接受圣人的赏赐,怎能不表示祭祀呢?”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有德者得天下(5)
21。 羊斟
郑国攻打宋国,宋国将要迎战。华元杀羊犒赏士兵,但替他驾车的羊斟却没有分到。等到打仗的时候,羊斟就说:“以前分羊羹的事,是由你做主;今天打仗的事由我来做主。”说完,驾着车子载着华元一直驰入郑国的军队,宋国大败。
22。 君子之富
楚王问庄辛说:“君子的行为怎样?”庄辛答道:“居住的房子四周不筑围墙,而没有人伤害你;走在路上不必有严密的保护,而没有人对你施暴。这就是君子的行为。”楚王又问君子的富有怎样?答道:“君子的富,把东西借给人家,不要人家感恩,也不责备人家;供给人家饮食,不因此使唤人家,差使人家。亲戚爱戴他,大众喜欢他,不肖的人也愿意侍奉他。都希望他长命快乐,而自己不必怕有人伤害。这就是君子的富有。”楚王说:“好极啦。”
23。 于公断案
丞相西平侯于定国是东海下邳人,他的父亲名叫于公,做县狱吏决曹掾的官;他办案子公正无私,从没有冤狱,郡中有人打官司,于公判决,都不敢有隐情,东海郡中人士在他生前就为他建立一座祠堂,名叫于公祠。
东海有一位孝妇,没有儿子,年轻时就做了寡妇,很小心地照顾婆婆,她的婆婆想让她改嫁,她始终不答应,她的婆婆就告诉邻居说:“孝顺的媳妇小心地照顾我,我可怜她没有儿子,守寡时间太长了,我老了怎好拖累年轻的媳妇?”后来婆婆自己吊死了,小姑就到官吏那儿告状,说:“不孝顺的媳妇杀了我的母亲。”官吏就逮捕孝妇,孝妇坚决否认杀婆婆,官吏想以狠毒的方法惩治她,孝妇自称冤枉。官司再往上打去,于公认为孝妇十年对婆婆都很孝顺,一定不会杀婆婆,可太守不相信,几度争论都没有结果,于是于公托词有病辞职而去,太守居然把孝妇给杀了。郡中就因此枯旱三年。后任太守来了就寻求其原因,于公说:“孝妇不应该被处死,前任太守胡乱杀她,过失就在此。”于是就杀牛祭孝妇的墓,太守以下的人都自动来了,老天爷立刻下雨,年成丰收,郡中因此更加敬重于公。
于公建筑庐舍,对匠人说:“替我把门做高些,我办案子从来没有冤枉过人,我的后代一定有被封做大官的,让它能通得过四匹马的车子和高高的车篷。”到后来儿子果然就被封为西平侯。
24。 管仲的叹息
孟简子做梁国宰相,又兼并卫国,后因有罪而逃亡到齐国,管仲迎接他并且问道:“你做梁国宰相又兼并卫国的时候,你的门下客有多少人?”孟简子答道:“门客三千多人。”管仲说:“现在和你一起出逃的有多少人?”回答说:“我同三个人一齐来。”管仲说:“是哪三个人?”答道:“一个人是父亲死了没有力量埋葬,我替他埋葬;一个人是母亲死了没有办法埋葬,我也替他埋葬;又一个是哥哥被关到监牢里去了,我设法把他释放出来。所以我才能跟这三个人一同来。”管仲上车说:“唉!我时运不济是一定的,我不能像春风一样,使人家普受和煦;也不能像夏天的雨一样,使万物及时受到恩泽,我命运不济是一定的啊。”
25。 君子耻言名利
凡是人的本性,都想有好的品德。然而不能保持好的品德,是利益败坏了它;所以君子一提到名利就感到很羞耻,提到名利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那些存心要求名利的人呢?
2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