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5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云天骑在马上,远远地就望见城门外的迎接队伍中有一片铮亮的脑门,倭国的武士通常喜欢剔“月代”头,也就是把前额和头顶上的头发剃光,而别的地方留有发髻,可谓是武士的象征。

由于受到唐宋文化的影响,古代倭国男子对头发的处理方式与唐宋时汉人一致,将头发聚拢扎于头顶,等到作战时则将头发捋到脑后,在头颈结合部用带子捆扎得像马尾辨,这样便于佩戴头盔。

不过随着进入室町幕府时期后,各地战争逐渐变得频繁,在激烈的搏杀中士兵们盘在头上的头发往往因为种种原因而散落,这时头顶中前部的那些头发便会遮住脸面,挡住视线,进而影响战斗。

因此,有武士便将头顶中前部的那些头发剃除,这样即便头发在战斗中散落也只是披散于头部两侧和后背,不会影响视野。

由于这样做的效果明显,因此效仿的武士便越来越多,很快剃发就成了武士们的一种风俗。

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剃发留这种“月代”头,这种发誓只限于武士阶层,可谓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忠武王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当李云天来到迎接的队伍前翻身下马后,足利义仁走上前笑着向他一躬身说道。

“劳烦国王殿下亲自相迎,本王实在荣幸之至。”李云天闻言微笑着向足利义仁拱了拱手,不动声色地回了礼。

虽然知道足利义仁在倭国不用“日本国王”这个称呼,不过李云天是大明的子民,自然要按照大明天子册封给足利义仁的封号来称呼他。

足利义仁对这个称呼并不介意,与李云天寒暄了几句后就向李云天介绍身边的京都城倭国权贵,主要是“二宫八省一台五卫府”的主官以及幕府的高级官员。

倭国是实行律令制的国家,律令制下的中央官制以二官八省为基本体制,君主在天皇之下,置有担当朝廷祭祀的神祇官与统括国政的太政官,也就是“二官”。

其中神祇官负责国家的祭祀活动,太政官负责国家的政治运作,八省以下的政府机构,全部都处在太政官的管辖之下。

二官八省以外其他的监察行政组织的弾正台及宫中等负责守卫的卫府,也就是卫门府、左右卫士府和左右兵卫府由天皇直辖。

由太政官决定的政令,通过八省变为法律命令进行实施,在八省中左辨官下辖中务省、式部省、治部省和民部省四,右辨官下设兵部省、刑部省、大藏省和宫内四省,共称“八省”。

八省又有着各自的下属部门——寮或司,以分担职务:

中务省设阴阳寮、图书寮;式部省设大学寮;治部省设有玄蕃寮、诸陵司;民部省设有主计寮、主税寮;兵部省设有兵马寮、主船司;刑部省设有囚狱司;大藏省设有扫守司、织部司;宫内省之下设有主殿寮、采女司等等。

在倭国的朝政体系中,太政官是倭国的最高官员,下面还有左大臣、右大臣、内大臣、大纳言、中纳言、参政和少纳言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幕府并不在倭国的朝政体系内,它的全称是“征夷大将军府”,因此幕府的将军在倭国朝廷里都有公职在身。

通常来说,幕府的将军会被授予大纳言以上的官职,这才是其在倭国政坛上的正式官职。

不过,由于我国的军政大权掌握在幕府将军的手里,因此倭国朝廷上的那些官职只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如果担任官职的人不是掌握实权的大名,那么就只能是一种虚职。

例如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虽然两人只是左京兆与右京兆,但由于他们是倭国数一数二的守护大名,麾下有着数个藩国追随,故而其在倭国的权势仅次于幕府将军足利义仁。

就像大明把幕府当做倭国的统治机构一样,因为幕府掌控了倭国的朝局,所以倭国的朝廷体系反而成为了一个鸡肋般的存在,但它自从倭国创立起一直沿用至今,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也算是一个奇迹。

本来,李云天心中还饶有兴致地等着足利义仁把住在京城皇宫的天皇介绍给他,不过令他感到有些失望的是足利义仁根本就没有提及天皇,想必也是避免出现尴尬。

毕竟足利义仁是大明封的日本国王,是倭国的最高统治者,冷不丁地他告诉李云天倭国还有天皇这个倭国的最高领着者,恐怕单单解释就要费不少口舌,索性也就闭口不提了。

足以义仁已经在幕府给李云天备好了接风宴,两人谈笑风生地在众人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去了幕府,引得京都城万人空巷,城里的居民们纷纷围聚在路边看着热闹,兴致勃勃地指着李云天带来的那些衣甲鲜明、身材魁梧的明军水师交头接耳地议论着。

接风宴后,李云天以舟车劳顿为由去了足利义仁给他准备的住所,是京都城一处非常豪华的宅院,院子里种满了樱花树,开的正是漂亮的时候。

据李云天得到的消息,这处宅院原本是京都城一个大商贾的,后来听说李云天要来主动把地方腾出来给李云天落脚。

由于那处宅院的住宿环境是京都城一流的,因此足利义仁对此非常满意,它就成为了李云天在京都城的下榻处。

宅院里有数十名仆人,是那名商贾特意给李云天准备的,不过雷婷肯定信不过他们,因此安排那些仆人干些打扫的杂活,李云天的衣食起居由她带来的人负责。

说实话,李云天真的睡不惯倭国的榻榻米,也不习惯脱了鞋在房间里的木地板上走,不过入乡随俗他只好将就一下。

晚上,李云天躺在花园里的一张躺椅上,仰头望着夜空中灿烂的星辰出神。

如果细究起来的话李云天现在的身份有些尴尬,一方面他在萨摩半岛与萨摩国开战,并且攻占了萨摩国的丽岛郡和出水郡,另一方面他带着礼物前来拜见足利义仁,并受到足利义仁的宽带。

因此,李云天是倭国的朋友还是敌人没人能说得清楚,也没人愿意想要计较这件事情,大家现在更多关注的是能从李云天那里获得什么。

对于李云天的来意,京都的那些倭国权贵很多都能猜出来,那就是解决萨摩国引发的这场纠纷。

与此同时,由于李云天带来了大量货物因此也引发了不少人期待,京都的权贵们希望李云天能像与南洋诸国进行海外贸易那样也与倭国开通贸易,进而使得他们从中赚取利润,要知道大明可是倭国最为倚重的贸易对象。

第938章暗中挑拨

“相公,咱们的那些货物太显眼了,京都现在不少人都在打探那些货物如何交易。”李云天一脸悠闲地躺在躺椅上闭目养神的时候,雷婷端着一盘水果笑盈盈地走了过来。

与李云天相比,京都的那些权贵更看重的是他带来的那些货物,由于大明跟倭国的朝贡贸易已经中止,故而这一次可是难得的贸易机会。

因此,自从李云天抵达京都城起,京都城的那些权贵都在千方百计地打听李云天准备如何交易那些货物。

打听的结果令那些权贵感到有些失望,因为货物的六成已经被足利义仁、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平分,他们所能染指的只有剩下的四成,这意味着足利义仁三人将在这次的贸易中大赚一笔。

为了从剩下的货物中分一杯羹,京都城的权贵们想方设法地从李云天的随行人员口中套消息,想知道李云天想要什么货物他们好去准备。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相公如果能用一点儿蝇头小利就使得倭国的人放弃支持萨摩藩的话,那么在相公看来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

李云天笑着睁开眼,从雷婷端着的托盘里拿起一个红彤彤的苹果咬了一口,一边嚼着一边笑着说道:

“虽然朝廷对倭国实行封锁的策略,但相公觉得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与其对其一无所知还不如对他了解透彻,对其实行分化之策,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掌控。”

“相公,我大明物资富饶、幅员辽阔,在朝廷文武百官眼中是天朝上国,岂会把倭国这样的海外蛮夷之邦放在眼里。”雷婷闻言笑了起来,李云天与大明其他权贵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目光长远,对海外番邦异常重视,并没有因为其现在蛮荒未开化就蔑视它们,可谓防患于未然。

“正因为大明是天朝上国,故而才要肩负起引领天下诸国的重任,而不是自居自满。”李云天闻言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当年正是明清两朝闭关锁国,妄自尊大,导致与外界脱节,失去了接触工业革命的机会,最终在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沦落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不禁令人感到唏嘘。

雷婷对李云天所言深有同感,现在大明上至公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无不以上国自居,哪里考虑到千百年以后的事情,要知道花无百日红,再强盛的帝国也有衰败的一天。

“相公,妾身打探了一番,细川和山名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倭国东部大名和西部大名对立情绪严重,长此以往的话双方很可能会爆发一场大规模的冲突。”

随后,雷婷想起了一件事情,微笑着向李云天说道,“据臣妾所知,双方争端的焦点是下一代幕府将军的继承人上。”

原来,足利义仁成为室町幕府的将军后由于早年无子,故而以弟足利义成作为继嗣、以细川胜元为足利义成的保护人。

不成想,就在足利义仁以足利义成为继嗣的第二天,其妻生子义庆,于是足利义仁以山名持丰为其保护人。

由于足利义成和足利义庆在法律上都是足利义仁的子嗣,因此两者都有继任将军的资格,这就使得双方的保护人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为了争夺继嗣地位明争暗斗,使得原本还算和睦的幕府不可避免地发生分裂。

另外,倭国各守护大名的力量不断增大,为了削弱其势力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开始干预守护大名的继承纠纷,这导致守护大名的势力也逐渐发生分裂。

时至今日,以京都城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对立为中心,幕府与地方大名的分裂日趋激化。

“双龙多嫡!”李云天闻言微笑着说道,“看来倭国这次要经历一场大动荡了,无论是细川胜元还是山名持丰都不会放弃对幕府的控制。”

“相公,足利义仁既然已经是倭国的实际统治者,但为何幕府又不是倭国朝廷的部院衙门?”雷婷点了点头,随后有些不解地望向了李云天,她对幕府与倭国朝廷的关系感到非常疑惑。

按理说,幕府将军由于掌控了倭国的实际权力,故而天皇就成为了傀儡,可是幕府却不在倭国朝廷各大部院衙门之列,而且幕府将军在部院衙门里的职务也不是最高的,这可着实令人看不懂。

以三国时的曹操为例,其掌控了东汉的大权后便成为了丞相以至于魏王,其官职无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掌控了朝廷各大衙门。

可倭国的幕府将军很奇怪,虽然把持了倭国的军政大权但却并没有执掌倭国朝廷的各部院衙门,而是以幕府来发号施令,令她感到非常疑惑。

这也怪不得洪武皇帝当年要册封幕府的将军为“日本国王”而不是天皇,因为在大明看来行使倭国军政权力的幕府将军就是倭国的皇帝。

“或许他是不想背上弑君背叛的罪名吧。”李云天闻言不由得笑了笑,其实他也对倭国的这种国情感到难以理解。

在他看来幕府的将军这样做无疑是“养虎为患”,虽然天皇的权力已经被幕府架空,只是倭国名义上的领导者,但其终究是倭国的正统,给了那些日渐崛起的地方大名反抗幕府一个绝佳的理由。

事实上,正是因为这个理由才使得后来倭国发生了倒幕运动,以萨摩藩和长州藩为主的倒幕大军驱逐了末代幕府将军,天皇得以重新执政。

其实,幕府最开始只是倭国的征夷大将军府而已,其幕府将军受到天皇的任命。

不过在倭国历史上的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和江户幕府三个时期,幕府将军取代了天皇,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来对倭国进行统治,逐渐演变成一种倭国特有政治体制。

值得一提的是,倭国自古代开始就有军人干政的历史,拥有强大实力的大名往往以成为征夷大将军为志向进而开设幕府,成为军人的最高指挥机构。

幕府将军形式上要取得天皇的授权,实际上是以军事统治进行封建采邑,凌驾倭国朝廷的机构。

与倭国朝廷一样,幕府也有一套独自的行政体系,不过和倭国朝廷官员不同的是,在幕府任职的人通常都没有倭国朝廷任命的公职,而只是幕府将军的家臣而已。

通常来说,幕府的家臣自高而低是大老、老中、京都所司代和侧用人等等,虽在倭国朝廷里没有公职但却握有实权。

第二天,李云天在足利义仁的陪同下参观了京都城里的名胜古迹,在陪同的众多人员里他特意留意了一下足利义成和足利义庆这两个处于倭国政治争斗旋涡中的两个人。

足利义庆现在只有十来岁,虽然还是一个少年但为人处事一丝不苟,看得出来平常没少受到训练。

由于足利义成和足利义庆都是足利义仁的子嗣,在李云天看来就是日本王国的王子,因此他特意给两人各自准备了一份礼物,其中足利义成身为长子获得礼物自然要比足利义庆要贵重,谁让他是日本国的世子。

面对着李云天的这个举动,支持足利义成的细川胜元暗自感到高兴,而山名持丰的眉头则微微皱了起来。

以前,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在幕府将军的继承人问题只是互相争斗,倭国缺少第三方势力来介入其中。

可李云天的到来完全打破了京都城的政治格局,隐然成为了影响到幕府将军继承人的第三方势力。

很显然,倭国与琉球国一样,都是受到大明天子册封的藩属国,而幕府将军既然接受了册封那么就要视大明为宗主国。

虽然以前由于倭国与大明之间隔着千里大洋,使得大明无法有效对倭国进行控制,再加上倭国曾经两次击败东征的元军,故而倭国对大明并无敬畏之心,只不过关注大明与倭国的朝贡贸易而已。

不过现在的形势已然发生了改变,这些年来,随着大明与南洋诸国的海外贸易的繁荣,大明的水师也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其水师实力比郑和下西洋时更为强大。

尤为重要的是,大明史无前例的专门设立了水师,不仅仅用于给南洋海外贸易的船队护航,而且还进行海上作战。

无论是琉球国还是我国的萨摩藩,在强大明军水师面前简直不堪一击,尤其是萨摩藩在出水港的海船,短短时间里就被明军水师击沉,损失惨重。

要知道萨摩藩可是倭国海上力量最为强大的藩国,竟然连丝毫的还手之力都没有,由此可见明军水师的战斗力非常可怕。

由于萨摩藩的海上力量被消灭,进而使得明军水师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占了萨摩藩最为重要的出水郡,一下子就陷入了被动中,不得不仓皇集结力量与明军水师在陆上进行决战。

虽然倭国对陆上作战颇为自信,当年元军两次东征都是登陆后没能立足,可是大明与援军不同,是清一色的明军部队,并不是元军裹挟投降的宋兵和朝鲜兵所组成的杂牌部队,故而比元军的战斗力更为强悍。

毕竟,李云天率领的骁武军曾经在辽东战场上正面击败元军的骑兵部队,打得北元残部落荒而逃,远远地跑到了漠北避难。

如果倭国军队在战场上面对元军骑兵,而且还是援军精锐骑兵的话,那么倭国军队绝无取胜的可能。

因此,在京都城的那些对大明形势有所了解,特别是清楚李云天过往战绩的高官显贵看来,萨摩国此次面对明军水师恐怕很难取胜。

而且一旦明军水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